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郑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北京化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物流管理 | 2018 | 理科 | -/589(本科一批) | /() |
| 物流管理(国际) | 2018 | 理科 | -/410(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国际) | 2018 | 理科 | -/307(专科批) | /() |
| 物流管理(国际) | 2018 | 文科 | -/467(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国际) | 2018 | 文科 | -/371(专科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7 | 理科 | -/562(本科一批) | /() |
| 物流管理(国际) | 2017 | 理科 | -/405(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国际) | 2017 | 理科 | -/323(专科批) | /() |
| 物流管理(国际) | 2017 | 理科 | -/300(专科批) | /() |
| 物流管理(国际) | 2017 | 文科 | -/423(本科二批) | -/583(本科一批) |
| 物流管理(国际) | 2017 | 文科 | -/323(专科批) | -/583(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南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5000元/年;包含专业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4 |
| 云南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1 |
| 贵州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3 |
| 四川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4 |
| 广西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5000元/年,包含专业: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4 |
| 湖南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收费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5 |
| 湖北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0 |
| 江西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3 |
| 福建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 安徽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5000元/年;含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7 |
| 黑龙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2 |
| 山西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5 |
| 河北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4 |
“物流管理”是教育部2012年最新设立的一级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下设的本科专业,我校从2012年开始全国招生。“物流管理”于2010年在我校率先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学科方向招生,目前已有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校就读。
我们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等研究、物流业务运作以及物流管理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 。我校培养的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正是国家紧缺的人才之一。
本专业是学校划拨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国际化、信息化环境下从事现代物流服务的研究与管理及企事业的物流管理工作。厚基础,宽口径,以专业基础扎实,注重能力培养为主要特色。
本专业培养注重实践教学,学校划拨专项资金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实验室,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及相关软件,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实践学习环境。同时还设立专业实践、企业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经管类实验、综合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十分注重对学生管理素质的培养,通过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训练,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专业基础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化工基础、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分销渠道管理、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学概论、运筹学、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质量工程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风险投资等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高等数学、英语、线性代数、逻辑学、应用文写作、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化工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国际物流学、现代生产物流与仿真、采购与仓储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物流案例分析、数据分析与挖掘、计算机网络、决策理论与方法、化工安全工程等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
认识实习、专业实践、军事训练、企业资源管理沙盘模拟实验、社会实践、应用软件实践、经管类实验、综合实习、素质拓展与创新、毕业实习、毕业环节等实践课程。
我们努力将教师的科研工作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实现让科研带动教学。实施本科导师制,本硕连读、联合培养等培养模式。同时,本专业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参加与国外大学的交换生项目,我们已与法国图卢兹第一大学、图尔大学等学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
本科期间,学生可以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低年级萌芽杯启蒙科研、高年级挑战杯以及各类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学科交叉班等形式参与诸多科研活动。
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行业战略规划、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实现与维护、专业物流服务的管理及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运作管理与评价等工作。本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有四个年级,尚无毕业生。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北京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含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办学地点东/北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1 |
| 四川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包含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东北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 海南 | 理科试验班(分流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5 |
| 广西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5000元/年,包含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3 |
| 广东 | 理科试验班(非定向)(080702.电子科学与技术+070101.数学与应用数学+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020305.金融数学+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601.物流管理)(办学地点:北京市)(第一学年末专业分流)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3 |
| 江西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8 |
| 福建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含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分流专业为:1.金融数学;2.信息与计算科学;3.数学与应用数学;4.电子科学与技术;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9 |
| 安徽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5000元/年;含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8 |
| 黑龙江 | 理科试验班(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7 |
| 吉林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6 |
| 辽宁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6 |
| 山西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包含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8 |
| 天津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分流专业为:1.金融数学;2.信息与计算科学;3.数学与应用数学;4.电子科学与技术;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物流管理)(东/北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36 |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万余人,以及来自85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世界85个国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农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 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融合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国高校第39位。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7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
立德树人形成完备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校本部现有51个院系,117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通过国家级认证专业1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高校。学校被评选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百万校友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拥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15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28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尼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
与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62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和普拉特维尔分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格鲁吉亚设立孔子学院,在美国设立孔子课堂。学校是“中俄语言文化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发起成员,“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作为首批地方高校入选“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拥有微纳成型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癌症化学预防、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电子材料与系统等6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和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在2019年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中名列第37位。学校牵头组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打造郑大工程与技术服务品牌,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10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41个,开放床位数3.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全体郑大人将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秉持求是,勇敢担当,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强力推动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执行国家规定的加分政策,原则同意各省级招办加分和降分政策。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聚焦“四个面向”,努力构建“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学科体系。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6个本科专业(含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9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8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2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以来,学校有3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21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8.4亿元,其中竞争性科研到款相比2020年增加4200万元,获国内专利授权783项,国外专利24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学校把产学融合、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贡献。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近20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相继成立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4个、技术转移中心6个。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着力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6份,新增合作伙伴11个。建有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坚持以“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为重点,20项引智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在校长期任职的外籍专家共18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9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80余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继续推进“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30名优秀学生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赴境外进行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联合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5位老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
今天的北京化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深入实施“育人为先”“人才强校”“全球发展”“交叉突破”四大战略,打造更加卓越的“育人北化”“创新北化”“开放北化”“幸福北化”,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北化力量。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深造情况概述
2021年,我校就业育人工作成效明显,相关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上对我校就业帮扶工作予以肯定;“涵育军旅成才文化浸润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我校牵头策划并首批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材料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我校宋来新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委员;获评“2021年度高校就业最受欢迎奖”;获评“北京地区高校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评选最佳组织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获评北京市就业金课;光明日报就我校就业工作发表了题为“办实事、强特色、搭平台、促就业:北京化工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精准推进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报道。
全年共计举办专场宣讲会312场,其中因疫情影响与企业合作举办线上宣讲37场;共举办或参与举办专场和大型线上校园双选会32场、线下校园双选会18场,参加双选会的招聘单位共计7700余家,保证就业信息充足有效,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面,深耕细作“互联网+就业”模式,加强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指导活动184场,为毕业生挖掘精品网络就业指导公开课资源79门,累计参与毕业生超过6000人次,覆盖全体毕业生。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155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42.40%,其中考取本校研究生833人,考取外校研究生607人,二学位116人;共有291人选择出国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7.93%。升学深造总人数为1847人,比例为50.33%。
读研保研
主要升学院校: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
升学比例:17~21年:38.28%,37.58%,37.01%,39.73%,42.40%
留学深造
主要留学深造院校: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利兹大学、热那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都柏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
留学比例:17~21年: 9.50%,9.79%,10.80%,9.34%, 7.93%
就业方向
我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占40.33%,其次是东部地区,占比35.42%;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占比38.11%,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服务业,占比16.16%;主要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国有银行、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
就业地域分布图:北京 占比40.33%,东部地区 占比35.42%,
西部地区 占比12.75%,中部地区 占比9.20%
东北地区 占比2.30%
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万华化学集团公司等。
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腾讯科技、小米科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比亚迪、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等。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委、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安全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税务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全球著名企业: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拜耳(中国)有限公司、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LG集团、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国内银行、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哈尔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京银行等。
研究生方向: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
留学方向: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利兹大学、热那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都柏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

北京化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

北京化工大学生物技术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

北京化工大学能源化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能源化学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能源化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能源化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能源化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能源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化学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化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化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化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化学和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北

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

北京化工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

北京化工大学法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北

北京化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

北京化工大学金融数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数学和物流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数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金融数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数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