| 名称 | 河西学院 | 山西传媒学院 | 
|---|---|---|
| 软科(综合) | 523 | - | 
| 校友会(综合) | 377 | 418 | 
| 武书连 | 603 | 69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I段 | 466 | 24501 | 44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381 | 64566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高职(专科)批R段 | 321 | 90801 | 160 | |
| 2021 | 小学全科教师 | 本科二批K段 | 414 | 47564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I段 | 520 | 5092 | 502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63 | 17470 | 432 | |
| 2021 | 普通类 | 高职(专科)批R段 | 428 | 28065 | 160 | |
| 2021 | 小学全科教师 | 本科二批K段 | 479 | 13195 | 43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19 | 45064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82 | 12461 | 43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B段 | 410 | 93000 | 41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B段 | 465 | 24818 | 458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42 | 72727 | 41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83 | 19945 | 458 | 
河西学院是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文明校园。
战略区位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域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甘肃及周边新疆、青海、内蒙、宁夏四个少数民族省区,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
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历史上又称“甘州”,位于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优美,物阜名丰,气候宜人,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素有“金张掖”之美称,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张掖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贯穿全境,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8月和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两次视察张掖,先后亲笔题写“金张掖”,“再铸金张掖辉煌”,赋予张掖以新的内涵。
我校学生食堂现有七个大餐厅,20个标准饮食加工部,4个风味小吃加工销售点。设有6个熟食销售商业品网点,20节风味特色小吃柜台。另有清真食堂2个。餐厅共有餐桌850张,座位4120个,食堂总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厨房厨具价值100万元,可供1.5万人就餐。
按照省教育厅标准化食堂要求,餐厅统一管理,餐具统一集中消毒,工作人员挂牌上岗,物资统一定点采购,饭菜统一定价出售。食堂实行微机化管理,刷卡打饭。
目前饭菜品种达到130余种,其中高档饭菜占25%,中档饭菜占55%,低档饭菜占20%,能满足不同地域口味和不同消费层次的就餐需求。
山西传媒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83年建立的华北广播电视学校。1990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两校合署),隶属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成人高等院校。2000年划转山西省管理。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础上改制建立了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是全国第三所传媒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山西省唯一一所艺术类本科院校,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干部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山西省首批“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山西传媒学院简介
山西传媒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83年建立的华北广播电视学校。1990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两校合署),隶属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成人高等院校。2000年划转山西省管理。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础上改制建立了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是全国第三所传媒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山西省唯一一所艺术类本科院校,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干部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山西省首批“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文华和东华两个校区。文华校区位于山西高校新校区文华街,东华校区位于太原市五龙口街,校园占地面积共9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目前办学主要在文华校区。文华校区建设以生态园林化和信息智能化为特点,规划合理、环境幽雅、交通便利。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33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0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5%。教师中有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全国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师。同时,还聘请王铁城、余秋雨、王伟国、白岩松、冯巩、刘佩琦、贾樟柯、贡建英等近百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兼任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学院坚持高级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方向,形成行业结合紧密、专业特色鲜明、体系独立完整、机制科学灵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因“实践技能强、工作作风踏实、综合素质高”而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各级各类广播影视机构、新媒体领域及相关单位,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
学院设有制作系、动画系、艺术设计系、播音主持系、编导系、录音系、传媒管理系、基础部、思政部、公共体育部等10个教学单位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3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构建了以“艺术学、文学为主干,工学、管理学为支撑,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设计学等一级学科为特色,艺、文、工、管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开设了涵盖传媒策划、制作、经营管理、工程等岗位的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等13个本科专业和电视节目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影视表演(舞蹈)、数字媒体技术等27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同时,建设有《播音发声》、《电视栏目策划》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6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演播厅、国内一流的动画制作二维平面机房、三维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传输实验室以及电视节目编辑室、影视审片室、摄影棚、灯光室等14大类100余个实训室,设备总值1亿余元。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北京总部、山西省广播电视台等123个行业单位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有纸质图书59.53万册,影像资料15万盘,电子图书30万册,建有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200余部,其中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2部;教师独立或参与创作影视作品1800余部(集),先后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等奖项100余项。其中独立创作的动画片《大红公鸡毛毛腿》获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最佳电视动画大奖”“ 最佳中国电视动画大奖”等奖项。短片《一夜温情》获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微电影展十佳公益微电影。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成效明显,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最佳动漫教育机构入围奖”、“山西省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山西传媒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针,植根山西、立足行业、面向全国、服务社会,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应用型传媒类普通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