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文科 | 316/177(高职(专科)批R段) | 395/163(高职(专科)批R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36(专科批) | 395/163(高职(专科)批R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184(专科批) | -/179(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61(专科批) | -/183(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184(专科批) | -/172(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180(专科批) | -/182(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194(专科批) | -/183(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182(专科批) | -/180(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180(专科批) | -/203(专科批) |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招生对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
学习年限∶三年
专业代码:560301
二、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电工电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制图与制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工业综合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等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具有熟练进行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与维护;电气控制系统的管理、维修、维护;机械产品的生产与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主干课程
理论主干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机与机床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EDA 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厂供电、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控制技术、工业综合控制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组态技术等。
实训课程:电工技能实训、电子技能实训、电机维修实训、电气控制实训、单片机实训、PLC实训、机械拆装实训、微机控制技术实训、工业综合控制技术实训、钳工实训等。
四、就业岗位及主要单位
主要就业岗位:政府部门、社区、企业、学校、金融、税务等单位,工厂机电设备的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维修岗位、维修电工岗位、机械产品的加工岗位、机电设备的销售与服务。
主要单位:兴发煤电、金特钢厂、伊利钢厂、八一钢厂、海虹通讯有限公司、金晖兆丰、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五、职业发展
机械工程师、机电安装工程师、电气安装工程师、项目经理等。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甘肃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普通类 | 225 |
| 文科 | 163 | ||||
| 青海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1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始建于1952年的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和始建于1958年的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加挂“甘肃省畜牧工程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牌子,是甘肃省唯一一所培养畜牧兽医和农业机械类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座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威市黄羊镇,隶属甘肃省教育厅。
学校占地2200亩,其中校园800亩,实习农牧场14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47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
学校建有畜牧科技学院、兽医科技学院、宠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机与汽车学院、智能与信息学院、经贸与人文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畜牧兽医(宠物)、葡萄与葡萄酒、食品药品、机械电子、农机汽车等9大专业类群51个专业。学校励精图治,辛苦耕耘,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联合开办自考本科班,累计培养了自考本科生10000余名。
学校办学规模10000人。教职工36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09人,教授29人、副教授115人,高级技师36人;硕士、博士90人,“双师型”教师201人,省内外特聘专家教授76人。享受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员7人,甘肃省“园丁奖”6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6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技术标兵2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职业教育思政课骨干教师1人。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室。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办学理念,践行“自强、明德、尚能、笃行”校训,秉承“敬业乐业、奋斗奉献”校风、“严谨朴实、守正出新”教风和“勤学善思、崇德强技”学风,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办学传统,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按照“固优、强特、扶需”原则和“做大经贸与人文类专业、做强畜牧兽医(宠物)与农机汽车类专业、做优智能信息与装备制造类专业、做精食品药品与葡萄酒类专业”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坚持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以践行“质量价值观”为突破口、以规范“学生行为准则”为切入点,全面加强质量文化设施建设,在供给侧改革和比较优势、错位发展思路下,积极寻找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发扬“团结、勤勉、求实、拓新”的学校精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有特色、高水平的职业高等学校。
学校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是“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甘肃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甘肃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联盟成员单位”“首批武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是“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副秘书长单位”“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乡村振兴全球联合教研室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农业院校分会理事单位”;是“甘肃省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焊接专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甘肃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甘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着力构建多元开放办学格局。建有中厦海运产业学院、生物科技产业学院、隆慕宠物产业学院、大北农创业学院、东风商用车创业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和新希望六和创业学院等,大力开展订单教育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积极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大学生访学计划,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支持合作、协同创新、突出特色、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行业领域内高校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共同发展。
学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实施“‘1+6’教学质量提升、181大学生素质拓展、‘1+6’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等教育教学改革十大工程,落实“1121”教学改革计划,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教学标准3项,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建成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厅级奖9项;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0门、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甘肃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19个专业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13部,实用新型专利320项、发明专利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00篇,其中国家级1022篇。
学校着力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甘肃省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建成甘肃省职业院校畜禽生态养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猪鸡产业技术体系凉州区试验站、现代养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养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威市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发中心、武威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窗口平台、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13站、甘肃省第84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11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现代农牧科技园、动物(宠物)医院、实习牧场、实习工厂、汽车实训中心、汽车驾驶分校、大北农动保中心、农机实训中心、现代物流服务与实践中心等10个产教融合中心。学校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常年开展畜牧生产、动物疾病诊疗、农机维修等技术服务,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鸡苗100多万羽,种蛋300多万枚,种猪4000多头,诊疗病畜5000多头,冻配黄牛2000多头,产品和技术辐射河西及西北12个省市区。学校常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动物防疫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汽车驾驶员等技术培训,年培训各类人员3000余名。近五年来,获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6项,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学校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等,先后获国家级奖项47项、省级奖项323项,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数专业毕业生呈供不应求态势。
学校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样板党支部”1个、第九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武威市第一届市级文明校园等。
1、通过“奖、贷(国家助学贷款)、补、减”等措施帮助品学兼优的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2、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适用于奖励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特别优秀的学生(全国每年奖励5万名);
3、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适用于奖励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3%;
4、高职生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平均每人每年3300元,资助面约占33%;
5、贫困生可享受生源地助学贷款。
6、学院设立“何康基金”、“深圳助学金”“大北农奖学金”。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金昌市人民政府和金川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兴建的全日制公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的前身是经原有色总公司备案隶属于金川集团公司的成人高校-金川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批准文号〔1984〕教成字033号)和甘肃省首批“标准化中等师范学校”-金昌师范学校(始建于1984年,批准文号甘教师字〔1984〕314号),2010年7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改建为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院18个专业、23个证书被教育部列为“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甘肃省“双高”院校建设单位、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省级协同创新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金昌市“循环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单位。学院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科学仪器共享平台1个,省科技厅等部门授予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人社厅授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教育厅授予“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省总工会授予“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2个,市政府授予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金昌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学院秉承“取精用弘、卓尔不群”的办学理念和“学无止境、行至于善”的校训,凝练形成“明德厚能、求真拓新”的校风、“知能双教、爱生爱校”的教风和“求知精能、善思笃行”的学风。学院遵循“就业立校、特色强校、合作兴学、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金昌、辐射全省、面向全国,重点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
学院地处“祖国的镍都”--金昌市,东临紫金花海,南接花博馆,西抱龙首湖、北依植物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甘肃省唯一一所被4A级景区包围的花园式高职院校。占地面积716亩,现已建成综合楼、冶金教学楼、机电教学楼、图书馆、学子食苑、后勤服务楼、体育场以及2栋实训楼、8栋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15.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1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
学院现设冶金与化学工程系、建筑与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教育系、经济与管理系、公共基础部、实训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和16个党政群团及教辅机构,依托金昌市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矿产开采、有色冶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优势,形成了冶金、化工、机电、建筑、信息、教育、经济管理等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共开设28个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焊接技术、汽车检测与安全技术、学前教育、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照护、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视觉传达设计、软件技术、网络营销与电商直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测绘工程技术、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药品生产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化妆品技术、矿物加工技术、酒店管理与运营、旅游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
学院现有在校生6180名,教职工283名,其中:专任教师196名(教授5人、副教授33名、讲师76名、硕士47名),专职辅导员20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1人、省级职业教育工匠之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甘肃省技能能手2人、甘肃省技术标兵2人、全省青年岗位能手2人、陇原“四有”好老师1人、金昌工匠2人、金昌市首席技师2人。教师荣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2人、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 人、陇原工匠提名奖1人,金昌市劳动模范1人、金昌市拔尖人才3人。教师在SCI、EI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60余篇,主编并出版教材69部,已获国家专利9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140余项,横向、纵向课题累计争取科研资金496.27万元。获省、市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16项,其中,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创新成果奖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3门,市级创新成果奖1项,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1项、省职工先进操作法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
学院鼓励师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师生参加国家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荣获特等奖5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8项、省级293项。
学院设有金昌市第八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对内为冶金学院、金昌技师学院等在校学生考取通用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对外面向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有冶金行业、化工行业鉴定考试点可进行铜电解、镍电解精炼工、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培训鉴定。获批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机构可进行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低压电工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高处作业等培训取证。教育部1+X证书考核站可进行幼儿照护、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传感网应用开发、建筑工程识图、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车铣加工、智能制造设备安装与调试等23个“X”证书培训考试。先后组织通用工种、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试、1+X证书培训考试42期,共组织3万多名学生和社会考生完成了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取证合格率达到85%以上,学院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3%。
学院坚持地企共建、院企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各合作企业全面推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合作模式,形成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合作关系。学院坚持依托金昌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准的矿产开采、有色冶金、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优势,牵头成立了金昌市产教融合联盟,建成“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已入驻4个分院。
与金川集团公司、八冶建设集团公司、甘肃紫金云大数据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中盐化工内蒙古股份有限公司、绿地集团、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信发集团、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华住集团、欧菲光集团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100余家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建成校内实训基地10个,实验实训室42个,实习实训和教学科研设备资产总值6005万元。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条件,有力促进了产学研结合。与金川集团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冶金集团、华住集团、绿地集团、欧菲光集团、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信发集团、上海金蓓幼教中心、等10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实现了“入学即就业”、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累计订单培养学生3600余名。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85%以上, 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7.82%,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7.53%,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率达到92.86%,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50所本专科高校前5名。
学院如朝阳般冉冉升起,焕发着青春的朝气,迸发着蓬勃的活力。学院必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全新的管理模式、一流的设施设备、健全的就业体系为广大学子成才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甘肃乃至于全国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实用人才。
甘肃考生在大专(高职)批次志愿卡填报我院,详见 省招办下发的《2013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导》及《2013年甘肃高校招生专业目录》等刊物。
毕业待遇:修完专业学制内所规定课程、且考试合格者,经学院审定,颁发国家统一的《普通高等学校专科(高职)毕业证书》。毕业生统一纳入甘肃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推荐就业,并由甘肃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签发《就业报到证》。
就业政策:学院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推荐工作。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依照学院“择优推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鼓励创业”的办法,面向全国企业就业。学院积极与省内外用人单位接洽联系,每年举办综合性、专业性的企业——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招聘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保证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1.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甘肃机电一体化技术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甘肃机电一体化技术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甘肃机电一体化技术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2.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3.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4500;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25分(理科)。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招生省份:甘肃。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甘肃省理科排名第6。甘肃省开设理科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威职业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甘肃钢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甘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25,最低位次是109825、甘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63,最低位次是82143、青海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81,最低位次是16891。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81分(文科)。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机电一体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25分(理科)。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高职(专科)批R段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高职(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460301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在甘肃等1个省市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甘肃高职(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