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 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 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创新思维能力;
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 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商务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旅游景区调查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旅游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3个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6 |
| 新疆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4 |
| 云南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闵行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2 |
| 文科 | 654 | ||||
| 贵州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闵行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0 |
| 文科 | 649 | ||||
| 四川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50 |
| 文科 | 617 | ||||
| 海南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753 |
| 广西 | 工商管理类(5000元/年,在闵行校区办学,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0 |
| 广东 |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3.会计学+120901.旅游管理)(办学地点:闵行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7 |
| 历史类 | 626 | ||||
| 江西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6 |
| 文科 | 634 | ||||
| 福建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3个专业)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1 |
| 历史类 | 618 | ||||
| 安徽 | 工商管理类(5000元/年;含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8 |
| 文科 | 648 | ||||
| 黑龙江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16 |
| 吉林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含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3个专业)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06 |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3个专业) | 文科 | 598 | |||
| 辽宁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9 |
| 历史类 | 638 | ||||
| 山西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办学地点闵行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22 |
| 文科 | 620 | ||||
| 天津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闵行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72 |
| 北京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地点闵行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9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经济管理试验班(含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 新疆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6 |
| 甘肃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40 |
| 陕西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1 |
| 云南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延安路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5 |
| 贵州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延安路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 四川 | 经济管理试验班(包含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海南 | 经济管理试验班(包含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78 |
| 广西 | 经济管理试验班(5000元/年,在延安路校区办学,包含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5 |
| 广东 | 经济管理试验班(非定向)(120202.市场营销+120204.财务管理+120203.会计学+120901.旅游管理+120201.工商管理)(办学地点:延安路校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8 |
| 江西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 福建 | 经济管理试验班(含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2 |
| 历史类 | 593 | ||||
| 安徽 | 经济管理试验班(5000元/年;含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1 |
| 文科 | 628 | ||||
| 黑龙江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4 |
| 吉林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8 |
| 辽宁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2 |
| 历史类 | 617 | ||||
| 山西 | 经济管理试验班(包含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办学地点延安路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9 |
| 天津 | 经济管理试验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延安路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41 |
| 北京 | 经济管理试验班(含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专业办学地点延安路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7 |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2006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立德树人,攀高行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按照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围绕“育人、文明、发展”责任使命,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重点实施教育教学创新引领、学科科研优化提升、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工程,聚焦“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五大行动计划,分三步实现一流办学目标: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35年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目前设有4个学部: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学部;31个全日制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传播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亚欧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4个书院:孟宪承书院、经管书院、大夏书院、光华书院;2个实体教学科研研究院: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16个校管科研平台机构(含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崇明生态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智能+”研究院、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研究院、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人工智能新药创智中心;3个管理型学院:开放教育学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另有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可授予22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有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5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6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2个,II类2个,IV类2个),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学校有教职工4,414人,其中专任教师2,387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2,089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9人,国家及上海市其他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443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538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633人,硕士研究生16,117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1,427人。学校主要校区为闵行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和中山北路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
学校理工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6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7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6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4个上海高校智库,10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上海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现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学校主办、承办和合办各类中文期刊23种、英文期刊7种,两校区图书馆拥有实体馆藏文献总量 493.86 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64个(466个子库)。学校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教育集团以“卓越”为引领打造基础教育示范校、示范区,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58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探索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注重推进内涵式发展,统筹提升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
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美国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俄罗斯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世界3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与里昂高师等法国三所高等师范学院成立中法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里昂高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中法社会与科学联合研究院;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共建先进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学校设有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设4所孔子学院和2所独立孔子课堂。
(数据截至2022年5月)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纺织染传习所。1951年建校,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和新华路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学校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和“上海市文明校园”。松江校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学校全校教职工2320人,专任教师1416人,其中专职院士2人,兼职院士14人,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50余人,其他高级职称教师900余名。全校本科生14244人,硕士研究生6627人,博士研究生1265人,学历留学生705人。
学校现设有17个学院(部),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5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九大学科门类。纺织科学与工程保持国内领先,获评A+学科。化学、工程学、数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设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111”引智基地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积极建设“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构建本科生“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多元成才、人人成才”的培养体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世纪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积极构建一流研究生培养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获评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东华学子近三年获得国内外学科竞赛、文体比赛冠军、金奖或一等奖共240余项,充分彰显学生的创造力。女足获全国冠军,学校进入“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前20名。学校全面推进双创教育,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金奖。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薪资位于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16-21位,学生自主创业人数超过420人。建校至今,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6万余人,毕业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和栋梁。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战略需求。新世纪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31项。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做出贡献。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获批建设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创意经济与创新服务研究基地、东华大学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等,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时尚之都、设计之都建设。
学校大力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倡议,联合18个国家33所纺织特色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学校与全球100多所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在肯尼亚莫伊大学建立世界首家纺织服装特色的莫伊大学孔子学院。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创办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培养国际一流时尚创意人才。
面向未来,东华大学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全力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的战略需求,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学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学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社会学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学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学和旅游管理录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上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工程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工程

华东师范大学保险学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保险学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保险学和旅游管理录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旅游管理录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旅游管理录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哲学和旅游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哲学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哲学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哲学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哲学和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