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新乡医学院 (最高/最低分) | 东莞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1 | 理科 | 553/544(本科一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1 | 文科 | 575/558(本科一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0 | 理科 | -/577(本科一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0 | 文科 | -/556(本科一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9 | 理科 | -/536(本科一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9 | 文科 | -/536(本科一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8 | 理科 | -/540(本科一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8 | 文科 | -/547(本科一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7 | 文科 | -/516(本科一批) | -/510(本科二批) |
培养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四年制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劳动经济学、中小企业管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分析与组织设计、人员招募与开发、绩效和薪酬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现代商务礼仪、基础会计、经济法、计算机文化基础、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工商管理综合实训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培养负有管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拥有选、用、育、留人才等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能力,能够胜任东莞乃至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中高层应用型管理创新人才。
就业方向:各类组织中与岗位管理、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人才吸引、培养、激励和保留相关的工作岗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3.会计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莞城校区)(第三学期开学前专业分流)(全省除东莞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8 |
|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3.会计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莞城校区)(第三学期开学前专业分流)(东莞市) | 528 | ||||
|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3.会计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莞城校区)(第三学期开学前专业分流)(全省除东莞市) | 历史类 | 526 | |||
|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3.会计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地点:莞城校区)(第三学期开学前专业分流)(东莞市) | 504 | ||||
| 四川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莞城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7 |
新乡医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学校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医学博士罗维灵在古城卫辉开办的西医诊所,医学教育肇始于1922年惠民医院护士学校,招收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并由中华护理学会(1923年名为“中华护士会”)颁发文凭。1949年冀鲁豫卫生学校及哈励逊医院迁入,于1950年成立平原省医科学校。学校经历华北第二医士学校、河南省汲县医士学校、新乡专区医学院等发展阶段,1962年更名为豫北医学专科学校;1982年升格本科,定名新乡医学院;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专家组好评;2016年成为“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20年,学校“免疫与模式动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学校目前开办有全日制教育、中外合作教育及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具备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等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教职工13718人(含5所临床学院),各类在校生近2.8万人。拥有附属医院15所,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4种,其中2种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坚持特色兴校。本科专业设置覆盖医学类所有一级学科(除中医、中药外),五年制医学类专业招生人数多年占全省一半以上,撑起河南省高等医学教育半壁江山。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精神疾病生物样本库,精神医学专业连续3年全国排名位居第11名;儿科学为全国首批恢复儿科专业招生的八所高校之一;结核病学学科专业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1,全国第8;医学检验学科专业在2018-2019年度名列全国113所开设本专业高校前10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和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河南省A类特色学科群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21个。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已培养20届硕士研究生。现有本科专业35个,拥有特色专业国家级、省级1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20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省级44门。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设有22个教学学院,普通本科专业全部列入河南省一本招生。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连续七年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中赛区一等奖。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职业医师考试、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获首批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21年获批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先后引进双聘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20人;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等25人;先后获批省高层次人才、政府特殊津贴、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等94人。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22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连续九年全省排名前9名。近年来,学校及附院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各类成果转化及横向合作160余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布鲁姆菲尔德学院、意大利都灵大学等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葡萄牙贝拉英特拉大学签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协议;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樊代明院士、戚发轫院士、徐建国院士等专家学者来校交流,选派优秀教师赴外进修、讲学或开展学术研究,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历代新医人秉承“明德博学,至爱致用”的校训,薪火相传,矢志不渝,不懈奋斗,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逐渐积淀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综合实力20强领军高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文明标兵示范校、河南省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千秋大业,实干为基;宏伟蓝图,落实为要。今天的新乡医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学校“确保高质量建设医科大学、确保高水平实现医科大学”建设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全面综合改革为保障,主动融入“健康中国2030”、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主动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争创“双一流”建设高校,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阔步迈进。
联系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邮政编码:453003
电话:0373-3029485
传真:0373-3029485
QQ:3527049930
抖音号:xxyxyzjc
微信公众号:xxyxyzsb
网址:http://zjc.xxmu.edu.cn/zsxxw/
E-mail:zsbgs@xxmu.edu.cn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5年9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11月,学校大学科技园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2019年7月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2021年5月,我校正式获批为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其中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路1号,占地1800多亩(含370亩国际合作创新区);莞城校区坐落在莞城区学院路251号,占地330多亩。现有教职工1732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80人、副高职称人员387人,博士797人。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继续教育学生近2.2万人,迄今为地方培养各类人才约11.5万人,80%左右的毕业生留莞就业创业。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020平方米,累计藏书201万册,有35个数据库、172万册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建成万兆带宽主干、两条40G主干,基本实现千兆带宽到桌面的IPV6校园网,3.8万个信息点,建成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网,AP数量6600多个,出口带宽37.5G;智慧校园建设有129个信息化系统,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建有17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18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社会工作、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10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工程管理、工业工程、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5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主动适应和支撑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确立“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开设国内首个“杨振宁创新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东莞理工学院—文华数字化课程中心荣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2020年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承办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获得季军。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教育厅第三批“易班”建设试点高校。
面向全国25个省(区、市)招生,在14个省(区、市)(含已改革省份)第一批本科招生。2005年以来,学校(含联合培养基地)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67名,国际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学校学位点招收硕士研究生493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4%以上。
大力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打造学科专业集群坚实基础。根据国家、区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集群。2018年5月,学校获批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先后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机械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审核结果》及《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审核结果》,学校获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土木工程,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国际商务、社会工作、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化学工程、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6个广东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土木工程等个学科纳入省教育厅“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工程及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环境工程、通信工程获得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
高层次人才资源加速集聚,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2015年以来,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博士、博士后等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等顶尖、杰出人才59人,学科领军9人,学科方向领军44人,学科骨干4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次,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次,入选“珠江学者”岗位计划4人次、入选“珠江人才计划”5人次,入选东莞市领军人才4人,入选东莞市各类特色人才40多人。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构建服务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近3年,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81项,科研总经费14亿多元,在工业废水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装备及应用、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光固化成型方法、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学校先后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广东省专利金奖等系列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技奖励。有力支撑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4个联合实验室,由东莞理工学院主导投入,与中国散裂中子源、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建设的多物理谱仪(东莞理工谱仪)成功出束,是东莞理工学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里程碑。2020年度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省级科研平台28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38个。组建高水平学科科研重点团队11支、一般团队20支、青年团队15支。
拓展境外合作与交流,形成多元国际化办学格局。截止目前,学校与英、美、加、澳、法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8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2015年成立广东省首个粤台联合培养项目——粤台产业科技学院。2016年成立国际学院,成为东莞市首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本土高校,累计招收来自40个国家的402名留学生。2017年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莞理工学院—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联合学院。2018年成立国际联合研究生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世界前100的名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共建成员与古巴、巴西等5个国家共8所拉美大学(研究机构)达成合作。获欧盟委员会立项批准3个“伊拉斯谟+”计划交流项目。在澳大利亚、俄罗斯建有多个海外创新中心,未来将加快推进欧洲创新中心设立工作。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两步走”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建成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发展生态体系、科技成果全链转化体系、智慧教育服务管理体系等“四个一流体系”。在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数、科技成果奖数、研究生规模、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数、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数、授权发明专利数等六项关键发展指标实现“倍增”,力争在获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等方面实现突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100强、理工类高校40强,基本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东莞城市品质提升、产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文化、社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成为全国高校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和各方学子的向往之地,全面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
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以更高效率的改革创新、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更高境界的担当作为,落实“学而知不足”校训要求,丰富“知行合一、立德树人”办学思想,倡导“爱国奋斗、追求卓越”莞工精神,秉持“守正出新、登高致远”战略理念,践行“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价值追求,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数据更新至2021年8月)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1.杨振宁奖学金
由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
2.优秀学生奖学金
(1)学校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
(2)企业奖学金:广东光大奖学金、鸿发慈善奖学金、康华奖学金、新世纪奖学金、岭南股份奖学金、方树泉及方润华奖学金、方谭远良奖学金、黄锦弟音乐奖学金、李小瑶奖学金、盛茂源上德奖学金、新维思奖学金、东莞外商协会奖学金、ATL—东莞亨丰奖学金、百安石化奖学金、大乘建筑人才奖学金、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东莞松山湖(生态园)—生益奖学金、安士澳奖学金、中虹卓越奖学金等。
3.助学金
(1)国家助学金:按照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情况发放。
(2)企业助学金:李小瑶助学金、新维思助学金、鹏鼎控股助学金等,帮助家庭经济困难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完成学业。
4.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5.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向生源地申请在校期间由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
6.勤工助学、困难补助
学校设立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困难补助等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东莞理工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

东莞理工学院小学教育(数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数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数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小学教育(数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数

东莞理工学院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东莞理工学院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东莞理工学院法学(知识产权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知识产权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知识产权方向)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法学(知识产权方向)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东莞理工学院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人

东莞理工学院法学(含知识产权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含知识产权方向)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含知识产权方向)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法学(含知识产权方向)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

东莞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力

东莞理工学院投资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金融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人力资源管理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与金融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