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东北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东北石油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行政管理 | 2021 | 理科 | 514/489(本科一批A段) | 433/416(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 | 2021 | 文科 | 543/525(本科一批A段) | 480/472(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 | 2020 | 理科 | 541/528(本科一批A段) | 477/464(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 | 2020 | 文科 | 543/533(本科一批A段) | 523/484(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 | 2019 | 理科 | -/538(本科一批A段) | 523/484(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 | 2019 | 文科 | -/537(本科一批A段) | 511.11/488(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 | 2018 | 理科 | -/531(本科一批A段) | 511.11/488(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 | 2018 | 文科 | -/521(本科一批A段) | -/490(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 | 2017 | 理科 | -/515(本科一批A段) | -/490(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 | 2017 | 文科 | -/514(本科一批A段) | -/481(本科一批A段) | 
| 行政管理(民族) | 2017 | 文科 | -/472(本科一批B段) | -/481(本科一批A段) | 
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专业以政府行政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为研究对象,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掌握系统的行政管理以及其他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较高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的专门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9 | 
| 文科 | 525 | ||||
| 贵州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3 | 
| 四川 | 行政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2 | 
| 重庆 | 行政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 历史类 | 579 | ||||
| 广西 | 行政管理(5000元/年)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4 | 
| 湖南 | 行政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 历史类 | 575 | ||||
| 河南 | 行政管理(校本部)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4 | 
| 山东 | 行政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75 | 
| 江苏 | 行政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1 | 
| 历史类 | 571 |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培养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企事业实务管理、公共资源、公共项目管理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具有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熟悉公文处理程序,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办公自动化处理技术和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外语、VFP程序设计、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概论、管理心理学、行政管理经典原著选读、市政学、当代中国政府过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科研院所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16 | 
| 文科 | 472 | ||||
| 四川 | 行政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大庆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8 | 
| 广西 | 行政管理(4000元/年,在大庆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8 | 
| 河南 | 行政管理(大庆校区)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5 | 
| 山东 | 行政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35 | 
| 江西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8 | 
| 安徽 | 行政管理(4000元/年;大庆校区)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2 | 
| 上海 | 行政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10 | 
| 吉林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19 | 
| 辽宁 | 行政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1 | 
| 河北 | 行政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7 | 
| 天津 | 行政管理(大庆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30 | 
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农村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
学校设有16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0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 487人,其中教授349人、副教授51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72人、硕士学位者429人。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15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1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8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5个,“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青年“龙江学者”7人,博士生导师286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107人,其中研究生6 436人、本科生24 340人、外国留学生251人,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第一主编),首届黑龙江省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15本,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4篇。学校是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设有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至今已累计培养各级各类学生25万余人,其中既有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人才,也有一批遍布全国的“复合型”人才,更有一大批活跃在黑龙江省和全国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7个,其中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农村部区域试验站、3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4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首批建设院校之一。建校至今,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6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7项;先后11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和重大科技效益奖,22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次获得黑龙江省“振兴经济奖”,2次获得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贡献奖”,并被授予黑龙江省“小康建设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建校至今,已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初步形成了“以东北亚为主、博采众长”的国际交流特色。
学校占地面积496.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3.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4亿元,为首批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主办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中国马铃薯》《饲料博览》《中国乳品工业》《乳品与人类》《农业经济与管理》《大豆科技》《黑龙江纺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199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1年荣获全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荣获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荣获全省事业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省级安全和谐(文明)校园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4年荣获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2000年、2013年荣获全省文明单位称号,2015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18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荣获省级文明校园标兵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新时代的东北农业大学,将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有利时机,继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校风,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满怀信心地向着“国际知名、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具有我国北方现代农业特色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和开放式”的高水平农业大学奋进!
学校始终把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通过“奖、贷、勤、补、缓、送”六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形成以“绿色通道”解决入学问题,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上学问题,勤工助学岗位及各类奖助学金解决生活问题,“阳光超市”作为有力补充的“6+X”全新资助模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国家奖、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每年评选一次,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每人可以得到8000元/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每人可以得到5000元/年,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获得2000-4000元/年不等。
2、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每学年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支付,并按约定偿还本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3、绿色通道
      全日制普通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4、学校奖学金
      学校整合资源,设立了综合素质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
5、勤工助学活动
      学校积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现已在校内设置了近千个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外也逐步设立了家教、促销、派送、文案等多个临时勤工助学岗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了自立自强的信念。
6、社会奖、助学金
       学校积极与校友及社会各界企业、个人取得联系,每年都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帮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东北石油大学(原名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20个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3个。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包括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机械、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电子信息、工商管理、社会工作、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工程学科自2016年以来始终进入世界ESI前1%。
学校占地169.12万平方米,其中秦皇岛校区占地33.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6.68亿元。建有万兆级校园网。图书馆藏图书264万册,有数据资源16种,建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科研平台51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联合研究院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5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1个。
学校有教职工2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8人,博士学位 595人、硕士学位 678人;博士生导师187人(包括校内163人、兼职24人);双聘院士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现在职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龙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青年学者6人、讲座教授5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6人、后备带头人3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青年教学名师2人、模范教师5人、优秀教师12人、教学新秀1人、青年教学能手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6个、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学校还在石油石化等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导师。
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48人,其中本科生18950人、专科生3941人、硕士研究生3650人、博士研究生507人。
学校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建成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7门、省级33门,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门。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等多种奖项。
学校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另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专利金奖各1项。“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4项,86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项(其中,主持重点项目5项,参与重大项目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科技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项;科研总经费18.94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2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6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专利授权3556件。“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总数为3597篇,其中,SCIE论文1275篇,EI论文14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07篇;学校教师出版专著65部,出版教材63部,出版译著1部。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与欧洲、美洲、非洲10余个国家的3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等学生海外交流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共建石油工程、非常规油气研究等联合实验室,共同参与欧盟ERASMUS+项目,合作开展“能源与水纽带关系及高效绿色利用关键技术”等政府间科研合作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来自10余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学校出版有《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东北石油大学报》和《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与全国300多所高校进行交流。
学校秉承“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形成了“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两个鲜明特色。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学校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办学育人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涌现出了以傅成玉、王玉普、胡文瑞、何树山、朱国文、方庆、刘合等为代表的许多优秀企业家、院士专家、党政领导杰出校友和一大批严谨务实、无私奉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
办学60年来,学校秉承“躬耕黑土、加油中国”的深厚情怀,始终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坚持扎根高寒地区非中心城市,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攻坚克难,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坚持在油田上办学、东北地区唯一拥有石油石化学科上中下游一体化的高校。
今天,东北石油大学正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新办学理念,深化“厚植龙江沃土、深度回归油田”思想,按照“强陆——拓海——壮新”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陆上石油学科一流的石油大学——陆海并举的石油大学——高水平的能源大学”“三步走”战略,为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而努力奋斗!
通信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学府街99号
邮政编码:163318
校本部(大庆)咨询电话:0459-6504671、6504674、6503662、6507085、6507086、6507080、6507081、6507082、6507083、6507084
秦皇岛校区(高职专科)咨询电话:0335-8065200
学校网址:http://www.nepu.edu.cn
招生办网址:http://zsxxw.nepu.edu.cn/
招生咨询、报考咨询:zsbnepu@163.com
招生办办公信箱:zsbnepuoffice@163.com
录取信访电话:0459-6507087

东北石油大学上海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10分(综合)。东北石油大学上海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行政管理综合本科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上海行政管理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行政管理本科批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16分(理科)。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行政管理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行政管理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行政管理招生计划20

东北石油大学吉林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19分(文科)。东北石油大学吉林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行政管理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吉林行政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行政管理

东北石油大学辽宁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51分(历史类)。东北石油大学辽宁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行政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辽宁行政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行政管理本

东北石油大学河北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57分(历史类)。东北石油大学河北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行政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河北行政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行政管理本

东北石油大学天津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30分(综合)。东北石油大学天津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行政管理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天津行政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行政管理本

东北石油大学行政管理是公办本科专业。东北石油大学行政管理在黑龙江省理科排名第3。黑龙江省开设理科行政管理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行政管理在黑龙江省排名情况1.理科排名学校专业名称最低分年份批次1东北农业大

东北石油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东北石油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东北石油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主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