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山东省广播电视局,与省教育厅共管,是省内唯一一所广播影视及大众传媒类国有公办普通高校。
学院前身是1960年创建的山东省广播学校,1982年更名为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200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建立山东传媒职业学院。2014年,山东省出版技工学校并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学院以“依托传媒,服务传媒”为办学理念,“校媒融合”为办学特色,“唯真尚能”为校训,倡导“务实、严谨、灵动、和谐”的校风,“心致诚、业致精”的教风和“乐学善思”的学风,以建设“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的文化传媒类高职院校为目标。
二、办学规模
学院建有章丘校区和文东校区。章丘校区为主校区,占地面积近千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文东校区占地面积30余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拥有省级广电媒体标准的大型演播中心,建有可满足直播要求的600平方米高清演播室、200平方米高清演播室、100平方米虚拟演播室,并设立了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机房、苹果后期包装机房、摄影棚等实训场地。馆藏图书50万册。
设有播音主持系、影视制作系、新闻传播系、信息工程系、动画系、艺术设计系、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八个教学机构26个专业和实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馆三个教辅机构,面向全国16个省份招生,目前共有在校生近万人,现有教职工近400人。
三、教育教学
(一)专业建设
拥有播音与主持、摄影摄像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3个省级特色专业,广播影视制作、广播电视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11门省级精品课程,100余项省级以上课题,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播音与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3个省级教学团队。主持与播音专业和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被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项目立项。
(二)人才培养
近年来,跟随媒体业态的新变化新发展,学院搭建了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台、网站、记者站、新媒体、实训中心在内的“六位一体”全真型全媒体校园平台,构建了“校媒融合”办学模式。与山东教育卫视深度合作,在山东教育卫视设置编导、摄影摄像、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等顶岗实习岗位,山东教育卫视选派一线专家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指导。在“校媒融合”办学模式基础上,学院按照“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全媒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思想品德、知识体系、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为培养要素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全真环境,融通立交”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实习实训
学院秉承“依托传媒、服务传媒”的办学理念,建立校内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180余家,为学生提供了资源丰富的实习场所。校内现有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学院网站、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等多种先进实训条件;校外依托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卫视、山东广电网络中心及各地市电视台、影视中心等丰厚的实习实践资源,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生”到“媒体人”的身份转换。
四、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院科研水平持续提升。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全国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全国新闻出版行指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5年学院成功中标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关于完善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研究”,并于2019年顺利结题;先后承担了山东省教育厅新闻采编与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与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广播电视技术2个专业国家广播影视行指委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牵头修订广播影视类专业目录。2019年,100余项专业成果荣获省级以上奖项。
五、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专任教师283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50人;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10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9%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专业课教师均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专业技术资格。10位教师进入省职业教育专家库;6位教师进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媒体融合发展专家库。同时,积极引入行业力量,聘请多位行业知名一线专家学者,从事专业带头人工作;引进高水平传媒行业大师与学院专业教师队伍组建“大师工作室”,建有黄宝福、郭战江、蔡可玉等多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研究领域的示范作用。
学院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按照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定期安排教师到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卫视等合作单位从事业务实践、教学研究,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落实每5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
六、招生就业、创新创业
学院紧跟传媒业态发展趋势,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新增了网络新闻与传播、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游戏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专业。2018年以来,陆续开展山东省高职(专科)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工作。2020年,新生中共有326人录取分数超过一段本科线,普通类最低录取分340分,在驻济专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录取人数3769人,招生计划完成率99.2%,报到人数3605人,报到率95.6%,录取人数和报到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总体就业率达87%。
学院以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带动就业增长点,成立创业学院,设立“创业园”“孵化园”等,立项了“泉城众创”项目;打造山传两岸青创基地。截至2019年,大学生创业园区累计引进社会示范企业、大学生实体及模拟企业项目39家。先后承办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首届实战型《大学生创新创业特训营》等活动,赢得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和较好的社会反响。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和深化,在2018年校企合作班成功运行基础上,新增软件技术等4个专业的校企合作班,校企合作正在向各专业全面铺开。
七、党建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邀请省委专家教授来校解读宣讲、拍摄宣传片、开设“山传思政”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2018年实施党委书记抓基层党支部突破项目,成立党建工作推进办公室,制定系列制度措施,党支部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各党支部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创出了支部品牌,如影视制作系党支部的“先锋讲坛”、新闻传播系党支部的“一学、二爱、三走进、齐参与”品牌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基于大思政工作理念,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探索基于思政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持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以来,学院联合大众网启动了《追寻中国梦》系列采访活动,集思政教育和专业实践于一体,该活动成为我省思政教育的一个品牌,先后列入全国高职素质教育精品项目、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获得全国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荣誉。
八、校园文化
学院已形成“大学第一课”“传媒思维”“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打造了一批诸如“山传蓝马甲社情国情观察团”“追寻中国梦·匠心筑梦”等与专业结合密切,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品牌文化活动。
学院立足现代传媒与国学文化的融合,成立国学院。建立“国学大讲堂”,并与山东大学国学大学堂、广东中山国学会、曲阜孔子文化园等单位达成文化共建关系,对引导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九、信息化建设
学院运用虚拟化、云平台、大数据技术,将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整合、集中展示、统一访问。运用大数据分析为学院的决策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手段。在云平台的基础上,学院正以实训中心为重点,建设集融媒体综合实训平台、全媒体交互式演播综合实训平台、媒资综合生产实训平台、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为一体的媒体融合综合实训云平台。平台能够满足网站、微信、App等多终端多渠道的内容发布与教学需求,全面适应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在资源、形态、渠道、终端、平台、技术等方面的融合。
十、社会服务
学院设有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职业技能鉴定所、山东省新闻出版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广播影视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广播影视系统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教育部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等社会服务平台,并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开展了11个专业的本科现代远程教育、3个专业的专升本函授教育、4个专业的自学考试(独立本科)网络助学教育。2019年,学院联合齐鲁晚报发起的“飞‘阅’山东,爱我‘崮’乡--VR航拍及全媒体采风活动”,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十一、荣誉奖项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在“山东教育总评榜”中,荣获“最具专业特色院校”和“就业前景十佳院校”。获评“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宣传奖”“山东省青年志愿先进集体”。连续两年在山东省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连续两年获评“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7年在原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基础上独立设置的全日制理工类普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占地面积1300多亩,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万人。
2012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是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A类规划建设的唯一民办高职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院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广东省开展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民办高职院校、广东省节能型示范高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党建示范校、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民办教育40周年突出贡献机构。
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单位、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学校现有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外语外贸、艺术与设计、人文、马克思主义、体育健康、创业教育和继续教育11个二级学院,近50个招生专业。学校有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23个教育部“1+X”证书试点、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省品牌(重点)专业。
学校有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博硕占比57.46%、高级职称占比33.99%、双师型教师占比76.65%。教师队伍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学校是广东省首个“珠江学者”设岗并聘请讲座教授的民办高校;设立了“凤凰学者”岗位,聘请了一批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担任教学与科研学术带头人。
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现代建筑技术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第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了2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学校获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推动的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与曙光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与美国通用电气共建“GE大学计划-GE自动化&控制工业互联网控制系统实验室”;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华为ICT学院)”,与海尔智家华南园区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财务产业学院,与合生珠江基建集团共建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共同培养酒店管理高级人才。学校以广州天马集团和广州市建筑集团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依托、名优企业为基础,联合300余家合作企业,组建的广东城建职业教育集团是广东省第二批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单位。学校有获央财、省财支持的高职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1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科研创新团队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372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60家。其中,教学公司5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25个,大师、双师、名师、教师“四师”工作室30个,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11个,鉴定工种(证书名称)44个。
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国内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4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金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冠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金奖3项、银奖14项,“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比赛一等奖38项、二等奖84项,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获金牌1项、银牌1项、铜牌2项。教师获得德国红点奖、中国红星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平面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等诸多奖项,获国家授权专利400余项。
学校连续多年年招生人数超过7000人,招生计划完成率位列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前茅,新生报到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就业满意度高,毕业生平均起薪排名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金平果”2021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800强,学校排名全国第315位、民办第2位;武书连2021中国高等职业学校综合实力排行榜,学校排名全国第119位、民办第2位;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1)”,学校排名全国第122位、民办第1位。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秉承“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依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省域“双高校”建设目标,进一步夯实升本发展基础,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数据更新时间:2022年3月4日)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和广告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建筑工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和广告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建筑工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古建筑工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古建筑工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古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和广告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古建筑工程技术和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环境监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环境监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环境监测技术就业前景和广告艺术设计就业前景,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介绍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环境监测技术和广告艺术设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工程测量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测量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测量技术就业前景和广告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介绍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测量技术和广告艺术设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园林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园林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园林技术就业前景和广告艺术设计就业前景,园林技术专业介绍和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园林技术和广告艺术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历史类大数据与财务管理(非定向)广东专科批-历史类工商企业管理(非定向)广东专科批-历史类大数据与会计(非定向)广东专科批-历史类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非定向)广东专科批-物理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广告艺术设计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熟悉广告设计与制作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广告设计与制作能力,从事平面广告、影视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