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订单培养) | 2021 | 综合 | -/246(普通类二段)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综合 | -/158(普通类二段)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1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订单培养) | 2018 | 理科 | -/20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订单培养) | 2018 | 理科 | -/20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订单培养) | 2018 | 理科 | -/20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9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1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302(专科批) | /() | 
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符合制造企业职业素养要求,面向现代生产制造企业,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维护、技术改造、经营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8 | 
| 广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3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山东省单独招生试点院校、山东省“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本科助学自考试点院校、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学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工赋学堂”项目建设学校。自建院以来,学院按照“文化凝聚”“规模扩张”“育人为本”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和合文化为中心的家文化建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建设、以班墨文化为重心的育人文化建设,坚持“质量高、有特色、服务强、影响大”的办学目标,牢牢把握“提质量、创特色、推改革”的工作主题,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现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拥有馆藏图书52.27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2亿元,固定资产总值4.3亿元。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来自山东、黑龙江、广东、福建、江苏、内蒙古、吉林、四川、青海等18个省份。
学院前身是山东省枣庄工业学校、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等三所老牌国家级重点中专,办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中叶。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它的护理、药学、助产等专业享誉全国;枣庄工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其机械制造、煤炭、电气类专业特色突出;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创建于2000年,其建筑类专业特色鲜明,为地方培养了大批建筑技术人才;滕州技工学校创建于1986年,于2005年合并到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三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办学资源和文化底蕴。2007年枣庄艺术职业中专,2010年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滕州分校,2011年滕州市第二职业高中三所职业学校先后并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进一步丰富了学院的办学资源。
学院紧贴鲁南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开设医药卫生、土木建筑、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与安全、电子与信息、文化艺术、财经商贸、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交通运输、食品药品与粮食、能源动力与材料等十三大门类50个高职专业,2个专科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药学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建筑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医药护养等3个专业群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开设22个中职专业,其中3个省示范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开设24个技工专业,其中7个高级技工特色专业、6个预备技师专业。建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2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2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5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人,“双师型”教师244人,现有省名师工作室6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青年技能名师4人、省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同时,聘任泰山学者、齐鲁工匠等67位专家为学院特聘兼职客座教授。校内建有6大实验实训基地,拥有239个实验实训室、2个高标准实训大楼、1个附属医院、3000余台新型计算机(承办全国计算机考试),学术交流中心加快建设,“滕州市汽车综合公共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入选枣庄市职教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项目。同时,建有140个校外实践基地。
学院秉承“兼爱至善、笃学励能”的校训,坚持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塑造“德厚技高能强”人才特色。近年来学生获得综合类技能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2项;行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省级特等奖1项。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科技服务活动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广受社会赞誉。50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展示才华、发展综合素质搭建了舞台。学院通过“奖、贷、勤、补、助、减”一系列奖助措施,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元化学生成长成才资助体系,为优秀学生、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国防教育特色凸显,“预定新兵连”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学院团委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集体。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逐步形成了集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技工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于一体的“一校四牌”办学特色,即“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滕州高级技工学校、滕州开放大学”,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开放大学二级管理,办学资源共享,“人、财、物”权属明晰、相对独立。目前,学院基于“一校四牌”的“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中技与高技、高技与技师”纵向贯通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中职与中技,高职与高技(预备技师)”横向融通培养基础逐步夯实,“做优高职教育、做强中职教育、做亮技工教育、做实继续教育、做大技能培训”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逐步明晰。学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扎实推进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俄罗斯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国立大学、日本和歌山YMCA国际福祉专门学校等战略合作,作为牵头单位启动建设中国—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洛钼校区,参与建设中国-缅甸职业技术学院万宝矿产校区,成功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
学院坚持“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指导课程化、就业管理规范化”,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先后与19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关系,成立了山东智能建造职教集团、枣庄(鲁南)医养健康职教集团、枣庄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枣庄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滕州职教集团等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先后与北京韦加无人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韦加无人机班”、与山东临沂天元集团举办“天元班”,与徐工集团、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国人民解放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武警天津总队医院等单位开展的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等就业模式,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日本和歌山国际福祉专门学校共建“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和“海外学生实习基地”,加入了“泰中教育联盟”“中马(山东)教育联盟”等交流平台3个,为学生提供了海外升学、就业的渠道。建校以来,学院培养了近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校园内建有人工湖、班墨园、图书馆、体育场、墨子书院以及多处人文景观,被评为“山东省花园式学校”“山东省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伙食管理先进单位”,是读书、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吃”:建有两处大型学生餐厅,一次性可容纳6000人同时就餐,“中国教育网”“山东省教育发布”先后转播了《带你领略舌尖上的枣科》餐饮微视频。“住”:建有11栋学生公寓,全部装配了人脸识别系统、智能控电系统、防疫测温系统,视频监控全覆盖,宿舍内配备有高速网络、高标准单人床、电脑桌凳等高标准生活设施,按照“一站式”改革理念,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打造了温馨公寓“家园印象”社区。“行”:校内有大型超市、浴室、美发厅、洗衣房、联通移动营业厅以及多家银行自助存取款机,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常德市人民政府主管、湖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的一所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德农业学校、常德卫生学校和常德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办学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在长沙建立的湖南农业学堂。学院在2006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次评估;2012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年成为湖南省来华留学生招生单位;2017年成为全国数字校园实验校和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2018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20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和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是国家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
学院占地1070亩,建筑面积3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90.6万册。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161(其中学院762人,附属第一医院399人),专任教师593人,高级职称286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41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7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4517人。
学院设有护理系、医学系、药学系、农业与经济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土建系、国际教育部、基础医学部、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教辅机构,开办高职专业30个,是一所集农林牧渔、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等专业大类为主的综合型职业院校。学院建有1家二甲附属医院和司法鉴定中心,设有高职教育研究所、桃花研究所、济世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恪守“砺志、笃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思路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各类高技能人才6万余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8年药品技术专业群、健康服务专业群、现代农林技术与服务专业群立项为省级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桃花种质资源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达到国家级水平,水稻研究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学院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湖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常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执行各省市专科(高职)批次计划安排,即高职专科批或专科一批、专科二批。
学生食堂共三个,宽敞明亮,南北风味俱全,实行刷卡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