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21 | 理科 | 380/315(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测量) | 2021 | 理科 | 374/295(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21 | 文科 | 385/344(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测量)(堽) | 2021 | 文科 | 362/330(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20 | 理科 | -/296(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测量方向) | 2020 | 理科 | -/277(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20 | 文科 | -/310(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9 | 理科 | -/287(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9 | 文科 | -/317(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8 | 理科 | -/284(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8 | 文科 | -/313(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7 | 理科 | -/247(专科批) | /() |
| 工程测量技术 | 2017 | 文科 | -/290(专科批) | /() |
(广西优质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测绘技能,从事与水利水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市政建设、地籍房产管理等工程第一线有关的测量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核心课程:测量基础、AutoCAD、数字测图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线路测量技术、控制测量学、GPS测量技术、施工技术、工程概预算及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房地产测绘等。
就业方向:面向水利、电力、测绘、地质、矿山、土地、交通、城建、农林、冶金、工民建等行业的测量、施工单位,从事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的勘探、设计、施工、竣工、变形观测等测量工作。
就业岗位:初次就业岗位:测量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职业发展岗位:工程师、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公司经理。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西 | 工程测量技术(7000元/年,在长堤校区办学)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5 |
| 工程测量技术(数字测量与遥感)(7500元/年,在长堤校区办学) | 295 | ||||
| 工程测量技术(7000元/年,在长堤校区办学) | 文科 | 344 | |||
| 工程测量技术(数字测量与遥感)(7500元/年,在长堽校区办学) | 330 | ||||
| 云南 | 工程测量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3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测量学基础、 测量平差、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具备熟练的施工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施工放样能力,从事 工程建设规划及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阶段的测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地矿、国土、水利水电、城市建设等企事业单位,在大地测量、地籍测绘、房 产测量、摄影测量岗位群,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测绘的能力;
3.具备工程控制网布设、工程施工测量、变形监测的能力;
4.具备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产品质量检查与技术总结能力;
5.具备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验与维护的能力;
6.具备进行测绘项目管理等工作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地形测量、数字测图、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NSS定位测量、测量平差、摄影测量外业、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水准导线测量、测绘CAD制图、数字地形测量实习、控制测量实习、工程测 量实习、GNSS定位测量等实训。
在地矿、国土资源、水利水电、城市建设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工程测量员 不动产测绘员(含地籍测绘员和房产测绘员等) 海洋测绘员
地理信息采集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国土资源调查工程测量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与测量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国情监测导航工程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中国绿城、全国文明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一所以工为主,以水为特,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活校、和谐兴校”的发展道路,是一所“水电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出名、行业服务知名、国际交流有名”的创新型高职学校。
学院始建于1956年,原名南宁水利学校。1970年,更名为广西水电学校。2002年,升格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广西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及自治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1380余人,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航,部级科技英才领衔,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广西卓越学者和全国技术能手、广西水利首席科学家、广西TRIZ创新方法首席专家领军,由“名家+名师+名匠”组成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能力强的双师队伍。
学院开设有8个系2个教学部,开设55个专科专业、5个联办本科专业,覆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等八大专业群,全日制在校生逾2万人。建有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3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42个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生产性实训基地、308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打造了专业实践平台。
学院占地总面积约1100.13亩,分为长堽、里建两个校区,建筑总面积38376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职业氛围浓厚,教育设施先进,积淀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处处彰显人文关怀。
学院始终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办学主渠道。我们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500多家国内外龙头企业组建了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在“人才培养、技术合作、基地共建、员工培训”等诸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31个,共建八桂水利、百越电力等8个产业学院。
学院主动适应水利电力行业快速发展,依托学院国家级机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合作90项,授权专利127项;近五年,为水利电力行业开展农村饮水、节水灌溉等员工培训20000人次,在行业内形成强大影响力。
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协同企业“走出去”,服务企业海外高质量发展。为东盟国家开展技术培训4000多人次,输出设计规范以及教学标准15个。1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参与柬埔寨、越南、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利电力工程建设。
学院大力推动开放办学,派出200多名教师赴美国社区学院联盟、德国BBW应用技术大学、越南第二高级水利学校等开展国际职业教育交流。打造20余门双语课程,与柬埔寨、泰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定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师生交流及技能竞赛,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空间和开放式的活动场所。
建校65年来,学院培养了12万余名高技能优秀人才,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和电厂内外,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行业的大师工匠、知名专家和管理精英。有100多位优秀校友获得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广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和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现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共建,以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领导和管理为主,业务上由省教育厅指导。现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地矿局先进党委(连续10年)、合肥市双拥模范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等。
学院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安徽省地质职工大学,1997年1月更名为安徽省工业经济职工大学,2001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安徽省工业经济职工大学基础上改制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主校区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现有东区(合肥市梁园路1号)、西区(合肥市桐城南路410号)、半汤校区(巢湖市半汤镇花园街2号)共三个校区。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一万余人,占地531.39亩。现建成地质勘查、计算机、数控机电、旅游酒店管理、经济管理和海尔大学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等8个校内综合实训中心共113个实验实训室和121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建有1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首批示范职业资格与技能鉴定所、7个省示范实训中心及开放实训基地以及IT核心与认证课程研究所。
学院现设有8个二级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艺术学院、商贸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地质与建筑工程学院、珠宝学院)、1部(基础教学部)、1中心(实习实训中心)以及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心、安徽省地热能源勘查研究院等教辅科研机构。现设有57个高职专业,涉及工、经、管、文、艺5大学科,涵盖资源开发与测绘、土建、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安全、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旅游10大专业门类。现建有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其中,2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和22个省级重点、示范、特色、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及3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慕课”(MOOC)。
学院现有580人的高素质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高级以上职称182人,双师型教师2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80人,占37%。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常印佛为学院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院遵循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求进步、以质量创品牌,形成了鲜明的“三元融合”(行业、学院、企业或地质队)办学特色和“三个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证结合)人才培养特色。2007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39个一等奖、138个二等奖、109个三等奖,赛绩一直稳居全省76所高职院校前十位,2018年获全省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二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率年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满意率均在90%以上,学院招生就业始终保持着“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
学院传承弘扬地矿行业“三光荣” 精神(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培育出更富有时代特色和覆盖所有行业的“三业”品质(爱岗敬业、艰苦创业、建功立业),凝练出“明德、笃学、精艺、尚新”的校训。
学院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现与韩国、英国、爱尔兰、新加坡、泰国等国多所院校保持长期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与韩国韩瑞大学、明知专门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商学院、英国桑德兰大学合作开展“3+2”、“2+1”等形式的国际教育项目。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院等80多个企事业单位共建专业、共育人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0年,学院入选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首批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试点院校。学院进入了内涵建设的新阶段,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面向未来,学院人正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朝着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学院地址:合肥市梁园路1号(138路公交汽车终点站)
邮编:230051
http://www.ahiec.net Email:zsb410@163.net
招生咨询电话:0551-3639537、3636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