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广州大学和深圳大学哪个物流管理专业好(物流管理专业深大和广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1 17:39:36 解决时间:2022-12-16 11:36

满意答案

广州大学和深圳大学哪个物流管理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广州大学和深圳大学各排行榜,物流管理专业的分数线,物流管理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深圳大学与广州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分数对比(广东)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深圳大学
(最高/最低分)
广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物流管理2020理科 -/594(本科批)-/551(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0理科 -/576(本科批)-/551(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0文科 -/569(本科批)-/546(本科批)
物流管理2020文科 -/559(本科批)-/546(本科批)
物流管理2019理科 576/569(本科批)-/0(专科批)
物流管理2019理科 567/549(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0(专科批)
物流管理2019文科 586/576(本科批)-/0(专科批)
物流管理2019文科 570/565(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0(专科批)
物流管理2018理科 580/573(本科批)-/0(专科批)
物流管理2018文科 597/585(本科批)-/0(专科批)
物流管理2017理科 559/546(本科一批)-/0(专科批)
物流管理2017文科 572/557(本科一批)-/0(专科批)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管理
深圳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专业排名】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2020-2021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名:物流管理专业进入前5%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供应链服务、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新兴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中国物流规模和体量已达到全球领先,并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物流行业对具备深厚学科功底且符合智慧物流、供应链服务发展新方向的专业人才保持着长期的旺盛需求。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对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等新兴行业领域有深入认识,有能力在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研究工作,以及在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相关企业从事管理运营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物流学、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实务与分析、智慧物流技术基础、智慧城市交通与物流、电子商务、采购与供应管理、配送管理等。
专业特色:
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考虑了社会对高级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选择供应链金融、智慧物流和港航国际物流三大新兴领域作为重点培养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同时构建了“课内实践”、“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师资力量雄厚;
>拥有总投资近千万的现代物流实验室和物联网教学实验平台,以及由盐田国际、招商物流等30多家著名企业组成的实践基地群;
>与相关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企业合作举办“供应链金融特色班” (选拔范围及拟选拔人数请参见学校介绍部分)。
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特色班:
单独制订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深厚专业综合能力和知识融合能力,同时兼备物流、供应链与金融核心理论知识,适应供应链行业、商业保理行业、金融行业、物流行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2018年开始招生,目前还没有毕业生。
深圳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广东金融学类(非定向)(020301.金融学+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120203.会计学+120601.物流管理+120601.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办学地点:丽湖校区)(第三学期专业分流)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09
金融学类(地方专项计划)(020301.金融学+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120203.会计学+120601.物流管理+120601.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办学地点:丽湖校区)(第三学期专业分流)595
金融学类(非定向)(020301.金融学+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120203.会计学+120601.物流管理+120601.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办学地点:丽湖校区)(第三学期专业分流)历史类583
金融学类(地方专项计划)(020301.金融学+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120203.会计学+120601.物流管理+120601.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办学地点:丽湖校区)(第三学期专业分流)55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管理
广州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2.培养目标:本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坚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基本理论与技术,熟悉供应链物流系统规划、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控制、物流信息管理及相关物流业务运作与管理,能够从事供应链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3.主干专业课程:运筹学、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概论、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技术学、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物流、物流技术装备与作业仿真实验、物流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物流管理沙盘演练等三十多门。

广州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广东物流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第一学年桂花岗校区,第二至四学年大学城校区)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56
物流管理(地方专项计划)(办学地点:第一学年桂花岗校区,第二至四学年大学城校区)533
山西物流管理(办学地点校区二)文科本科一批B段普通类561
河北物流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82
深圳大学
68
软科(综合)
56
校友会(综合)
61
武书连
327
US排名
学校简介

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

建校39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20多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实现了从本科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的转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97.1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亿元。图书馆馆舍90512㎡,全校纸本资源442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299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21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

深圳大学现有在校生41164人,其中本科生28425人、硕士研究生11887人、博士研究生561人、留学生291人;现有成人教育学生24714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2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32位;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深圳本土高校第一个ESI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学校发起组建“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6所,上线课程761门,选课学校累计765所,累计选课人次突破155万。2020-2021学年本科生获各级各类竞赛奖928项,其中国际级94项、国家级297项、省部级537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568人(教授602人、副教授751人)、技术人员601人、管理人员832人。有博士后1426人,专职研究人员756人,访问教授99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3人(含短聘9人),外国院士22人(含短聘9人)。全职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2021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7亿元;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5项,立项数连续五年居广东省第2位。2021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2项,处于广东省高校前列。SCI收录论文6304篇,SSCI收录论文764篇。获专利授权100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08项。《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在2018年、2020年连续获评“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每两年评一次);《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280所高校签署了协议,开展学生交换、教师研修和科技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并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

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

(本页更新于2022年05月)


困难生资助办法

深圳大学决不让任何一位新生因经济困难原因而缀学,高分考生更不应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而失去就读深圳大学的机会。学校将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1.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2.设有勤工俭学岗位,同等条件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优先安排。
 


加分政策

2022年章程第二十条  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的规定加分投档,普通文理(历史、物理)类录取专业时以原始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为准。


广州大学
91
软科(综合)
145
校友会(综合)
134
武书连
619
US排名
学校简介

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与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对接”(对接高质量发展、对接创新驱动、对接扩大开放),聚焦新工科、新文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一校三园”,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04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951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5个专业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1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5个、艺术类专业8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2022年招生专业74%。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通过培育与引进并举,基本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15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042人,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中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263人,具有博士学位1500人。现有全职两院院士4人、特聘院士4人、双聘院士4人;外国和国际机构院士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4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各类高层次人才45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含广州市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329人。

学校坚持重大需求导向、一流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精准聚焦的发展原则,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文社科、理科类优势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基础学科支撑能力;强化师范教育、艺术类学科特色建设;面向新科技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需求,集聚工科力量、强化交叉融合,增创和形成新工科优势;探索拓展以生物医药、基因编辑、生物信息、脑科学等为重点主攻方向的新医科。现已形成由大土木学科群、信息学科群、数字经济与管理学科群、物质科学与装备制造学科群等优势学科群辐射带动,6个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已进入前3‰。学校位列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第91位;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大学第619位、中国内地高校第57位;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高校第601-800位,中国内地高校第35-49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为人才培养目标,设立“文体艺语劳”五个公共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学校现有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覆盖率达100%。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现代化产业学院、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5个省级教学团队;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广大“金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3门、省级系列精品课程73门,与世界高水平大学课程互联和学分互认课程200门。“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9%。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战略,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主战场,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网络空间信息+智能应用技术创新枢纽”等2个创新枢纽,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等5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穗深港澳创新走廊上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设立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积极谋划在南沙的新发展。现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3个。在城市基础设施减震防灾与安全、网络空间先进技术、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制造、智能装备、智慧交通、天体物理、分析科学技术、环境工程、清洁能源材料、应用数学、生物计算、分子遗传与进化、基因编辑、地理科学、岭南文化艺术、区域发展等领域组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2021年全校科研经费投入11.23亿元。近3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分别位列全国高校30位和80位左右;连续获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与课题共30项。2016年以来,共申请国际、国内专利4219项,授权专利2026项,连续荣获广州市专利大户荣誉称号。论文质量稳步提升,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论文数不断增加,学校2021年SCIE/SSCI、CSSCI发文量2794篇。近5年,学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和社科奖励100余项。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校、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及与风投资本对接,促进“双创”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2016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176项,新增产学研合作平台56个,加入产学研协同合作联盟22个,共建研发中心50多个、实习基地448个。与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越秀集团、广东丝绸纺织集团、广州智能装备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华为、360集团、阿里云计算等近百家大型企业新建合作关系。减振抗震、声像灯光、网络安全和水环境技术等一批创新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国内重大工程或企业中得到充分应用。咨政建言作用日益凸显,一批研究报告得到采纳应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国际影响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港澳台交流与合作。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起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联盟成员大学18所,分布于五大洲15个国家17个主要城市。土木工程新型复合材料与复合结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基地)。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中意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尔大学基因干扰与应用联合研究中心等15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与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澳大学、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澳门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昆士兰大学、帕多瓦大学、华威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境外学习”计划或博士生联合培养等项目。分别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赞德兰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广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强化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度融合、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创新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录取方法
录取批次的安排

  在广东省,学校录取批次为本科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在其他省(区、市)的招生录取层次为一本批次或本科批次,具体录取批次请参照生源省(区、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目录。

  在广东省,广州大学招生院校代码为11078,2022年录取批次除了教师专项(即公费定向)小学教育、特殊教育专业在本科提前批填报外,其余本科专业均在本科批次填报。招生批次及招生计划以2022年广东省招生办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广州大学2022年夏季高考招生章程http://zsjy.gzhu.edu.cn/info/1021/4653.htm


根据2020年广东深圳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4,广州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1,深圳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更胜一筹。
  中专 2022-12-16 11:36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广州大学社会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广州大学社会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学和物流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社会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学和物流管理录取分

  • 中专学校

    广州大学法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广州大学法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物流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广东)

  • 中专学校

    广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广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

  • 中专学校

    广州大学金融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广州大学金融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物流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物流管理录取分

  • 中专学校

    广州大学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广州大学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录取分

  • 我要读技校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广州大学城校区)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广州大学城校区)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药学(广州大学城校区)和物流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药学(广州大学城校区)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中药学(广州大学城校区)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 中专学校

    我想问一下在广州或深圳有什么大专学校学物流管理或连锁经营管理会好一点的

    7楼

    ●中大职业培训学院学校简介广东中大职业培训学院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成立,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学院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作育英才,服务社会。学院以持续提升职业能力为己任。关注社会职业的变化,参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培训,并帮助教育对象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长为优秀的职业人。学院在这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广东省人力

  • 我要读技校

    广州物流管理专业专升本学校,广州市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升本院校

    8楼

    广州物流管理专业专升本学校:广州华立学院、广州软件学院、广州华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州理工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商学院等9所大学。广州物流管理专升本专业列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代码学校名称

  • 中专学校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第一、二学年清远校区,第三学年广州校区)专业代码202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第一、二学年清远校区,第三学年广州校区)录取分数线(2015)

    9楼

    现代物流管理(第二学年清远校区,第三学年广州校区)/专业代码:53080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在广东等1个省市开设现代物流管理(第二学年清远校区,第三学年广州校区)专业。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

  • 中专学校

    广州专升本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报考哪些大学,广州市物流管理专业专升本大学

    10楼

    广州专升本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报考的大学:广州华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州华立学院、广州理工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州软件学院、广州商学院等9所大学。广州物流管理专升本专业列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校代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