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北方民族大学 | 辽宁工业大学 |
|---|---|---|
| 软科(综合) | - | 290 |
| 校友会(综合) | 211 | 319 |
| 武书连 | 429 | 344 |
| 软科(民族) | 10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38 | 9312 | 412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19 | 12120 | 412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08 | 13878 | 345 |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 | 396 | 15868 | 34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12 | 3008 | 50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98 | 3964 | 430 |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 | 488 | 4804 | 43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01 | 15004 | 34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31 | 70210 | 336 | |
| 2021 | 联合培养 | 本科批 | 462 | 58902 | 336 |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446 | 64838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3 | 17868 | 456 |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520 | 16234 | 45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40 | 67022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6 | 17169 | 456 |
北方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综合性民族类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民族自治区的部委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尊重民族高等教育特点,坚持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是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提高毕业生就业力和就业率为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抓住加强就业指导、健全服务体系两个重点:开设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加大就业工作信息化力度,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制度,营造全员化就业工作氛围。把握三个环节:即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落实四项措施:一是继续实施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制定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奖励政策;三是设立10万元贫困毕业生就业援助基金;四是设立10万元大学生创业培育基金。同时,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到位、确保就业安全等方面予以就业工作充分保障。
辽宁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始建于1951年,历经“锦州工学院”“辽宁工学院”等发展阶段,2007年3月更名为“辽宁工业大学”。学校2013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获批辽宁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获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2017年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9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1年入选国家“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2021年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近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遍布全国各个省份,荣获“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和“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制度体系有保障
学校一直以学生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
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建立了完善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就业实习有基地
深入开展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产业集群的对接合作,与中铁集团、
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近百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就业实习基地,与省内外多地人
社部门建立校地合作关系。
·指导服务有温度
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必修课程。开通学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咨询服务,每年举办职场精英挑战赛、大学生创业竞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实践活动,提升求职能力,明确职业方向。
·求职面试有平台
学校充分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和信息平台,采取拓宽渠道、增加岗位、优化服务等措施,积极引进用人单位,每年举办线上、线下大中型各类双选会、专场宣讲会,努力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升学深造有空间
学校鼓励本科毕业生求学深造,近三年我校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均在13%以上。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共401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其中71人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占考取总数的1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