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云南中医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河北北方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中医学 | 2021 | 物理类 | -/553(本科批) | -/504(本科批) |
| 中医学 | 2021 | 历史类 | -/563(本科批) | -/520(本科批) |
| 中医学 | 2020 | 理科 | 572/572(本科批) | 559/517(本科批) |
| 中医学 | 2020 | 文科 | 547/547(本科批) | 557/527(本科批) |
| 中医学 | 2019 | 理科 | -/523(本科二批) | 539/520(本科一批) |
| 中医学 | 2019 | 文科 | -/557(本科二批) | 562/552(本科一批) |
| 中医学 | 2018 | 理科 | -/501(本科二批) | 582/523(本科一批) |
| 中医学 | 2018 | 文科 | -/554(本科二批) | 578/550(本科一批) |
| 中医学 | 2017 | 文科 | -/547(本科二批) | -/494(本科二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中医学(备注: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呈贡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0 |
| 中医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呈贡校区就读) | 文科 | 560 | |||
| 重庆 | 中医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8 |
| 历史类 | 571 | ||||
| 海南 | 中医学(不招色盲、色弱)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2 |
| 广西 | 中医学(5年,5000元/年,在呈贡校区办学,色弱、色盲考生不予录取)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4 |
| 文科 | 544 | ||||
| 湖南 | 中医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 历史类 | 547 | ||||
| 山东 | 中医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43 |
| 江西 | 中医学(五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6 |
| 文科 | 563 | ||||
| 安徽 | 中医学(5年)(5000元/年;色盲、色弱考生不予录取)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3 |
| 黑龙江 | 中医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2 |
| 文科 | 472 | ||||
| 吉林 | 中医学(学制5年)(色弱、色盲不予录取)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12 |
| 辽宁 | 中医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9 |
| 山西 | 中医学(五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0 |
| 中医学((五年)) | 文科 | 521 | |||
| 河北 | 中医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3 |
| 历史类 | 563 | ||||
| 天津 | 中医学(色弱、色盲不予录取)(呈贡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59 |
1、专业名称:
中医学专业
2、专业简介:
中医学专业是医学学科门类中的中医学类的主要专业,学制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是河北北方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自1961年首次招收中医学专科学生,1983年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中医学专业依托我校综合大学的优势,在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突出“素质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特色,主要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接受人文、科学、职业素养教育以及中医临床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让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和望闻问切四诊的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以及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与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疗、预防、康复和保健。本专业采用“3+2”培养模式,四年级分流到北京中医三甲医院。本专业为中医学专业硕士点。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医学教育机构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教育等工作,成为道德高尚、基础扎实、博专致用,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
4、专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为中医临床方向
5、专业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课程、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基础、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课程。
6、教学资源:
本专业建有河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含中医综合实验室、中医诊断技能实训室、针推实训室,中药标本室、中西医临床技能实训室),校级重点学科1个(中医内科学),校级精品课程6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选读和针灸学);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中医医院(三甲),17家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此外,还有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行业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6、研究生教育
我校拥有中医学(涵盖中西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7、就业升学: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京津冀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医学教育机构等医学和教育领域,从事临床医疗和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毕业生升学院校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医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北 | 中医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4 |
| 历史类 | 520 | ||||
| 海南 | 中医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 辽宁 | 中医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8 |
| 内蒙古 | 中医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1 |
| 天津 | 中医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43 |
云南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学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已发展成为以中医药为主体、民族医药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和对外教育呈现良好态势,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药院校。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学生1.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2198人,硕士研究生1977人,博士研究生23人,留学生181人。有11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有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涵盖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26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云南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200余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有实践教学基地140余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现有纸本藏书110余万册,是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校本部有教职工800余人,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名中医1人,岐黄学者1人,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云南省千人计划产业人才1人、高端外国专家1人、青年人才9人;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学者2人、名医专项15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云南省国医名师4人、名中医36人、荣誉名中医33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7人、后备人才10人;技术创新人才2人,培养对象3人;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7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聘有420余名国内外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硕士生导师、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名誉教授、特聘教授。
60余年来,几代名医名家倾囊相授,潜心育人,培养了6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有的植根云岭,造福桑梓,有的远涉重洋,光大中医,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朱兆云;旅法中医专家、时空针灸创始人、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朱勉生;军中国医名师宁亚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原院长王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陈本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王向明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杰出校友。
学校聚焦民族医药、滇南医药、南药研究三大科研集群,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1个,工程实验室1个、公共科技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18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6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3个。学校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推进校政、校校、校地、校企合作,打造“保健品化妆品第三方检测、临床评价研究、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四大平台,弥补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科研平台短板。与省药监局共建云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省科技厅共同设立“中医药联合专项基金”,是云南省中医药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
学校建有世界唯一的中医西学博物馆;2017年7月,国家汉办批准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建有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是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早在1990年就代表中国与西班牙合作办学,建立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开创了中国中医药领域海外办学的先河,被载入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年史册;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持续开展面向区域内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传统医药人才培养。从2007年发起并连续主办10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在此基础上,学校又于 2016年、2018年举办2届“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先后获批“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 “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药中心。在中医西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已连续举办9届中医西学国际论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商务部认证的“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基地”、国家卫健委批准建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合作基地(云南)云南省中医药国际教育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传统医药教育交流合作平台。
欣逢盛世,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云南省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列为八大重点推进产业之首,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昆明被批准设立国家级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学校将顺势而上、乘势而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围绕云南三大战略定位,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西部有显著优势、在全国有鲜明特色、面向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报考咨询:云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871-65918241,邮编650500;
本科报考咨询: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本科招生办公室电话:0871-65918999。
学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
学费收费标准:各专业收费标准按云南省发改委批准的学费标准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门类为医学的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傣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康复治疗学、护理学)为5000元/年/生;门类为理学的专业(应用心理学)为4500元/年/生;门类为工学的专业(医学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为4500元/年/生;门类为管理学的专业(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为4000元/年/生。
学校目前设有面向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的奖助学金,有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年)、省政府励志奖学金(4000元/生/年)、国家一等助学金(3800元/生/年)、国家二等助学金(2800元/生/年)、校级助学金 (1200元/生/年)、爱德基金会薪火工程项目(5000元/生/年)、云深爱心助学基金(5000元/生/年)。此外,学校还针对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置了一系列的资助帮扶政策,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河北北方学院地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地之一张家口市。集长城草原之灵蕴,得张垣文化之精髓,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河北省西北部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综合性省属本科院校。
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9月由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和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张家口医学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1982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6年;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23年。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西校区、东校区、南校区和北校区四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4.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具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先进的校园网络、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各学科基础实验室。图书馆纸质藏书205万余册。有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其它实习医院、农场、牧场、兽医院及教育实习基地273个。其中,附属第一医院是冀、晋、蒙交汇处,规模最大、科系最全、设备先进、诊疗水平高,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级爱婴医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4757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在职人员146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9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9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93人;校内外硕士生导师839人。在职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河北省省管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河北省青年科技标兵、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国家级专业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委员及省优秀(模范)教师。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留学生190人。设有医学部、18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分别是基础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中医学院、理学院、法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演艺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药学院和公共体育部。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医学和农学学科为优势,其它学科交叉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现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农业、中医、教育、兽医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药理学、医学信息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个河北省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经济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4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骨外科学1个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呼吸与危重症1个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骨科、妇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胸外科、小儿外科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口腔科、老年病科、麻醉科、普通外科、医学影像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培育专科。
学校设置75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为传统优势本科专业,拥有30余年本科办学历史;医学检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两个专业为华北地区高校首开和特色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药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中医学等22个专业为河北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病理学教学团队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病理生理学、实验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外科学和动物生理学5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智能终端软件开发、病理学和伤寒论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2门课程被推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C程序设计和数学分析2门课程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病理生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现有省级研发平台10个,科普基地1个,星创天地1个,分别为:河北省神经药理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第二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马铃薯产业、河北省高校医学信息学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高校马铃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省光伏导电膜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口蘑栽培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中医药科普基地以及河北省生态农业星创空间。市级平台8个,分别为:张家口市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张家口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有机光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口蘑栽培技术创新中心和张家口市数据安全智能监测运维技术创新中心、张家口市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中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甲状腺癌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
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教育国际化合作不断加强,与俄罗斯、英国、芬兰、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乌克兰、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我校兼职或客座教授。学校与国外高校建立了良好的留学生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有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南非、尼日利亚、加纳等22个国家的学生在校学习医学。学校于2010年加入《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启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美国41所州立大学在学生培养、教师交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陆续启动“中芬人才培养项目”、“中俄政府奖学金项目”等国际交流项目,持续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赴国外研修和学习。
学校主办并公开出版发行《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神经药理学报》《河北北方学院报》。
自建校以来,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名毕业生。他们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有的成为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有的成为国内外大学的知名教授或某个领域杰出的科学家,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薪火传承建伟业,继往开来谱华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开放式、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企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贫困家庭学生可以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

河北北方学院制药工程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制药工程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制药工程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制药工程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制药工程和中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制药工程和中医学录

河北北方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河北北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中医学这二个专业,

河北北方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工程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和中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河北北方学院通信工程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和中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通信工程和中医学录

河北北方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医学信息工程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医学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医学信息工程和中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河北北方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中医学这

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工程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工程和中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信息工程和中医学录

河北北方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中医学这二个专业,

河北北方学院统计学和中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统计学和中医学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统计学就业前景和中医学就业前景,统计学专业介绍和中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统计学和中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统计学和中医学录取分数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