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汉语言文学录取分数多少分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3-12 00:33:37 解决时间:2022-08-08 14:32

满意答案

一、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录取分数线
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
综合金融学(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7538837
综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8838222
综合审计学(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7038837
综合会计学(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8538222
综合金融科技(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8038222
综合金融工程(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7938837
综合财务管理(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8338222
综合数字经济(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7738837
综合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8538222
综合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方向(本科)方向)北京本科批-37038837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三、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99
软科(独立)
80
校友会(民办三类)
学校简介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是由教育部2004年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位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京津冀一体化核心区。在校生4000余人,下设四个学院,设有2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管、艺、文、理、工6个学科门类,形成以商为主,商艺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

2019年,金融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一流专业。

2018年,成为北京市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学校成为 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联合会)会员单位。

收费项目

学   费:69800元/年 住宿费8000元/年


通讯地址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路甲1号 邮编:101118
奖学金设置

学校设立了诺奖校长马斯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微留学优秀学生奖学金、本硕联合培养精英奖学金、雅思考试专项奖学金以及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每年有 25% 的学生获得优秀奖学金,有 35% 的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此外,学校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专门设立了单科学习成绩优异奖学金、文体优秀奖学金、科技学术奖学金,每年约 15% 的在校生获得单项奖学金。



毕业生就业

就业情况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校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坚持“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增强服务意识,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高就业的工作质量。

1、全方位就业管理体系

遵循教育部和市教委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学院构建了党政一把手及各系主任对院、系就业工作负总责,“领导主抓、就业指导办公室统筹、以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逐级落实责任制,将毕业生就业状况纳入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形成服务—指导—管理”一体化的就业模式。 

2、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

为保障就业信息的及时准确,学院投资建设了专用机房,开设了就业指导网站,与北京市教委、市人事局及主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链接,网站主页设有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择业技巧等专栏,实现远程“面试”与网上“双选”,登陆查询快速便捷。学院还建立起毕业生短信群发系统,以最快的时间向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

3、就业指导与服务管理

学院重视就业指导“全程化”建设,努力完善各年级科学、系统、规范的就业指导体系。开设“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必修课,进行系统指导,提供实习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连接。学院建立应届毕业生就业档案,制作毕业生推荐手册,邀请就业指导专家讲座,举办“成功企业家”讲坛,出版《就业指导报》,组织专场校园招聘会,深入班级进行政策宣讲,搭建起校企合作的平台。

学院还成立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协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有力促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4、毕业生去向

我院毕业生在干部录用、考研等方面与一、二批录取的本科生所享受的待遇相同,毕业生依据国家政策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2008年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除部分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为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以及出国留学外,其余学生就业单位有外交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矿业研究总院、北京市地税局、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审计局、中国银行、北京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中铁十六局集团、中实集团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中,以中国银行为例,一次性招收我院毕业生高达70余人,并且我院金融专业学生单子惠在面试中获得第一名。优异的就业情况使我院的优秀毕业生在新浪网上得到持续数月的报道。

   由于学院突出一线首任岗位能力的培养、求职技巧的掌握和适应能力强化,单个职业本领得到明显增强,毕业生专业能力与就业岗位契合度高,实际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好,多家用人单位连续来院录用毕业生,形成了以企业就业为主,金融、证券、保险、投资行业比例高、流向合理的就业局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中专 2022-08-08 14:32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