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机械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25118 |
| 2020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0 | 25064 | |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8 | 28045 | |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28858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2 | 30485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机械工程 | 2021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26723 |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6 | 28627 | |
| 机械工程(“中高计划”中澳2+2)(中澳合作办学) | 535 | 75730 | ||||
| 机械工程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85 | 35459 | |||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7 | 28043 | ||||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32429 | |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6 | 29842 | ||||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2 | 32429 | ||||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6 | 30715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1 | 30032 |
一、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都有赖于机械工业为其提供装备。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机械产品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了较大突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近年社会对来机械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已排在所有行业人才需求中的首位。培养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是实现我国机械工业发展规划的需要。
现代机械工程专业涉及服务领域广阔而多面。主要包括有五大服务领域:研制和提供能量转换机械;研制和提供用以生产各种产品的机械;研制和提供从事各种服务的机械;研制和提供家庭和个人生活中应用的机械;研制和提供各种机械武器。总之,凡是使用机械、工具,以至能源和材料生产的部门,无不需要机械工程的服务,因此现代机械工程专业是社会需求很大的一个行业,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河北已加快了建设经济强省发展规划的实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首都经济圈已经纳入国家规划,冀中南地区也列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坚持下大力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形成具有区域性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明确提出了,要把河北省建成制造业强省。强调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使之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要将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高档基础零部件、新能源设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工业机器人、现代制造服务和再制造等作为河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国内、省内的机械工业企业已广泛使用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制造设备的大规模自动化,使企业急需一大批具备扎实的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跨学科、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这就对培养“复合型”的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机械工程专业正是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以“大工程,大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机械工程宽口径、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才为目标,本专业学生具备运用机械、液压、PLC或单片机等先进制造及控制技术手段从事产品创新设计、科学研究、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从事各行业相关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设备操作、过程控制、物流自动控制,机电设备的调试、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从事工程机械的质量检验及市场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可从事高等学校专业课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是企业紧缺的高新技术专业。按照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是广泛需求的机械行业的高级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本专业在形成已有20余年,通过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发展。本专业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6人,实验师1人,助教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5人,其中 “双师型”教师占36.3%。本专业坚持选派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学习深造或短期培训,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有6名教师到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进行交流学习,带回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方向。
【教学条件】
根据机械学科教学实验要求,机械工程系现设有一个综合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达4763平米,固定资产1400多万元。机械工程系每专业都有多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很好地满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此外与金刚集团、石家庄链轮总厂、长城集团等大中型企业构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另外本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丰富,能够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在生产企业、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事机械设备设计、生产制造、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具有机械产品工艺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力学、机械学、工程图学、工程机械构造与设计方法、工程机械制造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电液伺服控制技术的能力
(3)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的经济理论和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4)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运算、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以及具有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5)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工程经济观点,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
(6)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四、主干课程
本专业课程更注重机械加工工艺规划、数控加工技术、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掌握,构建了由通识平台课、学科平台、专业必修课、专业选定选修课、专业开放选修课和综合素质课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1.专业主干课程
(1)强调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包括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控制工程、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
(2)注重专业技术、基本能力培养:包括现代数控装备及设计、产品设计、机电传动控制、PLC技术及应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单片机技术等课程;
(3)重视基本手段、方法运用: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三维造型技术等课程。
2.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教育实习、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制造装备与自动化技术技能实训、机械项目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等。
五、就业与深造
【就业形势】
近几年,国家加大力度强化装备制造业,鉴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也供不应求。其中,高端复合型机械工程人才更为紧缺,不但需要了解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等流程,同时还需要懂得企业管理、人力资源、质量管理、设备物流、成本控制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然而,从我国现有的人才体系来看,机械人才总体素质仍然不高、高端技术岗位员工依然十分匮乏。要想真正提高中国机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高素质人才做起。因而,未来机械人才的热门标准将会有所提高,具有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机械人才更加受到企业的欢迎。
机械工程专业是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以“大工程,大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机械工程宽口径、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才为目标,是河北省乃至全国紧缺的高新技术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将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广泛需求的机械行业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运用机械、液压、PLC或单片机等先进制造及控制技术手段从事产品创新设计、科学研究、生产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从事各行业相关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设备操作、过程控制、物流自动控制,机电设备的调试、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从事工程机械的质量检验及市场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可从事高等学校专业课理论及实践教学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相关设计研发企业、机械加工企业、机电产品销售公司、设备维护维修等各类企业中从事机械产品制造、机械产品设计与研发、设备维护维修、工艺规划、企业管理、企业调度、机电产品销售等相关工作。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机械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质量工程师,设备售后技术支持等岗位。
【深造方向】
攻读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电技术等方向的研究生。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机械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 重庆 | 机械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5 |
| 海南 | 机械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4 |
| 广西 | 机械工程(492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7 |
| 广东 | 机械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1 |
| 湖南 | 机械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7 |
| 河南 | 机械工程(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7 |
| 江西 | 机械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 福建 | 机械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2 |
| 安徽 | 机械工程(492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5 |
| 黑龙江 | 机械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24 |
| 吉林 | 机械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0 |
| 辽宁 | 机械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2 |
| 山西 | 机械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40 |
| 河北 | 机械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20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中有老一代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世恩、荣高棠等,有著名爱国主义学者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等,有两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李树深、贺泓等,也有许绍发、蔡振华等一批体育界精英。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是我校著名校友。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6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
学校于2011年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新校区占地1829亩,馆藏图书31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7 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69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7人。在职教职工中,正高职人员421人,副高职人员100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208人次,博士研究生导师20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66人,其中校外实践导师229人。在校本科生25135人,在校硕士研究生5242人,博士研究生518人,成人教育学生11090人。
学校现设25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有本科专业93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个、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4个。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北省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有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7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名师25人。近年来,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以学分制、顶岗实习支教、大类招生培养为重点,推进本科教学三大基础性变革: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满足学生自我设计和自主发展的需求。构建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三教并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整教师教育体系。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深入开展,有效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此项工作曾两次作出批示予以推广;2013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校视察工作时,对学校在基层锻炼学生的做法和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人生选择给予了高度评价。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强化通识教育。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初步形成四种培养模式,构建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6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院校,被评为“河北省首批创业就业众创空间”;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双创’示范基地”。
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发改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委托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类项目等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孙大业院士课题组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蒋春澜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进入“全国百篇优博”行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辞书奖、鲁迅文学奖等。在Science、Nature、Cell、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协同创新。已建成“细胞信号与环境适应”、“数字教育”、“燕赵文化研究中心”三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燕赵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入选河北省首批新型智库;组建了河北省数学研究中心、移动物联网研究院、泥河湾考古研究院、畿辅学研究中心、县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评估中心、AR重点实验室、晏梁学智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25个国家的92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正式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教师交流、学生互换、网络课程、科研合作和国际引智等方面和200多所国外大学开展交往,办学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接收单位,每年有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国际学生600余人在我校就读本、硕、博学历教育和长短期汉语语言教育。已建成2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合作建设了1所葡中双语高中、1所海外学院、2所海外预科学院,向20多个国家选派了汉语教师志愿者,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组建了秘鲁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和新西兰研究中心,着力构建区域研究平台。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工作”的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基层党建红旗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等称号。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并在2020年顺利通过复查,继续保留称号。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校上下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推动内涵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不懈奋斗。
河北师范大学拥有第一餐厅、第二餐厅、美味餐厅、百味餐厅、清真餐厅等,承担着为全校师生提供饮食保障与服务的重要职责。
饮食服务中心现有员工380余人,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模式,中心从自身制度化建立入手,建立健全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集中采购机制与规范,加大日常的监控检查力度,将食品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餐厅、第二餐厅主营基本大伙,每餐供应品种100个以上,花色品种以石家庄当地一日三餐的家常主副食为主,兼顾川、鲁等外省风味,并随四季节令调剂。严格执行学校和省教育厅关于高校食堂的系列政策,全面凸显高校食堂的公益性质,切实维护广大师生正常就餐权益和校园稳定。
美味餐厅、百味餐厅为地方特色和风味小吃餐厅,服务对象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和教职工,以满足广大师生更高的需求为目的。每餐花色品种数量须在300个以上,主要致力于满足广大师生更高的、多样性、个性化的就餐需求。同时,美味餐厅设有雅间,可提供宴会接待服务。
成都理工大学是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有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887亩,校舍建筑面积144.7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是读书治学的美好园地。
成都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创办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此后历经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的历史时期,2001年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组建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建设发展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2001年成都理工大学组建之际,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2008年学校在512汶川地震中作出突出贡献,温家宝总理勉励“一定要把成都理工大学办好”。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9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有4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学校先后入选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
回望过去,成都理工大学矢志报国,上下求索,风雨兼程,耕耘不辍,为社会培养了26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专家和管理人才,其中有两院院士5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
成都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为主,以地质、石油、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土木、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为特色,经管文法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成都理工大学有66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其中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学校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学校。拥有各类国家级一流课程11门,各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4门。
成都理工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6388人,其中本科生30392人,研究生5996人。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1个产业发展研究院。另有1所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教职员工3608人,其中,有教授(级)442人,副教授(级)776人。截至2022年3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和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和入选省级人才计划486人次,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人次,获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现有自然资源部、教育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和四川省的科技平台30个。学校参与了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学校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3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成都理工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攀科技创新高峰。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各项奖励99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成都理工大学现与成都市在校内共建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藏世界知名“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等6万余件标本。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65.9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6个,电子图书262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档案管理达到“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标准。学校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6种,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种、CSCD收录期刊2种、科技核心4种。学校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馆”等平台。
成都理工大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项目实施单位。现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4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前,成都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部、省、市、校共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平台上,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力登攀,为全面建设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加分政策
学校认可生源所在省份的加分政策,以加分后形成的特征分作为录取和专业安排的成绩依据。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力学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力学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工程力学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力学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工程力学

成都理工大学应用统计学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统计学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统计学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应用统计学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统计学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质学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质学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地质学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质学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地质学和机械工程录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球化学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球化学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地球化学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球化学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地球化学

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行星科学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行星科学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行星科学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行星科学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行星科学

成都理工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空间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空间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球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球物理学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地球物理学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球物理学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成都理工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

成都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和机械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机械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机械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机械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