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 | 174 |
| 校友会(公办二类) | 273 | - |
| 高职排名 | 518 | 5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78 | 337270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37 | 203675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49 | 68363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46 | 70141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16 | 229106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66 | 419160 | 18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24 | 378890 | 180 |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7 | 211372 | 180 |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由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联席主席杨惠妍女士建立的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创办,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座落在环境优美的距离广州市半小时车程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清远市。校园占地300亩,教学设备设施完善,学习生活条件优越。
碧桂园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是学院人才培养的企业校园。集团拥有1300多名博士、近20万员工、2000多名企业培训认证星级讲师、60多家五星级酒店、2000多个主体项目,业务覆盖地产开发、建筑装饰、物业管理、酒店管理、长租公寓、产城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智能机器人产业等众多领域,产业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实力强大。
学院坚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院审核认定,将根据困难不同程度,给予5000-8000元的学费减免。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助学金(3000元)政策,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另设有 “爱心互助金”和校内高额奖学金等,具体详见《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学院2017-2020连续四届毕业生就业率100%,毕业生一毕业即成为企业的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占比76%,累计72名优秀毕生生毕业即月薪过万。历届毕业生平均薪酬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2020届毕业生平均薪酬排名广东省高职院校第一名。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份 |
人数 |
就业率 |
毕业平均薪酬 |
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及技术骨干人数 |
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及技术骨干占比 |
万元月薪人数 |
2017届 |
290人 |
100% |
3885元/人 |
179人 |
61.70% |
11人 |
2018届 |
350人 |
100% |
4504元/人 |
250人 |
71.43% |
20人 |
2019届 |
365人 |
100% |
4999元/人 |
301人 |
82.47% |
17人 |
2020届 |
408人 |
100% |
5502元/人 |
345人 |
84.56% |
24人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列入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所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首批示范专业(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应用培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河南省文明学校,花园式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占地面积517亩(新校区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114个实验室、30个校外实习基地、1200台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建有设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数控、电子、机电、焊接、机械、制冷、制药、生物工程等专业实验室。建有数字化交互式多媒体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电子货币系统。图书馆藏书30多万册。学生宿舍装有电话,教室配有大屏幕彩电,银行、邮局设有营业网点。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浴池、蓝、网、排、足、乒乓球场地以及标准田径场等设施,可满足在校生的学习、实习、活动需要。
我院推行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与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相联系的“定单式”、“模块式”等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融合。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培养高素质、技术型、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在已毕业的学生中,除选择继续求学者外,全部就业。学院与全国3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定人才培养协议,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畅通的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