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烟台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东营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421(普通类二段) | -/388(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汽车模具) | 2021 | 综合 | -/334(普通类二段) | -/388(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257(普通类二段) | -/388(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综合 | -/411(普通类二段) | -/336(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汽车模具) | 2020 | 综合 | -/283(普通类二段) | -/336(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357(专科批) | -/297(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420(专科批) | -/377(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355(专科批) | -/290(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405(专科批) | -/375(专科批) |
机电一体化是教育部自动化专业大类中的第一专业,是以现代控制技术为方向,集电气、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检测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被列为社会发展最急需人才的专业。本系该专业为山东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群,建有省级数控实训基地和国家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数控维修、PLC应用、单片机技术等专业实训教室。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领域的生产第一线,培养具备机电产品及机电设备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具有高级职业技术资格、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交流电机变频调速、PLC应用、单片机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数控伺服系统、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等。
就业方向及岗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机电及数控设备的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管理及营销等工作,以及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改造等工作,岗位为数控操作工、工艺技术员、设备装配工、质量检测员,可晋升为设备装调师、维修技师、设计工程师、设备管理员、生产调度员、销售工程师,售后技术员、项目经理等。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100%。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21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与烟台泰利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 334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57 |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1 |
培养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使用、维护、维修、安装、调试、检测、管理与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型和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烟台职业学院2001年建校,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
历史悠久,声誉卓著。学校由原烟台职工大学、烟台工业学校、山东省烟台财政学校、山东省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山东省对外经济学校、烟台教育学院、烟台广播电视大学等7所学校先后合并组建而成,秉承“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追求卓越、扎实工作”的学校精神,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单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
得天独厚,人杰地灵。学校位于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面碧海金沙映眼,周边绿意葱茏,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500余亩,其中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2.6亿元,馆藏图书162万册。学校设有13个系部,拥有专任教师889人,其中教授81人、副教授311人、硕博士606人,高职在校生17000余人。开设50余个教学专业,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食品药品与粮食、生物与化工等10个专业类别,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烟台市主要产业、产品集群。拥有三年制大专教育、“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等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模式。
立德树人,群英荟萃。学校实施特色立校、创新兴校、人才强校、文化育校四大战略,专业实力打基础,建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5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规划教材8门,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和品牌专业群6个、山东省示范特色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8门;名师聚集育英才,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2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4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各类科研奖励500余项,建有“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技能大赛铸品牌,师生共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4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13个,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1个、二等奖99、三等奖40个,2018年获得“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
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学宗旨,与烟台11个区市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投资1.68亿元建成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基地,牵头组建烟台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并成为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与烟台市总工会共建烟台工匠学院,搭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新平台。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万华化学、烟台张裕、富士康、中集来福士等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引进丰田T—TEP、通用ASEP、思科CCNA、FANUC等20余个优质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12个专业。建有国家、省、市级培训和鉴定基地20个,年完成社会培训超10万人次。
国际视野,合作共赢。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合作,是烟台市第一所招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明材工赋学堂项目和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参与建设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开展“一带一路”汽车技能人才培养;与德国手工业行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考试认证基地合作,建成山东省唯一的“德国手工业行会培训考试认证基地”;与西门子公司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韩国、美国、日本、尼泊尔等国家的30余所高校开展师生交流、学术科研等合作;先后选派6名教师分别赴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阿富汗、加拿大、俄罗斯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海外学校的广泛好评;2018年,荣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奖”。
桃李芬芳,砥砺奋进。每年招生5000多人,新生报到率、招生分数、办学规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社会满意率达到95%以上,被评为“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同时,任中国职教学会现代学徒制研究中心主任单位、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联盟理事长单位、山东中华职教社副主任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等称号。
东营职业学院成立于2001年7月,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校。学校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获评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优秀单位、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中国高职院校智能机器人专业群国际影响力50强、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项目主持单位,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高校、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平安校园、军事训练改革试点高校等荣誉称号。
一、办学环境优越
(一)区位优势明显。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是东营市进入新时代发展的目标定位。
(二)产业背景深厚。东营市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促进高质量发展,东营市聚力打造“5+2+2”产业体系,即构建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以及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两大未来产业。
(三)政府支持有力。《东营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行动计划》中确定,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院校。《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依托东营职业学院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全国一流产教融合示范区。突出产教融合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提升现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水平,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二、办学实力雄厚
(一)办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服务学生成长,确定了“学生中心、质量为要、开放融合、特色品牌、文化制胜”内涵式发展路径,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需求导向、成果导向,建设有特色、国际化、创业型高职名校发展目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精湛技艺、创新本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高标准谋划、高质量育人、大规模培训、深层次融合、“双师型”队伍、高水平服务六大建设任务。
(二)师资水平高。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建有山东省名师工作室、省级技艺传承创新平台。多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齐鲁最美教师、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齐鲁和谐使者、省级教学名师等称号。
(三)实习实训条件完备。建成校内实训室25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4个。建设了“东营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成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四)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特色专业8个、品牌专业群3个,“3+2”专本贯通专业1个。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4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省级以上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
(五)思政工作成绩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是山东省示范中心。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人民德育》“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示范院校等称号。“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1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1人,入选由中央文明办组织的“中国好人榜”1人。1名学生获得伦敦残奥会亚军、亚洲残运会冠军,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三、办学优势明显
(一)石油石化特色。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立项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主持国家级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牵头成立了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职教集团,是山东省化工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持单位和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示范性实训基地、AHK中德职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校企共建国瓷新材料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并通过验收。参与国家专业标准修订2个、1+x证书标准开发2个,获批国家规划教材3部,牵头开发山东省高职石油化工技术、石油工程技术和化工装备技术等专业教学指导方案3个。参与开发AHK(中国)化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化工专业相关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5个,编写AHK教材8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国赛一等奖4项,11名学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
(二)创新创业品牌。建设创业学院、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三大平台”,构建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评价、创业项目输出“三大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与学生社团活动相融合、与“创”文化品牌构建相融合“三项融合”,培育形成“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优、创效”“来东职、一起创,圆梦想、创未来”的浓厚“创”文化氛围。有800多名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涌现出10多位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创业典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众创空间被评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是山东省文化产业“金种子计划”试点孵化器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青年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创新创业教改项目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三)人工智能亮点。被教育部确定为“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引入达内科技集团优质资源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同时成立黄河三角洲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成立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分中心暨山东省产教联盟,与京东集团共建京东教育研究院华东分院、京东(东营)国际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牵头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并任理事长、秘书处单位,与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等联合发起成立中国物联网产教融合联盟并任常务副理事长、秘书处单位,当选山东省计算机职业教育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牵头院校,联合起草“自然语言处理应用开发”等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拥有两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承办首届山东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大会,联合主办首届全球物联网职业教育大会、第一届全国工业4.0产教融合提质培优高峰论坛等学术活动。被评为ARM(中国)嵌入式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示范基地。
(四)开放办学路径。“三进三出”提高国际化水平,即:把国际先进职教模式引进来,把优质职教资源引进来,把留学生引进来;学校走出去办学,教师走出去提升职教能力,学生学员走出去就业。与39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引进德国等专业教材15部,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标准1个,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2项;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明德学堂建立“孔子学堂”,在马来西亚林登大学建设“名师工作坊”,成立AHK中德(东营)职业培训中心;在台湾地区设立“东营职业学院教师境外培训基地”2个;在肯尼亚建立“鲁班工坊”,在我校设立“中肯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与俄罗斯阿尔梅耶夫斯克国立石油学院互设语言教育中心。积极开展对台交流,“两岸青少年情牵黄河口”活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
(五)产教融合机制。“点线面”三维度产教融合推进机制:依托县区、经济开发区,紧贴产业发展,把握人才需求,系统推进产教融合;加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等48家行业组织,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引入行业先进标准,推进学校专业与行业深度融合;与国内外3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研发、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就业合作等。协同育人机制:适应企业需求,校企协同,为企业培养具体岗位人才,与富海集团、中国万达集团等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与万华化学集团、金宇杭萧公司、山东国瓷功能材料公司等设置“订单班”“冠名班”38个。专业共建机制:适应产业需求,共建专业,培养人才,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达内集团、成都云华集团等共办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营销、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软件技术等专业13个。平台合作机制:适应社会需求,合作建设“产教研创”平台,所有专业建平台,每位教师入团队,通过平台做项目、促教学、带学生、出成果。与京东集团合作成立京东(东营)国际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形成各级各类“产教研创”平台90余个。
(数据截止2022年3月)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府前大街129号
电话:0546—8060136(办公室);0546—8060063(招生办)
邮编:257091
学校网址:http://www.dyxy.edu.cn/


2020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020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020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一定的设计和维修通用机械零件的能力;

2020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一定的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的编制能力;

2020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的能力;

2020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熟练掌握识读和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知识;


东营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5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500;2.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500、机电一体化技术(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学费:5500;3.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8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800;2.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800、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公司合作)学费:6800;3.2020年机电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