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 | 2021 | 理科 | -/201(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护理 | 2021 | 文科 | -/457(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护理 | 2020 | 理科 | -/200(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护理 | 2020 | 文科 | -/343(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护理 | 2019 | 理科 | -/204(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护理 | 2019 | 文科 | -/315(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护理 | 2018 | 理科 | -/194(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护理 | 2018 | 文科 | -/320(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护理 | 2017 | 文科 | -/268(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作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之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基本理论和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二、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 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技术、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 护理管理学、营养与膳食、人际沟通与护理礼仪等。
三、就业方向
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及护理管理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1 |
| 文科 | 457 | ||||
| 四川 | 护理(备注: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5 |
| 江西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1 |
| 文科 | 269 | ||||
| 河北 | 护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4 |
| 历史类 | 378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护理专业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护理理念和自我发展潜力,在各级医疗、预防、保 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初步社区护理、保健、预防、康复护理能力;
2.具备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元文化优质护理服务,与医护团队建立良好和谐关系 的能力;
3.掌握基本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基本技术,具有过硬的临床操作能力,具备对危重病人 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观察、评估与合理调整的能力;
4.掌握护理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国内外进展情况,具备知识更 新和技能创新的能力;
5.了解国家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伦理准则和职业纪律,尊重患者,维护病人或 群体的隐私及权利,具备健全体魄和健康心理素质:
6.了解循证医学理念,能够解决病患健康问题,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服务,评价 健康教育效果。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学基础、药理基础与用药护理、健康评估、基本护理技术、 成人护理(内科、外科)、母婴护理、儿童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基本护理和专科护理等实训。
在具有教学资质的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院等机构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护士执业资格证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护理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护理学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芜湖医院护士学校,先后历经芜湖卫生学校、池州卫生学校、安徽省计划生育学校等办学阶段。2012年3月升格为安徽人口职业学院,正式列入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行列。2017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经教育部备案更名为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隶属于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业务上接受省教育厅指导。学院是全国卫生计生事业和大健康产业重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人事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命名的全国先进集体,安徽省人口计生委授予的先进单位,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池州市第1至8届文明单位、池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学院为京东方集团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和人口学教学实践基地”、“全国卫生和计划生育职业化教育培训基地”、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职业教育联盟”牵头单位、安徽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安徽省“百姓生殖健康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职业化教育培训基地”、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安徽省青阳县九华黄精康养产业研究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
学院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学院占地面积521亩,校舍总面积11万余平方米。有可容纳200余名学生的多功能教室12间、标准多媒体教室60间,多媒体实验室10间,有3个标准的微机房、2个现代化语音室及1个150座的电子阅览室和精品课程录播室,1座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和1个400米的塑胶跑道标准体育场。馆藏纸质图书40万余册,电子图书403105册。院内建有临床护理、基础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及社会工作等8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各类实验室128间,院外实习实训基地60个。学院有一所100张床位的具备教学和医疗功能的二级非营利性附属医院,6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10余所“双主体育人”合作医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35人,院内专任教师184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49人,中级职称6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77人,“双师型”教师70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校级专业带头人20人,校级骨干教师25人。外聘兼职兼课高校教授、副教授及行业专家280余人。
学院设有护理系、健康服务系、医学系、医疗卫生技术系和基础部、思政部6个教学系部,开设护理、助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眼视光技术、职业健康安全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健康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与保健、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公共事务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20个专业。其中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护理、社会工作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为加快培养适应基层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健康人才,学院与多家医院合作开展护理、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和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1+1+1”的“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工作。
近年来招生人数大幅提升,生源质量稳步提高,生源结构明显改善。学院大力开拓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市场,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省市用人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同时与省内各市劳动就业部门长期合作,双向选择推荐毕业生就业,学生就业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学院加强国际合作,目前已与日本京进株式会社合作开设赴日护士就业定向班。近几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学生技能竞赛、5.12护士节、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大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现有文学社、摄影社、轮滑社等17个社团,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90余年风雨兼程,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和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主题、以特色发展为主导,围绕“稳规模、彰特色、强内涵、树标杆”的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高职院校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
邮编:247099
电话:0566-3388833
传真:0566-3388816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坐落在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池州市。
【人文积淀深厚】
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迄今近1400年。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曾住池州编著《昭明文选》,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诗仙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留下《秋浦歌》十七首等著名诗篇;晚唐杜牧曾任池州知府,所作的《清明》,让杏花村饮誉天下,清代贵池学者郎遂编撰了《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村志《杏花村志》。历代名人陶渊明、苏轼、岳飞、陆游等都曾驻足池州,并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同时还有 “中国戏剧活化石”贵池傩戏、“京剧鼻祖”青阳腔和东至花灯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佛文化、诗文化、戏文化、茶文化,享誉海内外。
【生态环境优美】
素以生态闻名,有“天然大氧吧”之称。市域内森林覆盖率近60%,全年大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5天,主要河流水质均在优、良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主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4%、绿地率38.4%、人均公园绿地13.1m2,环境质量在中东部地区首屈一指,非常适宜人居,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201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物产资源富集】
素称“江南鱼米之乡”,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茶叶、茧丝绸和速生丰产林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森林公园九华山,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等名山名水,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0余种,其中铅、锌、锑、锰等有色金属矿藏的储量居安徽首位,特别是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非金属矿品位高、储量多、开发加工潜力大,为华东地区之首,已初步形成了非金属矿新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具有池州特色的产业。
【交通区位优越】
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成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城市。16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铜九铁路和沪渝、济广、京台三条高速以及206、318两条国道贯穿全境,池州九华山机场建成通航,宁安城际铁路将于2014年建成通车,池州长江公路大桥2014年初开工建设,东(至)九(江)高速、望(江)东(至)长江公路大桥加快建设,池州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可常年停泊5000吨级船舶,是800里皖江外籍游轮、国内大型游轮进入皖南示范区的定点停靠码头,“水陆空”于一体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 4月,是一所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举办方安徽巨华科教投资有限公司专注教育事业发展,是安徽本土民办企业中较早从事教育事业的机构之一,公司办学实力强,为“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 进集体”“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
一、举办者概况
安徽巨华科教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安徽本土民办企业中较早从事教育事业的机构之一,除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外,先后举办了芜湖徽文中学、芜湖财经工业学校、上海巨智教育培训有限公司、芜湖市巨华职业培训学校芜湖巨功教育培训中心、上海杨浦区华智进修学校等教育机构,形成“中高职一体化贯穿、校内外多维度协同”的办学格局。公司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总投资16.18亿元,公司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安徽省民办学校先进单位”。
二、学校基本情况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民办非营利性高等职业院校,于2011年4月成立。建校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芜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持续增强,办学特色更加彰显。
学校现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28个高职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60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8120人。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紧紧围绕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芜湖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度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获批“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学校”“安徽省第二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2019年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办学水平受到社会高度肯定。
三、专业设置
学校目前开设28个高职专业和6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均含3-5个专业,专业(群)设置与区域和地方重点产业高度契合,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等大类专业为主,其他类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区域和地方产业发展状况,做到“3年一大调,1年一微调”,保证了学校专业(群)结构总体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师资队伍
学校专任教师460人,生师比为17.65:1;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为14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08%;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21%;“双师型”教师178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5.11%;兼职教师119人,占专任教师比为26%。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学校近五年累计立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并建立了“省、市、校”三级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依托皖江职教集团优势,搭建技术技能服务平台,推进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解决生产一线技术或工艺实际问题,近五年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760余万元,到2022年9月年均达到1000万元以上。同时不断强化社会服务职能,近五年年均培训数量达到在校生的2倍以上,共计5万余人次。
六、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909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4.06万㎡(2022年9月达到26.91万㎡,生均32.42㎡,达到职业本科设置标准);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4.63万㎡(2022年9月达到17.48万㎡,生均21.06㎡,达到职业本科设置标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55万元,生均10167元。图书总量83万册,生均102册,建有计算机图书信息系统。学校拥有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有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室12个,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11个,生产性(经营性)实训基地2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100余个。能够充分满足、有力支撑各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技术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