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哈尔滨商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大庆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旅游管理 | 2021 | 理科 | 392/387(本科二批A段) | 399/355(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 | 2021 | 文科 | 463/461(本科二批A段) | 443/422(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 | 2020 | 理科 | -/423(本科二批A段) | 423/397(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 | 2020 | 文科 | -/474(本科二批A段) | 449/431(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 | 2019 | 理科 | -/458(本科二批A段) | -/416(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 | 2019 | 文科 | -/500(本科二批A段) | -/451(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 | 2018 | 理科 | -/450(本科二批A段) | -/402(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 | 2018 | 文科 | -/483(本科二批A段) | -/431(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 | 2017 | 理科 | -/432(本科二批A段) | -/382(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民族) | 2017 | 理科 | -/339(本科二批B段) | -/382(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 | 2017 | 文科 | -/464(本科二批A段) | -/421(本科二批A段) |
| 旅游管理(民族) | 2017 | 文科 | -/390(本科二批B段) | -/421(本科二批A段)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7 |
| 文科 | 461 | ||||
| 四川 | 旅游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9 |
| 旅游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北校区就读) | 文科 | 534 | |||
| 海南 | 旅游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 广西 | 旅游管理(3500元/年,在北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9 |
| 文科 | 510 | ||||
| 广东 | 旅游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北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9 |
| 历史类 | 521 | ||||
| 河南 | 旅游管理(哈尔滨商业大学北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1 |
| 江西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3 |
| 文科 | 557 | ||||
| 福建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1 |
| 历史类 | 502 | ||||
| 安徽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0 |
| 文科 | 558 | ||||
| 江苏 | 旅游管理(北校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2 |
| 内蒙古 | 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5 |
| 山西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0 |
| 文科 | 530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55 |
| 文科 | 422 | ||||
| 甘肃 | 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466 |
| 贵州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01 |
| 文科 | 510 | ||||
| 四川 | 旅游管理(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3 |
| 文科 | 512 | ||||
| 广西 | 旅游管理(4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95 |
| 文科 | 460 | ||||
| 山东 | 旅游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3 |
| 江西 | 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8 |
| 安徽 | 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9 |
| 山西 | 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B段 | 普通类 | 461 |
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为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学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院校,2013年成为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2014年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8年工商管理学科进入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应用经济学学科进入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项目建设名单,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学校占地总面积116.55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6.1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725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98人,硕士研究生2432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员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180人,教授253人、副教授57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分别为746人、536人;研究生导师98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5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13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后备带头人42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
学校拥有涵盖经、管、工、法、文、理、医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8个;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可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可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专业评为B类,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为B-类。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28部;拥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1个、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集群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精品(一流)课程49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
学校现拥有抗肿瘤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抗肿瘤药物天然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联合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拥有黑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1个,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中小企业研究中心1个,省社会组织和社会建设培训基地1个。
学校一直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建校69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15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干部,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学校有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1959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食品机械——601型饺子机;利用小球藻解决了替代食物对人体健康危害问题,效果显著。1960年,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法之一“财产收付复式记账法”。同年,“读、看、论、讲、做、研、写七字一条龙”教学法研究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受到表彰并予推广,光明日报于1960年5月29日对我校的这一教学经验进行了报道。1981年,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1988年研制出国内首台电脑自动加油机。1996年,建成了高校第一所金融货币博物馆,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1999年,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示范工程”。2000年后,学校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药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纵向项目90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3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00余件,授权18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出版著作300余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学校公开编辑出版《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3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荷兰、挪威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院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基地,商务部“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专项计划”项目合作院校,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近十年来,已培养了来自韩国、俄罗斯、日本、波兰、法国、乌克兰等50多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3000余名。已培训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太平洋地区和独联体共9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学校教师2000余名。
大庆师范学院坐落于享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美誉的中国著名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市。学校的前身是1965年创办的大庆师范学校。198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大庆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改建为大庆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大庆师范学院。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学校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形成了“自强不息,臻于至善”的校训,凝练了“质量立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立足大庆、服务龙江、面向全国,坚持为基础教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石油石化行业服务不动摇,不断推进地方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2011年和2018年,学校先后顺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入选“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培育单位”。学校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主校区和方晓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1.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6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9.92万册,电子图书70.48万册,固定资产总值4.90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9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1453人。2009年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校有教职工702人,专任教师515人。正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66人,博士研究生6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7.77%,“双师型”教师226人,外籍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黑龙江省省政府津贴3人,有黑龙江省二级教授1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有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模范、优秀教师10人,省级青年教学能手1人,省级高校师德先进个人20人。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有14个学院,开设4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8大学科门类。汉语言文学、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法学、市场营销、绘画是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学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建有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五类一流课程15门。建有省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成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214个,其中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校级示范实习基地23个,校级实践教学基地联盟6个。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3项。“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2441项,其中国家级391项,省级1034项。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建校56年来,涌现出以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王春天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铁人精神特质的优秀毕业生。
学校坚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和石油石化行业服务的科研方向,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学校建有11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理工类科研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我校为黑龙江省油气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大庆精神研究中心为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省油田应用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油田应用化学实验室为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分中心、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大庆研究基地和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设在学校。“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6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同时还承担市局级项目377项。获得市(局)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54项,其中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7项。学校的大庆精神与龙江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入选黑龙江省第二批重点培育智库和南京大学CTTI智库。“大庆精神研究中心”、“大庆市经济学会”和“大庆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入选大庆市首批重点培育智库。“大庆油陶”列入黑龙江省“十三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积极主动为基础教育、地方经济社会和石油石化行业服务。学校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研培中心作用,高质量承办“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培训各学科教师近3500人次。充分发挥教育部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作用,培训省内外高校思政课教师5230人次。作为大庆油田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学校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己任,积极开展中高层管理和技术培训,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为行业、企业培训各类人员8.9万人次。学校协助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建设,努力拓展结垢与腐蚀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服务范围,开展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便携式综合录井仪传感器检定装置等研究领域技术攻关。其中,“三元复合驱沉积物控制技术”与大庆油田开展技术服务合作研究近50项,技术服务费1200余万元。在生态文明建设、大庆资源城市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业发展、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路径、依宪执政与依法治市、社会管理创新等领域加大政策与应用对策性问题研究的力度,为地方党委和政府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与法律服务、艺术进社区、文艺展演等公益活动,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新西兰、韩国、爱尔兰等国家的一些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合作领域涉及联合培养学生、互派教师、互派留学生、互派实习生、开展学术交流等方面。"十三五"以来,有334名同学赴国外学习和交流,有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西班牙、加拿大、几内亚、刚果、摩洛哥等国家的82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哈尔滨商业大学河南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41分(理科)。哈尔滨商业大学河南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哈尔滨商业大学河南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旅游管

哈尔滨商业大学江西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93分(理科)。哈尔滨商业大学江西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旅游管理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哈尔滨商业大学江西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

哈尔滨商业大学福建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01分(物理类)。哈尔滨商业大学福建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旅游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哈尔滨商业大学福建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

哈尔滨商业大学安徽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70分(理科)。哈尔滨商业大学安徽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旅游管理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哈尔滨商业大学安徽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

哈尔滨商业大学江苏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02分(历史类)。哈尔滨商业大学江苏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哈尔滨商业大学江苏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旅游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387分(理科)。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旅游管理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旅游管理招生计

哈尔滨商业大学内蒙古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15分(文科)。哈尔滨商业大学内蒙古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哈尔滨商业大学内蒙古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

哈尔滨商业大学山西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70分(理科)。哈尔滨商业大学山西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旅游管理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哈尔滨商业大学山西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

2021年哈尔滨商业大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专业对口升学考试招生简章旅游管理

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管理是公办本科专业。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管理在黑龙江省理科排名第3。黑龙江省开设理科旅游管理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开设理科旅游管理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牡丹江师范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