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31 | 31932 | 336 | 
| 专科批 | - | 417 | 74869 | 150 | ||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 | 493 | 46626 | 336 |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2 | 7572 | 456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8 | 
| 金融工程 | 四年 | 2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2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2 | |||
| 应用化学(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四年 | 8 | |||
| 统计学 | 四年 | 2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5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2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16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17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办学) | 四年 | 40 |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四年 | 5 |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2 |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4 | |||
| 自动化 | 四年 | 11 |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6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5 |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6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3 |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10 |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埃文斯维尔大学合作办学) | 四年 | 17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7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4 | |||
| 能源化学工程(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四年 | 4 |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四年 | 4 | |||
| 环境工程(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 四年 | 3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2 |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3 |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1 | |||
| 会计学 | 四年 | 2 | |||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3 | |||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专科批 | 三年 | 12 | ||
| 输配电工程技术 | 三年 | 8 | |||
| 供用电技术 | 三年 | 8 | |||
| 发电运行技术 | 三年 | 12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三年 | 8 | |||
| 会计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5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93 | 46626 | 
| 广播电视编导 | 普通类 | 531 | 31932 | ||
| 应用化学 | 556 | 23075 | |||
| 环境工程 | 557 | 22764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58 | 22448 | |||
| 土木工程 | 562 | 21230 | |||
| 广播电视编导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2 | 7572 | 
| 工商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3 | 20903 | 
| 工程管理 | 564 | 20563 | |||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 564 | 20563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65 | 20252 | |||
| 能源化学工程 | 565 | 20252 | |||
| 统计学 | 567 | 19612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69 | 18961 | |||
| 金融工程 | 570 | 18648 | |||
| 机器人工程 | 570 | 18648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74 | 17484 | |||
| 会计学 | 574 | 17484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74 | 17484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普通类 | 575 | 17187 | ||
| 软件工程 | 578 | 16319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78 | 16319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79 | 16000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79 | 16000 | |||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580 | 15718 | |||
| 通信工程 | 581 | 15445 |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585 | 14358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85 | 14358 | |||
| 会计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412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9 | 13287 | 
| 自动化 | 592 | 12519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94 | 11992 | |||
| 电子信息工程 | 607 | 9026 |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609 | 8601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15 | 7393 | |||
| 输配电工程技术 | 专科批 | 417 | 74869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419 | 74224 | |||
| 发电运行技术 | 419 | 74224 | |||
| 供用电技术 | 424 | 72582 | |||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426 | 71919 | 
一、专业概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理论为基础,侧重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的学习与实践,面向当今传媒行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理论修养、艺术底蕴和创作能力,从事新闻采编播、节目策划与制作、数字特效与包装等影视传媒行业专业人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依托,以影视创作与制作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一实三重”办学特色,即“实基础,重素质,重能力,重个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多层次”与“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影视编导知识基础,掌握影视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影视及传媒领域从事影视创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主要课程
视听语言、电视画面编辑、纪录片研究与创作、影视编导、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新闻摄影、电视栏目及节目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灯光、音响、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广告公司、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报纸、杂志等机构,从事节目策划、采访、撰稿、摄像、编导、后期制作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一、专业特色
基于学术型,技术型,综合型(ATC)学生培养理念,本专业培养方案注重夯实数学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实现重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特色:
注重数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知识培养,使学生具备合理知识结构,扎实理论知识基础;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课外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学生不同需求,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通过设置不同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需求进行选择。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ATC培养理念,重基础,强实践,多元化发展”的特色。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数学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信息处理、数据分析与科学计算、决策分析、软件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C语言、常微分方程、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据结构、复变函数、计算方法、实变函数、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与编码、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
一、专业概况
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于1981年,包括:输电工程、电厂建筑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本专业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吉林省首批品牌专业,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首批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2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4门,拥有吉林省输电工程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内高校唯一的输变电运行实训基地,实验设备总值近4700万元。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1、输电工程方向:是国内开设最早、招生规模最大的输电特色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行业需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基础知识、输电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较强,同时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从事输电线路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电厂建筑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和部分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从事电厂建筑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干课程
1、输电工程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与CAD、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电路原理、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线路继电保护、输电线路设计、输电杆塔设计、杆塔基础、输电线路施工、输电线路运行与维护。
2、电厂建筑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电气工程基础、机电工程设备、电力结构设计、发电厂电气部分、建筑结构实验、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与BIM应用、建筑工程造价等课程。
3、道路与桥梁方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制图与CAD、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路基路面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CAD、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电厂厂区路网规划设计、机电工程设备、道路桥梁照明与供配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概预算等课程。
四、就业方向
1、 输电工程方向:通过本专业学习,具备从事输电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运维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毕业后可到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的科研机构、供电公司、检修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工作,近两年毕业生一次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
2、电厂建筑方向:通过本专业学习,具备从事土木工程(尤其是电力土建相关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毕业后可到电力建设企业和发电企业从事工程项目规划和管理工作,或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近两年毕业生一次平均就业率在93%以上。
一、专业概况
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1956年创办的“热自专业”,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在电力系统及其相关行业的各级领导岗位、技术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涌现出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及众多知名的学者、成功的企业及政界人士。
自动化专业作为“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和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就业面广,电力行业需求量大,就业率连续保持95%以上。有研究生保送资格。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为特色研究方向,同时面向石油、化工、冶金、轻工、制药等各个工业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及自动化管理方面的理论、方法和装置的研究。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以应用为主,有一定研究开发、创新设计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自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和火电、核电、新能源发电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工业过程控制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开发与研究、管理与决策等工作。
四、主干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软件设计、电力经济与管理、网络应用技术、热力设备、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电厂开关量控制技术、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控制电机及其应用、图象处理及电力应用、汽轮机控制、继电及微机保护、太阳能、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核电站及其控制等,实验环节及实践内容充分,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自动化技术、仪器仪表、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在产品开发、自动化装置生产及调试、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维护与改造、市场营销以及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潜力,一直受到国内外科研、教育部门、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工矿企业的青睐。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除在电力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外,在石油、冶金、化工、轻工、食品等工业生产过程,以及信息技术相关企业都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1.专业概况
软件工程专业2008年获批,2009年开始招生,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先后获各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编著出版教材11部,其中获吉林省优秀教材奖4部。拥有吉林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获科研成果奖30余项。本专业已有4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2.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培养扎实的软件工程领域基本理论以及良好的软件工程专业素质,系统的掌握现代软件工程设计、开发和测试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面向信息技术产业,能够从事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为主,以数据库、网络安全、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为方向,紧跟企业人才需求实时调整培养方案,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部分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授课,与企业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
3.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与测试、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
4.就业方向
毕业生在信息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一、专业概况
会计学专业成立于1995年,2010年被批准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已有《基础会计学》等2门省级精品课和3门省级优秀课。现有专任教师23人,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拥有实验室2个,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计算机200余台,电算会计实验操作软件3种,拥有校外实习基地5个。学生曾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银奖、铜奖,在全国财务技能大赛上获得省级团体二等奖。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会计理论基础扎实,熟悉经济管理理论及方法、会计准则及其他财经法律知识,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应用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从事会计实务操作、财务管理、审计以及会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三、主要课程
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税法、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电力工程概论、电力企业会计、电力市场及电力企业管理、施工企业会计、工程概预算等。基础会计学综合实验、财务会计学综合实验、成本会计学综合实验、电算化会计综合实验、高绩效团队创造。
四、专业特色及就业去向
(一)专业特色
1.采取“认识+理论+实践”的特色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学习。
2.突出电力行业特点,开设了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电力行业的会计工作。
3.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及“财务知识大赛”。
(二)就业去向
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电力科研单位、政府机关及其他企事业单位、高等学学校、职业院校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教学与科研工作。
一、专业概况
工程管理专业于2001年成立,现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博士5人,硕士7人。本专业在吉林省输电工程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输变电运行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基础上,强化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向,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专业特色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及项目管理所需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够在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及建筑行业承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造价、监理、投资分析与控制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管理学原理、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经济学、数据库应用、房屋建筑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输电线路施工、输电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等。
四、就业方向
毕业后主要到电力建设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施工、造价及管理工作,到各级供电企业(南网、国网等)从事线路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到建筑企业、工程咨询(如工程造价、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等)及其主管部门、投资与金融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及相关工作,或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近两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一次平均就业率85%以上。
一、专业概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前身“管理工程”本科专业成立于1988年,1995年改为“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7年按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修订后的本科专业目录又改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0余人。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知识,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手段,深入研究并解决各类社会系统中的信息管理问题。
本专业具备比较完善的实验、实习基地。目前拥有两个实验室,面积200余平方米,配备了相关的实验软件,突出强化实践环节及技能培训,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人才。
二、专业特色
培养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是本专业的主要特色。实行强化学科基础、拓宽专业领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重视专业实践活动的培养方式。学生入校后经过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学习后,可根据社会需求、本人志向和学习情况,选修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选修课。人才培养突出电力行业特色,提升了学生在电力行业的职业发展与职业迁徙能力。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电力系统、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主要课程
学科基础课:C++程序设计、微观经济学、数据结构、管理学原理、统计学、数据库导论、电力生产过程、电力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
专业课: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开发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组织、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IT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
建议修读选修课:电力市场、工程概预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新技术专题、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等。
五、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在电力系统、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主要从事信息的获取、整理、存储、加工、传输;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等方面工作。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软件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学、机械类、自动化、土木工程、广播电视编导、信息与计算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金融工程、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核工程与核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上海市招生专业:自动化(语种不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语种不限)、应用化学(色盲、色弱者不取)(语种不限)、电子信息工程(语种不限)、能源与动力工程(语种不限)等5个专业。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上海市录取分数线(供大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单列专业)、自动化、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埃文斯维尔大学合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日语(该专业只招英语考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办学)、统计学、储能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办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英语(该专业只招英语考生)、金融工程、会计学、会计学、土木工程、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能源化学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器人工程、会计学、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发电运行技术、通信工程、给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发电运行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英语(该专业只招英语考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广播电视编导、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史萃克莱德大学合作办学)、工程管理、输配电工程技术、通信工程、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工商管理(东北电力大学)、英语(该专业只招英语考生)(东北电力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东北电力大学)、日语(该专业只招英语考生)(东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东北电力大学)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英语(5060元,只招英语考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840元)等2个专业。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东北电力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2021

2021年东北电力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