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湖北中医药大学和厦门理工学院哪个物流管理专业好(物流管理专业厦门理工和湖北中医药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18 09:35:11 解决时间:2022-12-16 15:56

满意答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和厦门理工学院哪个物流管理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湖北中医药大学和厦门理工学院各排行榜,物流管理专业的分数线,物流管理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厦门理工学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分数对比(福建)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厦门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湖北中医药大学
(最高/最低分)
物流管理2021物理类 538/534(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1物理类 520/513(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1历史类 540/526(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1历史类 538/515(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0理科 531/520(本科批)513/513(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0理科 502/491(本科批)513/513(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0文科 556/537(本科批)513/513(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0文科 535/519(本科批)513/513(本科批)
物流管理2019理科 -/490(本科二批)-/411(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9理科 -/469(本科二批)-/411(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9文科 -/530(本科二批)-/411(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9文科 -/527(本科二批)-/411(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8理科 -/487(本科二批)-/478(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8理科 -/464(本科二批)-/478(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8文科 -/544(本科二批)-/478(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8文科 -/513(本科二批)-/478(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7理科 -/436(本科二批)-/408(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7理科 -/422(本科二批)-/408(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7文科 -/480(本科二批)-/408(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2017文科 -/469(本科二批)-/408(本科二批)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管理
厦门理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 四年)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1.港口物流管理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物流产业政策法规,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和掌握港口贸易实务、港口物流的组织、运作与管理,能对港口物流产业经济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具有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2.物流工程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管理学、工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系统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物流系统规划与工程技术集成应用、物流解决方案的技术设计、实施与评价,物流节点设施的设计与仿真优化、物流信息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与能力,并具有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物流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

1.港口物流管理方向:管理学、经济学、物流管理、国际物流实务、港口物流、报关实务、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2.物流工程方向:管理学、经济学、物流工程、物流系统设计技术、物流运筹实务、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配送中心规划等。

【就业方向】

1.港口物流管理方向:本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港口物流企业、进出口贸易公司、口岸管理部门、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其他工商企业从事与物流有关的计划、组织、运作和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物流产业经济分析与咨询、物流产业政策研究等理论研究工作,或者进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

2.物流工程方向:本方向毕业生主要在物流企业、港口、码头、机场、铁路等交通运输部门、咨询公司,以及其他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控制与优化等方面的工作,或者进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专业教学及研究工作。

【专业特色】

基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集专业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养成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厦门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福建物流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34
物流管理(面向厦门)513
物流管理历史类526
物流管理(面向厦门)515
贵州物流管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38
文科536
广西物流管理(5040元/年)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2
文科518
内蒙古物流管理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68
山西物流管理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533
天津物流管理(校本部)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550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管理
湖北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 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 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 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

3.掌握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4.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 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 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

6.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理论与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 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8.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9.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 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核心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 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国 内外相关专业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输业务管理实验、仓储业务管理实验、供应链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 模拟实验、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湖北中医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物流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43
广西物流管理(4000元/年)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3
文科523
广东物流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41
河南物流管理(校本部)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7
文科577
山东物流管理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37
江西物流管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15
文科563
安徽物流管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8
浙江物流管理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73
江苏物流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08
上海物流管理综合本科批普通类445
黑龙江物流管理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04
吉林物流管理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90
内蒙古物流管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390
文科461
山西物流管理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86
文科532
厦门理工学院
277
软科(综合)
323
校友会(综合)
412
武书连
学校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获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

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院、部。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体育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6%,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优势的工科、特色的文科、扎实的理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8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1年3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校作为2021年度新增7所、中国内地333所高校之一,工程科学(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新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3000项,国家级奖项超过10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10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2021年分别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00余项。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其中国家级6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71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5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5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3项,省级713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特等奖培育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6个专业通过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开展“温情三部曲”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了以“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和“周末文化集市”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贯彻“守望相助”工作理念,搭建学生安全信息网络;深度开展“亲情教育”,积极引导“亲情体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科研平台建设扎实。现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35个,厦门市科研平台22个。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近2700余项,横向项目2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4个亿。“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27项,省市级重大项目19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及以上奖项9项;授权发明专利45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10篇。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上市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个亿。与翔业集团、盈趣科技、冠捷科技、宸鸿科技、玉晶光电、联芯电子、开发晶照明、麦克奥迪集团、ABB公司、好慷在家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组建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并出任首任轮值主席院校。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与龙岩市、连城县相关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设立了“厦理工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为闽西南地区的科技企业、产业管理部门和工业园区提供科技服务;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与漳州诏安县建立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冠捷显示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多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日本琉球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6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共建高端轴承研究中心、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综合改革、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根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显示,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进步明显,我校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排行结果,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位,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年版)排行榜中位列第17位。根据上海软科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我校综合排名居于全国第256位,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排名第119位,在省内上榜院校中排名第7位。


收费项目

第六章  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学费标准

一、普通专业:5040元/生•学年。

二、重点学科类专业:5460元/生•学年。

三、艺术类专业:8640元/生•学年。

四、软件工程专业:一、二学年5460元/生•学年,三、四学年16000元/生•学年。

五、闽台合作办学项目(“4+0”培养模式):15000元/生•学年。

六、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办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00元/生•学年;本科国际课程教育项目的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8000元/生•学年。在国外学习阶段学费均按国外大学的收费标准由国外大学收取。

七、在厦门理工学院就读的少数民族预科生:5040元/生•学年。



加分政策

第十九条 厦门理工学院原则上认可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加(降)分政策;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81
校友会(综合)
320
武书连
40
软科(医药)
学校简介

湖北是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校是我国较早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和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湖北省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还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江城武汉,两校区办学,占地总面积1610亩,建筑总面积54.3万平方米。昙华林校区位于武昌中心城区,历史人文底蕴浓厚,古朴典雅,书香氤氲;黄家湖校区为山水园林式校园,现代化功能齐全,大气磅礴,秀美庄严。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2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5.5万册、电子图书144.7万册。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210人,其中,专任教师737人,具有高级职称539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78万人,其中本科生1.5万人,研究生2195人,留学生215人。

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弘扬“求真求实 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 求实 发掘 创新”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共培养十万余名毕业生,涌现了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在内的知名校友。

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较为丰富,涵盖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含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含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和医学技术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药学和公共管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中医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拥有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拥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学校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特色发展。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拥有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优势学科群;建有5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个省级重点专科。临床专科建设成效明显,肝病科、肾病科进入国家区域诊疗中心行列。

学校建有1个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1个针灸治未病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他16个省级、武汉市科研平台。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肝病基地、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疫病防治建设中心、湖北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的依托单位,是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和研究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拥有李今庸教授、梅国强教授、凃晋文教授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2人、“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1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人;1人家庭入选全国首批“教育世家”;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0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14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二层次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人;湖北中医大师10人,湖北中医名师19人;湖北名师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9人;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9人,全国中医药骨干人才5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6人;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二层次2人;湖北省高次层次人才计划专家23人;4人获湖北省道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基地”。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也是我省第一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省属高校。享有对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资格,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多个层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选派教学、临床骨干出国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协作和科研合作。学校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与管理人员对外交流基地”和“中–马(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学校附属湖北省中医院选派中医专家赴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积极承建中国(湖北省中医院)-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本·阿克隆医院)中国“中医中心”建设合作项目。

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连续3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连续7届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连续2届获评湖北省文明校园后,入选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学校是“湖北省高校党支部规范化试点高校”“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6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名研究生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疫病科技攻关;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指导完成 “肺炎1号”“强力肺炎1号”;吕文亮教授全国率先编制发布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居家预防养护简易手册,主持科技部“新冠肺炎防治重大专项”;附属湖北省中医院陆定波教授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平教授牵头主编“中医抗疫100问”专刊,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赠阅给全球十多个国家;1名教师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六十余载躬耕树蕙,弦歌不辍;新一甲子奋进跨越,再续华章。“十四五”学校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学校将以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强的担当,继续扎根荆楚大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双一流”建设,面向行业,辐射全国,以锐意进取的新姿态、谋事创业的新作风、行稳致远的新步伐,顶压奋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一流中医药大学和一流中医院,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等方面积极作出新贡献。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 邮政编码:430065
  中专 2022-12-16 15:56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药资源与开发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药资源与开发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药资源与开发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药学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药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中药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药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中药学和物流管理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药事管理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药事管理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药事管理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药事管理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药事管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物制剂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物制剂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药物制剂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药物制剂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药物制剂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药物制剂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药物制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药学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药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药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药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药学和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西医临床医学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西医临床医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西医临床医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医学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医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中医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中医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中医学和物流管理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针灸推拿学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针灸推拿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针灸推拿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针灸推拿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湖北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湖北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制药工程和物流管理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制药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制药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制药工程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制药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