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哪个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好(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江苏工院和常州工业职院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1-04 10:00:41 解决时间:2022-12-16 09:44

满意答案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哪个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各排行榜,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分数线,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艺术设计类 产品艺术设计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面向重点产业区域(华东区、华南区)的纺织品面料设计生产企业、家居系列产品设计生产企业及室内软装装饰公司等,从事家用纺织品面料艺术设计、家居整体软装配套产品开发、生产工艺设计、设计管理与产品营销工作。

核心课程:家用纺织品面料设计、家居产品设计、家居软装配套设计、电子商务实务、家居陈列展示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项目实施训练,即可胜任家居软装设计师、家纺产品设计师、设计总监助理、产品工艺设计师、区域销售经理、等岗位,薪酬可达8-10万元/年;从业3~5年后可胜任设计总监助理、产品工艺设计师、区域销售经理、陈列设计师、软装设计师、陈列区域规划主管等岗位,远期可胜任设计总监、生产主管、销售经理、家居企业陈列培训指导师、高级软装设计师、高级家纺设计师、高级陈列设计师、品牌企划主管等岗位,成为家居、家纺产品设计行业的卓越人才。

艺术设计类 产品艺术设计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专业代码:670102

学制与招生对象:三年,高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熟悉应用平面图形、三维图形及模型表达产品的设计方案,掌握产品造型设计理论、方法、技能,能适应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岗位能力和知识需求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职业面向

学生毕业可在轻工、机械、电子、汽车、仪器仪表等行业,从事产品造型模型设计、创意实现与制作等工作,也可从事产品包装、产品与企业形象系统、广告等设计与设计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

|设计概论|摄影|人体工程学|材料工艺学|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设计史|产品形态|产品造型设计|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课题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产品CAD|UG(产品造型模块)|

获奖情况

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优秀两名。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获常州市利笛杯广告设计大赛二等奖5名、三等奖若干名。

杰出校友

(1)毕业生黄伟上海励展展览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2)毕业生陈晓玲《三联生活周刊》美术编辑;

(3)毕业生吴永华上海普瑞斯广告设计有限公司,资产千万;

(4)毕业生俞永波南京瑞海鞋业有限公司老总,资产千万。

教科研成果

(1)主参编国家“十一五”艺术类规划教材2部;

(2)主编国家“十二五”艺术类规划教材2部;

(3)获2009江苏省优秀毕业指导团队;

(4)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项。

(5)横项设计课题到帐经费近20万元

教学团队

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资深设计师、企业家等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中,硕士占100%以上,双师达100%,多人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部分教师在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知名单位企业担任艺术顾问、设计总监等职务。团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1)朱琴,女,副教授、A级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毕业于江南大学饰品艺术设计专业,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视觉与新媒体专业访问学者。主持教育部艺指委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获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微课竞赛一等奖、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以及江苏省教育厅微课竞赛三等奖,主持江苏省教育厅教改课题1项、江苏省哲社科课题1项、常州市社科联课题2项、教育部艺指委课题1项,个人作品获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赛银奖等奖励,指导学生多次获省级以上专业奖励。

(2)李斌,讲师,专业骨干教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主要从事老龄化社会产品需求和传统造物智慧启迪研究,2011年获得全国首届德赛“关爱杯”老年人手机工业设计大赛最佳关爱创意奖。2012年,介助老人行动扶助产品《istick》获得研究生毕业设计展演优秀。获得南京艺术学院2012届优秀毕业生称号。该作品在2012江苏之星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得成人组铜奖。

(3)周灵云,讲师,专业骨干教师,长期致力于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和设计实践,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产品用户调研、以中国传统思想解决现代设计问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美国弗吉尼亚理工暨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4)蒋竹鸣,讲师,专业骨干教师,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艺术设计学硕士。长期致力研究方向产品外观设计,多次指导学生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参与多家企业的实践项目,方案成功被采纳和推广,会展设计师考评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5)刘海华,常州艾金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本科,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研究工程结构。

(6)杨景辉,毕业于大连民族大学工业设计系,任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常州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产品创新工程中心福建晋江分中心副主任,智丰设计(常州、晋江)设计总监;主研设计管理、企业管理,擅长产品创意设计、产品策略策划。

(7)薛晓霞,外聘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长期致力于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与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就业情况

产品设计专业的就业率每年均为100%,对口率在90%以上。

艺术设计类 产品艺术设计(工艺品)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与现代设计理念,掌握传统工艺制作技法和现代设计技术手段,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制学历:三年制大专 主干课程:写生与归纳、设计语言、装饰图案、装饰艺术与材料工艺、绣品制作、日用陶瓷成形与制作、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饰品设计与制作等。 就业方向:面向工艺品、礼品类企业,从事工艺品、礼品、家居饰品的开发、设计、制作及工艺管理岗位工作;自主创业。 发展平台:可通过报考江南大学专升本、南京艺术学院专接本等继续教育途径,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艺术设计类 产品艺术设计(日用品)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和推广,掌握多种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制学历:三年制大专 主干课程:设计造型基础、装饰图案、设计思维训练、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工程制图与CAD制图、产品造型工程基础、模型制作技术、产品仿生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展示设计等。 就业方向:面向家具、文具、礼品、玩具、灯具和旅游纪念品等创意类产业、制造企业,从事产品造型设计制作、项目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 发展平台:可通过报考江南大学专升本、南京艺术学院专接本等继续教育途径,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80
校友会(高职一类)
82
高职排名
学校简介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距今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学校于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1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2014年5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认定为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校坐落在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江苏省南通市,处于上海1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学校占地面积710627平方米,建筑面积393541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比较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基本实现了图书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85个,其中企业投资设立并以企业命名的实验(实训)室12个,与企业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6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分中心、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家用纺织品与服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风光互补发电研究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高端纺织产教深度融合集成平台、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基地、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与海门市人民政府共建海门滨海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与华夏航空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通航空培训中心,顺利获得中国民航总局CCAR147飞机维修培训资质和CCAR66飞机维修考点,是江苏省内唯一一所同时获得这两项资质的高职院校,学校和德国库卡集团合作建设了库卡机器人江苏应用与培训中心,是库卡集团华东地区技能人才定点培训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多名,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的综合性高校。现设有纺织服装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謇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部等教学机构。设置52个专业(方向),传统专业凸现品牌特色,新设专业贴近社会需求,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一期建设项目2个、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书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8个。学校现建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江苏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9部,立项江苏省重点教材20部。

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5%,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约占7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7.94%。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南通市教学名师9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4人,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1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9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4个。此外,学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能工巧匠430多人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一支由校外具有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学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校弘扬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企业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优势资源的集成与整合,在办学方向、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对口支援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对口支援苏北教育的号召,与新疆、甘肃等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职教中心开展广泛合作。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世界多所知名院校结成友好学校,多渠道、宽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日制学历留学生规模稳中有升、质量逐年提高。非学历留学生层次丰富,欧洲本科院校学生、“一带一路”高校教师、中外企员工等纷纷选择来我校交换学习或我校选派教师赴境外对其进行培训。目前,学校正在新的历史形势,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学校积极开展“三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通过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毕业生“双证书制”等制度和专业教师工作室等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就业为宗旨,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省内领先地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职业教育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纺织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现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57
校友会(高职一类)
85
高职排名
学校简介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常州,毗邻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春秋淹城,坐落在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

学校始建于1958年,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前身为1958年建校的常州市民办青山初级中学和1963年建校的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二校合并后曾使用过常州市轻工业技术学校、常州轻工业学校等名称,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由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于2019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

学校秉承“诚信、笃实、勤俭、创新”的校训、“爱生、敬业、厚技”的教风和“立志、勤学、践行”的学风,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明确“立足常州、面向苏锡常都市圈、辐射长三角”和“根植江苏制造、服务江苏工业”的办学定位,秉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赋能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增值成长,引领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力区域中小微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办学使命,建设“专业特色鲜明、对接区域产业、支持江苏制造、服务技能社会”的省内高水平、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学校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江苏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综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第一等次。学校是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单位、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轻工模具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校、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共100所高校,其中仅有15所高职院校)、第二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各1个、江苏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批,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唯一)、全国100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 100 强”(首批31所)、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全省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考核先进单位、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荣获“优秀”等级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广州日报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85位、江苏省第16位。“十三五”技能大赛成绩单,我校排名全国第46位,江苏省第4位。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2020年“院校满意度”评价,我校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15位,江苏省第4位。

设有材料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现代装备制造学院、智能控制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艺术创意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工作部合署)等4个教学单位。办学专业53个,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一万三千余人,教职工近700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38.71%,硕、博士学位比例达80.56%,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09%。

学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以全国劳模邓建军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十万余名。学校构建“德育铸魂、智育塑才、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励志”五育并举的培养格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和最大增值,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落实落细落小”成效明显,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及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18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7项,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43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8项。在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金奖,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校获得金奖,实现了高职院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2020年、2021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江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9项。在“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国赛获“行星级”作品奖1项,“挑战杯”省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学校近十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居98%以上,为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获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17项,立项数居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第一。

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特别是聚焦高职教育特色,大力弘扬“工匠文化”,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在以邓建军为代表的12位江苏省产业教授和17位常州市产业教授的引领下,形成了以“江苏工匠”韩迎辉、周晶为代表的一批“工匠教师群体”,以及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昆益老师为代表的一批“爱生善教教师群体”。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长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2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技能状元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5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5人、江苏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省轻工行业提名工匠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3人、高级技师35人、技师89人。5位教授入选常州市政府智库,为服务地方产业结构与升级建言献策。

学校积极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国家战略,依据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实际,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资源库子项目6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5本、教育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本、省级重点教材27本、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8本。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参与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8个。学校综合实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有首批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家电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装备控制与维护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研发中心、江苏省LED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平台和“互联网+”商务场景实训平台2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生产线实训基地。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立项省级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智慧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学校坚持“合作互赢、服务区域”的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星宇车灯、常发集团、今创集团、江苏恒立液压等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牵头成立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校企共建了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个、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7个。“十三五”期间,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共承担纵向项目271项,横向科研项目4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35项,市级科研项目70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江苏省社科精品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2020年,《基于测量反馈控制的量子自旋系统最优演化过程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功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了我校在该类项目上“零”的突破。立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项目2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新时代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创新团队”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学校持续不断地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形成了“工匠精神培育”与“感恩知责教育”“双轮联动”的学校文化育人模式。2006年开始,学校就提出了构建以杰出校友、“大国工匠”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开展了一系列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严谨守信的工匠精神;同时,以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我校余美芳老师“全国文明家庭”事迹为发轫点,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诚信、友善、孝老、感恩、知责的精神,以特色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学校文化建设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中国机械教育协会素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学校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推进品牌专业国际化合作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走出去”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等国际化工作。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德国巴腾符腾堡州合作,开展中德“胡格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探索德国职教模式本土化改革;成立塔吉克斯坦研究中心,不断加强中塔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联合研究等方面的国际交流。2016年以来,招收来自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苏丹、老挝等30多个国家500余名留学生,提升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获留学江苏优秀人才遴选计划、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金砖国家首届智能制造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国区总决赛金奖。学校与南京工业大学等本科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开通了留学生升本通道,留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展望新时代,学校正持续推进“八大工程”“六大重点项目”“三十大核心指标”,即常工业“863”计划,阔步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期、贯彻落实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接续奋进期。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找寻新坐标,筹谋新征程,抓住教育部江苏省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良好机遇,为不断打造高职教育类型特色,推动常州、江苏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贡献。



  中专 2022-12-16 09:44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录取分数多少分

    1楼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历史类纺织品检验与贸易江苏专科批-历史类大数据技术江苏专科批-历史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江苏专科批-物理类现代纺织技术江苏专科批-物理类计算机应用技术江苏专科批-历史

  • 中专学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录取分数多少分

    2楼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历史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江苏专科批-物理类软件技术江苏专科批-物理类现代物流管理江苏专科批-物理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江苏专科批-物理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江苏专科批-历史类大数据

  • 中专学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怎么样,好不好?

    3楼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产品艺术设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产品设计方法、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等基本知识,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国

  • 中专学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录取分数线?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招生计划2021

    4楼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录取分数线为431分(历史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

  • 中专学校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日用品)怎么样,好不好?

    5楼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产品艺术设计(日用品)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培养目标:培养能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和推广,掌握多种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制学历:三年制大专主干课程:设计造型基础、装

  • 中专学校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工艺品)怎么样,好不好?

    6楼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产品艺术设计(工艺品)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与现代设计理念,掌握传统工艺制作技法和现代设计技术手段,具备市场竞争能力的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制学历:

  • 中专学校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怎么样,好不好?

    7楼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产品艺术设计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专业代码:670102学制与招生对象:三年,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熟悉应用平面图形、三维图形及模型表达产品的设计方案,掌握产品造

  • 中专学校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日用品)录取分数多少分

    8楼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历史类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江苏专科批-物理类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江苏专科批-历史类国际商务江苏专科批-物理类模具设计与制造江苏专科批-物理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江苏专科批-物理

  • 中专学校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工艺品)录取分数多少分

    9楼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物理类智能光电技术应用江苏专科批-物理类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江苏专科批-物理类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江苏专科批-物理类模具设计与制造江苏专科批-物理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江苏专科

  • 中专学校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录取分数多少分

    10楼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历史类空中乘务江苏专科批-物理类物联网应用技术江苏专科批-物理类模具设计与制造江苏专科批-物理类国际商务((工业技术))江苏专科批-历史类国际商务江苏专科批-物理类城市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