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黄淮学院机器人工程录取分数多少分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08-08 22:30:11 解决时间:2022-08-08 14:20

满意答案

黄淮学院机器人工程录取分数为河南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73,最低位次是184349。
一、黄淮学院机器人工程录取分数线
1.2021年机器人工程录取分数线
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理科机器人工程河南本科二批-473184349
二、机器人工程专业介绍
自动化类 机器人工程
黄淮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机器人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交叉融合了自动化、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等学科,它以研发出能够最大限度模拟生物体的机电控一体化智能系统为目标,需要有合理的机械结构、灵敏的感知和认知、实时准确的动作控制、灵活的智能分析和自然和谐的人机交互等。作为一类特殊的智能化精密机械设备装置,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装配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新兴产业——机器人的“新工科”专业,位列《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是研究开发具有明确作业功能(用途)的机器人技术、实现其工程应用并不断提高应用性能、拓展应用领域的专业。简单地说,就是“建造有用的机器人,拓展机器人应用,造福人类”。

专业前景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4年6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决定实施的制造强国战略中,机器人领域位列十大重点领域的第二位,并将其作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

随着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中国,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都是极其紧迫的,这个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毕业学生的就业和深造前景十分广阔。

三、黄淮学院
355
软科(综合)
398
校友会(综合)
532
武书连
学校简介

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46年的办学历史,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五大发展战略,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国内191家大中型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推动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紧密衔接。

加分政策

  我校严格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的录取批次及投档原则,认可各省(市、自治区)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政策加分及成绩,全部进行网上录取。


奖学金设置

 

奖、助学金设置

我校设置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良学风班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

我校设置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学生救助等资助形式,对困难学生给予资助。

学校设有完善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资助体系,每年资助学生总金额5000余万元,每年受到奖励和资助的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40%左右。

1. 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

2. 国家励志奖学金,约占在校生的3%,每生每年5000元。

3. 国家助学金,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每生每年3300元,具体标准分3档:一等4300元/生年;二等3300元/生年;三等2300元/生年。

4. 优秀学生奖学金: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评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情况综合评定,每学年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名额为2700名,每人奖励1000元。

5. 优良学风班奖学金:每学年评选100个优良学风班级,每个奖励3000元。

6. 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内勤工助学活动,获取相应的报酬,补贴生活、学习费用。

7. 困难学生救助:学校每年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现金或实物救助。

8. 国家助学贷款,含校园地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多可贷款12000元。

9. 应征入伍学生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按国家最新政策执行,其中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最高每年可补偿8000元。



 


通讯地址
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大道76号,邮编:463000
周边环境

 

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46年的办学历史,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位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称的驻马店市。校园环境清新优雅,办学条件优良,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学校占地2460多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万余人,馆藏图书268万册,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科交融、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合作”五大发展战略,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国内191家大中型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推动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紧密衔接。

学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企业共同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目前,共有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6个,并重点建设了信息技术类、化学与生物工程类、机械电子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服务类6大专业集群,形成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学校主动顺应时代需求,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为目标,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并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金,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梦工场”、“网商园”等校内综合实训和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以“黄淮众创空间”为引领,院系“微创空间”为主体的“1+N”创客空间集群。2015年,“黄淮众创空间”入选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平台相继花落黄淮,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生态。近几年,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1300多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就业品质持续提高。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着力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通过实施 “双聘人才引入计划”、“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创新创意教育种子师资培训计划”和“双师双聘双百工程”、“院企人才合作工程”,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46人,博士、硕士教师739人,并聘请300余名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拥有省管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60余人,省、校级教学团队20多个,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通过“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国际合作办学本专科项目达到12个,在校生3000余人,1000多名毕业生实现了出国留学的梦想,国际化办学水平走在了河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与德国菲尼克斯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达内集团、天方药业集团、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河南省置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大中型企业集团合作共建了“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智能感知与大数据中心”、“达内数字艺术工作室”、 “化学与制药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机械工程实训中心”、“黄淮置地建筑技术研发中心”等28个省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推进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近3年校企合作完成项目152项,实现成果转化121项,与企业共同申报并授权国家专利198项。

经过多年的砥砺前行,黄淮学院成功探索了一条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道路,2014-2018年,学校连续承办了五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整体综合实力、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站在新的起点上,黄淮学院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发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学校精神,抢抓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机遇,加快提升转型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


 


  中专 2022-08-08 14:20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