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湖州师范学院 |
|---|---|---|
| 软科(综合) | - | 219 |
| 校友会(综合) | 211 | 246 |
| 武书连 | 232 | 407 |
| US排名 | - | 1353 |
| 软科(医药) | 29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29 | 101319 | 51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85 | 165585 | 400 | |
| 2021 | 异地校区 | 本科一批 | 533 | 96108 | 518 | |
| 2021 | 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合办学 | 本科二批 | 458 | 208283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61 | 21385 | 55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27 | 43003 | 466 | |
| 2021 | 异地校区 | 本科一批 | 558 | 22987 | 558 | |
| 2021 | 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合办学 | 本科二批 | 513 | 54068 | 4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53 | 70771 | 51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10 | 128279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76 | 14388 | 55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49 | 28244 | 4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67 | 78856 | 49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二段 | 554 | 93312 | 266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33 | 117995 | 49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平行录取一段 | 568 | 77808 | 495 |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4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占地面积1594.94亩。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龙头和中心。2015年10月,成功更名为河南中医药大学。
我校坚持特色办学,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创新培养模式,培育了中医药传承、中医药应用和医药相关等人才,毕业生专业技术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社会的好评。毕业生就业不受岗位和地域限制,大部分在省内外各级医疗卫生、医药生产经营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工作,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医药行业的骨干、经营管理的专家和地方医疗建设的主力军,部分毕业生在国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年底就业率超过90%以上,河南省教育厅开展的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连续获得“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校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每年将帮助20%左右的学生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8000元以内的国家助学贷款;20%左右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可获得2000-4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学校还积极采取措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与支持,设立相应的奖励或资助基金。通过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生意外伤害及大病保险等保障措施,决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退学。
学校现有15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主持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主持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共5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4项。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阿塞拜疆国立语言大学设立孔子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共建跨文化研究中心。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院校和机构开展紧密交流合作,现有来自法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35个国家的239名国际学生。
毕业生就业工作
面对市场经济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我校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领导的“一把手”工程,主动适应国家政策和整个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努力完善就业网络,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大的空间,开辟尽可能广阔的渠道。
▲ 学校上下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全校学生的就业工作。各二级学院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本院就业工作的领导与指导。
▲ 学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通过就业指导课、政策咨询、座谈会、专家讲座等形式,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贯彻大学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全员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就业意识,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前提下的毕业生就业竞争。
▲ 走访全省各市(县)相关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宣传推荐应届毕业生,了解相关单位的用人信息和政策,向用人单位及时寄送毕业生信息,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与省内外有关人才网站建立长期合作,进行互相链接,便于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毕业生情况。此外,还建立了一批校外就业实践基地,进一步通过实践,掌握技能,增强相互了解,促进毕业生就业。
▲ 学校推荐毕业生就业,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学院主要领导、知名教授亲笔签名推荐。
▲ 每年组织3-4场大型招聘会和几十场校内外中小型就业招聘会,并且在每周三下午举办校内招聘超市,增强了用人单位与学生间的交流、了解,促进学生就业服务。
这些讲究实效,推陈出新的就业措施的实施,大大加强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联系,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毕业生就业,近年来,我校毕业生总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