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21 | 物理类 | -/254(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21 | 历史类 | -/408(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77(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401(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24(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416(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322(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400(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50(专科批) | /() |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93(专科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4 |
| 历史类 | 408 | ||||
| 贵州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永安市巴溪大道2199号)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4 |
| 文科 | 211 | ||||
| 四川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5 |
| 广西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60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0 |
| 文科 | 271 | ||||
| 广东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5 |
| 历史类 | 367 | ||||
| 江西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1 |
| 文科 | 286 | ||||
| 安徽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92 |
| 文科 | 246 | ||||
| 河北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3 |
| 历史类 | 345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电子、 电机、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具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检修、维护和用电检测 与管理能力,从事发电厂、变电站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用电检测与管理等工作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电力、能源电力服务和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在电力系统技术及管理岗位群, 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操作和维护,产品测试与维修,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修,生产服 务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电气设备安装、监测与维护能力;
3.具备正确使用电工电子仪表和常用测试仪器的应用能力;
4.具备变电站仿真技术的运用能力;
5.具备自动控制的调试与维护能力;
6.具备电力生产安全意识及触电紧急救护能力;
7.具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路与磁路、电子应用技术、电气设备及运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拖动、自动控 制理论、电力系统概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气控制与PLC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电工工艺、电子工艺、金工工艺、自动控制、PLC、CAD、配网调度仿真等实 训。
在发电、供电等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变电站值班员 继电保护工变电检修工 电网调度自动化维护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调试维护供用电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4 |
| 历史类 | 408 | ||||
| 贵州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永安市巴溪大道2199号)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4 |
| 文科 | 211 | ||||
| 四川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5 |
| 广西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60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0 |
| 文科 | 271 | ||||
| 广东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5 |
| 历史类 | 367 | ||||
| 江西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1 |
| 文科 | 286 | ||||
| 安徽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92 |
| 文科 | 246 | ||||
| 河北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3 |
| 历史类 | 345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电子、 电机、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具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检修、维护和用电检测 与管理能力,从事发电厂、变电站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用电检测与管理等工作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电力、能源电力服务和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在电力系统技术及管理岗位群, 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操作和维护,产品测试与维修,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修,生产服 务管理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电气设备安装、监测与维护能力;
3.具备正确使用电工电子仪表和常用测试仪器的应用能力;
4.具备变电站仿真技术的运用能力;
5.具备自动控制的调试与维护能力;
6.具备电力生产安全意识及触电紧急救护能力;
7.具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路与磁路、电子应用技术、电气设备及运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拖动、自动控 制理论、电力系统概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气控制与PLC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电工工艺、电子工艺、金工工艺、自动控制、PLC、CAD、配网调度仿真等实 训。
在发电、供电等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变电站值班员 继电保护工变电检修工 电网调度自动化维护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调试维护供用电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236 |
| 文科 | 305 | ||||
| 吉林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90 |
| 河北 |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0 |
| 历史类 | 335 |
▲福建水电人才摇篮
●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 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
●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 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
● 福建省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
● 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
●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
● 福建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
● 福建省平安校园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水利、电力为主要专业特色,电子信息类、建筑类、机电类、交通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教育厅和省水利厅共建单位。被列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和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并被评为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平安校园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
学院创办于1929年,前身为在莆田创建的“私立莆田职业中学”,195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并迁址永安,更名为“福建水利学校”;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升格为高职学院并更名为现名。在93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中,学院以“精求技能 崇尚文明”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许多学子成为当地水利、电力等行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头人,在社会上享有“福建水电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院已建成校区占地总面积1080亩(含福州校区和厦门基地),建筑面积21余万平方米。现有在籍学生18073人,设有水利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242个,其中校内实训场(室)94个,有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68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实施“数字校园”并已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77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8.8%;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8%;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5%。有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省级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福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名校长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教育厅省级专业带头人15人,水利职业院校优秀德育工作者4人。首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首届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新遴选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名师工作室6个,荣获福建省工信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能手2人。学院“水利大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专业分布合理,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我院目前开设有专业46个,涵盖水利、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3个,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主持、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6门课程资源库建设,主持3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建设,主持、参与教育部4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建立了系、校、省、国家四级竞赛制度,在全国和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并在数量与奖级上呈良好的上升趋势,累计获得864个省部级、全国行业级以上奖项,有221人次获得152个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其中胡蔓玲同学在世赛珠宝加工项目获得银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入选中国集训队。多年来,学院多措并举稳定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8.2%,被评为“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校”“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建有王光谦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全国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站)、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高职院校智慧水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福建省高职院校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优秀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级各类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20个。全院教职工在CN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675篇,其中SSCI(1区)论文1篇,SCI国际权威论文10篇。编写并正式出版高职高专教材252,其中主编124部,参编128部。获得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部)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推广技术1项;2008年以来学院教职工获批市厅级以上各类课题398项(其中教育部课题3项,水利部课题5项,中华职教社课题3项、全国电力行业指导委员会课题3项);2015年以来学院承接横向课题19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40项。
学院拥有福建省水电培训中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多个对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水利、电力、水土保持等技术服务与咨询,是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基地、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福建省补贴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福建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机构和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学院开展高技能、新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各地市水利局、供电局、电力公司等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承担省水利厅“基层水利人才培训计划”等资格考试和培训。
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大力推进办学资源整合、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格局。学院先后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等开展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闽台教育等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经世国际学院”,探索国际留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成立安博榕软件、大拇哥、橘园和伟海电力4个产业学院;对接“一带一路”,与中水十六局开办“闽江国际班”、与中国电建开班“金砖班”;与福建水投集团、福建恒安集团、中国重汽、建新集团等合作开展“二元制”办学,与国网福州、泉州供电公司、闽东电力公司、厦门轨道交通、福州地铁集团、厦门三安集团、宁德新能源等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办学。
经过九十三年的积淀,学院形成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水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福建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春华秋实岁月流金。九十多年来,经过几代水院人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坚持“亲产业,创特色,促内涵”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 奖助政策体系一览表 | |||
| 奖助分类 | 奖助标准 | 奖助人数 | 奖助对象 |
| 国家奖学金 | 每人每年8000元 | 10人左右 | 二年级以上特别优秀的在校生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每人每年5000元 | 200人左右 | 二年级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 |
| 国家助学金 | 平均每人每年3300元 | 在校学生数的22% | 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 |
|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视生源地实际情况而定 | 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 |
| 应征入伍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 每学年补偿代偿学费,金额最高不超过80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应征入伍的在校生(含退役复学)或应届毕业生 |
| 退役士兵教育资助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
| 新生入学资助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 |
| 绿色通道 |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没有办法筹措足额学费、住宿费,可先报到入学。学校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后,再根据核实后的困难情况给予相应的资助 | ||
| 缓交学费 | 每人每年60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无力凑齐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 临时困难补助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因家庭遭遇突发性灾难,本人或父母突患重大疾病,或者遇父、母亡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
| 减免学费 | 减免金额达学费的1/4—1/2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符合条件的二年级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 |
| 勤工助学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学院统筹安排 | 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 |
|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补助金 | 2000元/ 人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1.达到毕业条件的普通全日制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低保家庭(含特困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残疾本专科学生、 2.应征入伍的家庭经济困难应届毕业生 |
| 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 2000元/人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毕业生、特困人员中的毕业生、残疾和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详见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闽人社文〔2016〕57号) |
| 十佳优秀学生 | 每人每年2000元 | 10人 | 五年制高职生必须在第四学年、三年制高职生必须在第二学年才具有参评资格。 |
| 综合积分奖学金 | 一等:2000元/人;二等:1300元/人;三等:800元/人 | 按班级分设一、二、三等奖,各等比例为本班人数的5%、10%、20%,总享受面35% | 按德、智、体综合测评排名,单科成绩达到各等级标准,一学年评定一次,详见学生手册 |
| 学院优秀毕业生 | 颁发荣誉证书 | 优秀毕业生按规定条件评选,优秀毕业生不超过毕业生数的5% | 符合评选条件的应届毕业生 |
学院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地处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几十项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永安市区内,毗邻永安市政府和永安南高速出口。
学院距离永安南高铁站约2.5公里,门口设有市区内公交车起点站,16路、19路公交线路市区环城(直达永安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市中心等);永安至福州(宁德)、永安至厦门、永安至泉州、永安至漳州(龙岩)、永安至广东(梅州)、永安至江西(石城)等高速公路出口距离学院约1公里。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48年,是我国最早创建的专门从事粮食生产、农业机械化和畜牧水产养殖人才培养的职业学校,被誉为中国农机事业的“井冈山”。2001年晋升为高职院校,2021年与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合并组建成为我省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的高职院校,列入黑龙江省“十四五”发展规划院校设置职业本科第一位。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是国家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农业装备和农业生物领域应用技术技能积累基地。历经70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在校生规模为25000余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服务现代农业的办学方向,秉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农村的育人理念,构建了“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农为本、以工支农、工农结合”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特别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合并、申报职业本科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和省领导的高度关注。
学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二个校区(哈尔滨市南岗校区、哈尔滨市松北校区),一个示范园(北方寒地农业职教示范园)以及三个培训基地(北安、齐齐哈尔、海伦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占地面积为442万平方米(6630亩),建筑面积为34.83万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完备,教学条件优良,固定资产总值89819.78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23023.82万元,建有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789个。校园内全部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图书馆藏书114.02万册,电子图书60余万册;游泳馆、体育馆、塑胶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活动场馆一应俱全。
学校现有9个专业群,开设高职专业61个,其中国家重点专业(示范专业点)8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现有专任教师756人,教授67人,副教授245人,“双师型”教师650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有省部级教学名师27人,省级技能大师1人,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7人,学校被批准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主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6项,国家专利129项,开发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和鉴定试题库14个,参与制订国家教学标准4项。现有海外经历教师190名,获宝马、ABB等国际名企培训师93名。
学校坚持“没有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的合作发展理念,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建设项目,牵头成立了黑龙江农业工程职教集团(国家级)、黑龙江生物制药职教集团(省级),省域行业职教集团3个,突破校政行企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屏障;学校与中船集团、中国一拖、东安集团、阿里云、京东、北鱼集团等共同组建产业学院9个,学校与农机巨头企业美国凯斯·纽荷兰(CNH)公司合作建立“校中厂”,与小葵花集团建成中药炮制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有“教育部机器人公共人才培训中心”和国家级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中兴通讯电信学院和华为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2个。目前,共有校企合作单位600余个,每年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1.8万个。
学校实施了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诊改试点、数字校园示范校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一批国家级教育改革项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学生技能创新、名师高徒培育等工程,培养了大批杰出技术技能人才,近五年,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30项,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项5项,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97%以上,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扎根龙江大地70余年,多项重点办学指标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全国农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和“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砥砺奋进结硕果,继往开来再起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一校两区(哈尔滨市南岗校区、哈尔滨市松北校区)”的办学发展战略,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学科优势,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早日晋升为国内一流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