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物理学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4 | 24205 | (4组)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572 | 25292 | (13组)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物理学(国家专项) | 564 | 30121 | (10组)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物理学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6 | 21703 | ||
| 物理学(地方专项) | 577 | 26116 | ||||||
| 物理学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21689 | ||
| 物理学(地方专项) | 550 | 25889 | ||||||
| 物理学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6 | 20174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1868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南 | 物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4 |
| 572 | |||||
| 物理学(国家专项) | 564 | ||||
| 广西 | 物理学(45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5 |
| 广东 | 物理学(非定向)(办学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1 |
| 河南 | 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8 |
| 山东 | 物理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8 |
| 江西 | 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 福建 | 物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9 |
| 黑龙江 | 物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7 |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海南 | 物理学(师范类)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0 |
| 江西 | 物理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 福建 | 物理学(师范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 辽宁 | 物理学(师范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0 |
| 内蒙古 | 物理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7 |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设有22个教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多年连续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300余人,副高职称6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3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30余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和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芙蓉学者”等省部级人才400余人。
学校现有8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1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1门,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12个,省级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平台59个。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学校。近五年,学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8余项;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800余项,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成果奖2000余项。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22位。
学校拥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养)学科6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具有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资格。
学校拥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标志性科研成果。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自然科学科研平台46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2个。近五年,学校主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46项;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8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8项,职务发明专利1260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共建了3所孔子学院,近年来共派出1000余名在籍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现有来自63个国家的5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传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战略,坚持育人为本、人才集聚、交叉创新、服务融合、文化引领,着力打造特色人才培养重要基地、湖南科技创新重要源头、文创和湖湘文化国际传播前沿阵地,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培养“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决胜建成“百强”大学,向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迈进。
学校保持了与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的密切联系,是“全国公路交通类就业工作协作组成员”、“全国电力人才网络联盟校园招聘基地”。与中广核、中交、中铁、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保利长大、三一重工、中铁建等多家大型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培养班。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广核集团、国家核电集团、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及各大发电集团等一大批相关行业用人单位每年定点到校招聘人才。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居湖南省重点院校前列。
学校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湖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近几年的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5-2021年,共获得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20项。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解放前夕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3004.67亩,建筑面积116.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1亿元,纸质、电子文献总量640余万册。设有20个教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潇湘学院(独立学院),98个本科专业覆盖11个学科门类。工程学、化学和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硕师计划”推免资格。拥有3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1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特色专业,3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2546人,其中专任教师1638人、正高职称336人、博士学位教师1056人。有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最美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1人次。
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867人、在校研究生4897人,另有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学生5781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7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10门省级一流课程,74门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1项。
学校有38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12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近800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5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2517项,推广新技术136项。《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学校领衔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深记录,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典、奥地利、爱尔兰、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我国台湾、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招收20多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及台湾地区交流生来校学习。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秉承“唯实惟新,至诚致志”校训精神,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大力实施“353”战略,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2016年 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 湖南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学校
2018年 湖南省人社厅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孵化基地
2019年 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创月孵化示范基地复评优秀
2020年 入选教育部就业窗框布点监测100所高校
2021年 教育部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第七届“互联网+”大赛国家银奖、“优秀组织奖”
《麦可思》就职业行业达成、职业成就、培养过程反馈、校友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各方面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2016届毕业五年后、2017届毕业四年后、2018届毕业三年后在工作岗位上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就业量较大的行业是教育类、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和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和江苏等地。就业量最大的城市集中在长沙,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2018届毕业三年后、2017届毕业四年后、2016届毕业五年后职位晋升比例分别为60%、67%、75%。同时,学校2016届毕业生五年内的晋升比例与全国“双一流”院校持平。
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为省级示范基地,18个学院设立了院级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创新、创业平台。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1个银奖、4个铜奖,涌现出“2017年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李晨、王骕,参加联合国中美企业家论坛演讲的90后创业女性方芳等一大批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
2022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党委书记、校长亲自带队“访企拓岗”促就业,“直播待岗”稳就业,积极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保驾护航。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教育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和物理学(师范类)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物理学(师范类)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物理学(师范类)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湖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理学(师范类)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

湖南科技大学金融工程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物理学(师范类)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物理学(师范类)这

湖南科技大学经济学和物理学(师范类)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物理学(师范类)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物理学(师范类)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物理学(师范类)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物理学(师范类)这二个专业,


建议你去城南学院,因为他是属于长沙理工的,前身为湖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相对来说土木这个专业比其他二个实力要强。湘潭大学有名的是法律、科技大学有名的是矿业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城南也还可以但是兴湘的艺术类很差

城南也有由长理本部老师创建的工作室,而且,有能力者优先,更有利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