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荆门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155(专科批) | -/161(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159(专科批) | -/207(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54(专科批) | -/153(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155(专科批) | -/153(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152(专科批) | -/150(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152(专科批) | -/150(专科批) |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紧邻武汉城市圈,是长江经济带极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已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及旅游名城。荆门市交通便利,沿江高铁与荆荆高铁于2020年正式动工建设,呼南高铁已在加速建设之中。它们将进一步突出荆门枢纽城市区位优势,同时也为在荆就读学子出行提供便捷。
荆门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院校,位于荆门市国家级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万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人,其中,高级职称和硕博教师占比80% 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70%以上。学校涌现出一批省级名师、市级名师、市“把关人才”、国家及省、市级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等优秀教师群体。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专业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越。设有医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电子信息系、机械工程系、财经商贸系和循环化工系六个院系,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助产、学前教育、环境艺术设计、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烹饪工艺与营养、现代农业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通用航空航务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程造价20个特色专业。拥有汽车装配、智能制造两个省部级重点教学科研中心和新能源、通用航空、循环经济、康复护理、幼儿教育等一大批校外实习实训合作企事业单位,是区域性汽车装配、机械加工、计算机应用、医学康复、幼儿教育、商贸服务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要培养和输送基地,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的高职院校。
学校秉承“厚德精技·致知力行”的办学理念,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的办学思路,与华为集团、福耀玻璃等世界500强企业联合,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长城汽车、玲珑轮胎、金泉新材料、固润科技等上市公司合作,试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与省内外多所知名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专本连读升学模式,致力于提升学生学历层次,促进学生发展。
就读荆门职业学院,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平台!升学有通道!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由原恩施教育学院、恩施财校、恩施农校、恩施工校、恩施林校和恩施供销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其后,州机电工程学校、州民族体校、州艺术学校、州交通技工学校、州卫生学校、州商校相继并入。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秉承“笃志厉行,厚德善技”校训,为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所在地——湖北恩施,位于神奇的北纬30°,有“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之称,是武陵山区交通枢纽,航班直达国内主要城市,41对动车开往全国各地,境内通车高速公路和铁路8条,在建、规划高速公路和铁路14条。
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院校、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省优质高职学校、湖北省“双高”建设学校,荣获“国际硒茶人才摇篮” 殊荣。学校占地790多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建有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数控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富硒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18个国家1+X证书试点项目;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生物制药),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1365人,其中在岗教职工77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202人,教授、副教授202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湖北名师1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1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双师素质教师213人,2个省级教学团队。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等近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能工巧匠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学校下设经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建筑工程、人文教育、旅游管理、体育、医学等9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部、中等职业教育部。学校现有国家级专业示范点1个(旅游管理)、国家骨干专业2个(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省级品牌专业2个(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省级特色专业4个(大数据与 会计、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全校共开设经济管理类、机电工程类、生物工程类、信息工程类、建筑工程类、旅游管理类、人文教育类、体育类、医护类专业36个,面向湖北、浙江、海南、四川、湖南、安徽、重庆、西藏等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学生20000余人。
近3年,我校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人次;在省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9人次、二等奖41人次、三等奖89人次;在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铜奖2项。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承担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以科研为引领承担起为恩施州建设提供智力支撑的使命,以非遗基地为载体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担当。学校正稳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实现更加开放的办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更加深度的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加大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等四项改革;扎实推进优化生源结构、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加强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党的建设五大工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