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最高/最低分) |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市场营销 | 2021 | 理科 | -/307(专科批) | -/248(专科批) |
| 市场营销 | 2021 | 文科 | -/470(专科批) | -/350(专科批) |
| 市场营销 | 2020 | 理科 | 387/318(专科批) | -/212(专科批) |
| 市场营销 | 2020 | 文科 | 485/455(专科批) | -/225(专科批) |
| 市场营销 | 2019 | 理科 | -/312(专科批) | -/214(专科批) |
| 市场营销 | 2019 | 文科 | -/457(专科批) | -/220(专科批) |
| 市场营销 | 2018 | 理科 | -/324(专科批) | -/208(专科批) |
| 市场营销 | 2018 | 文科 | -/414(专科批) | -/217(专科批) |
| 市场营销 | 2017 | 理科 | -/343(专科批) | -/217(专科批) |
| 市场营销 | 2017 | 文科 | -/364(专科批) | -/241(专科批) |
专业代码:630701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应用性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具备现代营销理念,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理论,独立进行市场营销活动,能胜任现代企业经营、促销、管理、策划等营销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与就业部门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产品(服务)销售市场开发、客户服务,策划、组织、执行产品和品牌市场推广方案、进行渠道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职业能力:
1. 产品销售能力。掌握订货、进货、发货的一般程序与要求;掌握合同法及有关法律的相关条款;能确定目标市场及重点客户;能列出客户可能提出的异议并确定排解异议的方法;能针对不同客户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与方法;能制订全面的销售计划并具备执行能力;能编写销售总结分析报告;掌握各类票据的功能、操作程序并能识别各类票据;能制订催款、防止坏帐的各种方案。
2. 公共关系能力。能确定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并明确公众的需求与特征;掌握各种公关传播方式的特征并能有效地选择传播方式;具备一般的演说、谈判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能正确处理与顾客、社区、政府部门、新闻媒介的关系;掌握处理顾客投诉事件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危机事件处理的原则、方法与程序。
3. 管理能力。能分析岗位特点并制订岗位目标与职责;能分析部门工作特点并制订部门工作目标与职责;能制订岗位流程与规范作业要求;能对新职员作入门操作的技术指导;掌握客户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能进行自我激励并提出激励员工的措施;能评估、考核、鉴定本部门员工的工作业绩;能完善部门规章制度,制订防范措施,纠正不良倾向。
4. 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能进行计算机安装、拆卸、配置;能使用常用的软件工具;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防治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知识和能力;具有计算机外围设备的使用能力;能熟练利用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具有运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的能力。
5. 市场调研能力。能分析不同区域市场的销售环境;能确定市场调研的目标与任务;掌握市场调研计划(方案)的制订方法;掌握收集市场信息与客户资料的方法与技术;能对各类信息进行全面整理分析;掌握市场调研报告的撰写方法;能组织、策划、实施市场调研项目规范地运行。
6.营销策划能力。能明确营销策划的目标与任务;掌握策划的程序与步骤;全面掌握本企业及产品现有的优势与劣势;掌握竞争对手产品及其营销策略的基本特征;掌握目标市场的基本特征;能准确分析本企业及产品存在的市场机会与威胁;掌握策划创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掌握营销策划书的撰写方法;能组织、策划、实施一般的产品和企业策划项目。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管理学实务、市场营销、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广告学理论与实务、商务谈判与推销技术、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实务等。
2. 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企业认知、办公自动化训练、市场调研实训、会计实训、销售实战等实训。
在各类生产型、服务型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高级营销员(四级)、助理营销师(三级)、助理商务策划师(四级)、网络营销师、会计从业资格证等。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市场营销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是学院骨干专业之一,开设于1994年,并于当年开始招生中专市场营销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现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马鞍山市师范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以优秀等次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2016年相继获准立项建设“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0年3月以A档等次通过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中期检查。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着眼于“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实施“一体两翼”(高职教育与教师教育两翼并行发展)、“同城错位”(与马鞍山其他职业院校错位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明显,“全员育人、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备,“集群发展、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基本形成,“全程实施、多样成才”的创新创业与就业教育特色彰显。经过60余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业已成为地方和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全日制在校生总数10845人,设有6个教学系部和12个行政教辅机构。开设专业47个,师范类专业9个、非师范(高职)类专业38个,分属11个大类(18个小类),其中省级特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占地面积18.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586.88万元,纸质图书46.26万册,电子图书4200GB。建有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09个,其中央财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3个,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2个。
现有教职工311人,专任教师28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6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01人,中级职称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18人,安徽省“双师型”教师139人。学校现有国家和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省级教坛新秀15人,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2个。
学校持续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产合作,推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软件与互联网学院、旅游学院、食品学院,持续探索政府指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的理事会办学模式。与马鞍山市下辖的三县三区签订了人才培养战略协议,与市信息技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食品产业等8个产业行业形成“产教对接”关系。面向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紧缺岗位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休闲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社区服务业、物流商贸服务业、食品加工产业等)发展需要,分别集群建设教师教育、计算机与软件、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社区服务与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经济管理等7个面向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群和1个面向现代加工制造业的食品加工专业群;按照“专业集群、资源共享、调控灵活、集约发展”的思路,打造公共课程、教学团队、实习实训与实验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启动了马鞍山市同城职业院校之间专业群的跨校建设。
学校荣膺全国先进师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五至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安徽省A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安徽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五年来,学校为安徽省输送毕业生9000余人,其中为马鞍山本地输送毕业生3500余人,主要服务于马鞍山市文化教育行业、现代服务行业、软件技术行业、食品加工行业,学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2.16%,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学校矢志“两个建设”“美好师专”奋斗目标,深入推进内涵建设,着力突破瓶颈性、关键性问题,对标达标、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影响力,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早日建成一所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第三产业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咨询电话:0555-8215015、18955530440
学校官方咨询QQ群:280952043
学校网址:https://www.massz.edu.cn/
招生网网址:https://zs.massz.edu.cn/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安徽省大江机械工业学校。1997年更名为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2003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校隶属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安徽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40多年来,在主管部门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代代国防职院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独立升格高职、荣赝全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院校”、安徽省首批(A档)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联合举办全日制专升本教育的四大历史性跨越!
学校是全国高职创新人才暨学科竞赛百强院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全国高校首家新时代工匠学院、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建设院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安徽省军工保密教育培训基地、安徽省技能竞赛标杆院校、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
学校建有机械技术学院、电气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等8个教学院部,开设专业30多个,基本形成以工为主、工经管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职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在校生9600多人。
学校现有教授和副教授近百人,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劳动模范20多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名师和大师工作室7个,省级和校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形成梯队,覆盖全部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中“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一批被誉为“金牌教练”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全省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共获得三等以上奖项460多个,助力学校一举进入全国高职技能竞赛成绩第一方阵。
学校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10多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和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6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万多元;多次被评为安徽省和六安市A类餐饮单位的学生食堂,环境幽雅、设施一流的学生公寓和设备完善的体育场馆,为广大同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党委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初步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迎新晚会和“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国旗护卫队、“五四”青歌赛等,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30多个学生社团和文体俱乐部,不仅极大丰富了同学们的第二课堂,也为他们尽情展示青春风采,提供了广阔的华美舞台。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超出全国高职院校5个百分点;自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对学校满意度开展调查以来,我校得分一直位列安徽省高职高专第一名,2020年更是跻身全国百强。立德树人的丰硕成果,不仅赢得了广大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国家和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
学校始终把办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的作用,先后与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深度合作。按照《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章程》等制度规定,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等每一个环节,都由校企双方共同论证;经常邀请企业工匠大师和优秀校友来校授课交流,定期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加强锻炼;有计划安排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并实行校企双辅导员制度,初步建立起校企顶岗实习“双选会”+预就业的先进模式。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了“四层级”、“三覆盖”的技能大赛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校企深度合作,有力确保了学校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校始终把国防特色作为品牌优势。作为安徽省军民融合系统唯一一所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军工文化始终是校园文化最亮的底色、人才培养的最大特色。多年来,在校园内先后建起军工魂主题雕塑、国防教育体验馆、坦克、雷达、集束导弹发射车等大型军械实物展;在机械加工、船舶制造、焊接技术等,具有军工行业特色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的输送上,在军工保密教育培训和学生携笔从戎奔赴军营方面,无不彰显了学校国防军工人才培养培训优势。回眸40多年来的艰辛创业路,一代代国防职院人,正是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感召下,不断培育和践行“军魂育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和“厚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培养了数以万计奋战在国防军工系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前线的国防学子,正是他们的星光闪耀,为我校赢得了安徽军工“黄埔军校”的至尊美誉。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安徽国防职院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胸怀两个大局,继往开来,扎实苦干,为建设美好安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数据截至2021年6月)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在校生享受优惠待遇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根据国家有关学生资助政策规定到入学户籍所在地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2、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比一次,奖金金额每人8000元。
3、励志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比一次,奖金金额每人5000元。
4、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比一次,受助金额2000至4000元不等。
5、学院奖学金:学院设立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奖学金每年评比一次,奖学金一至三等奖学金,奖金额度分别为1000元、600元、400元,获奖面达25%。
6、勤工助学:学院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组织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以补贴学生生活费用,
7、就业安置:毕业生由学院负责安置就业。
8、继续深造: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专升本”高考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深造。
9、学院根据教育厅的有关规定和市场需求,允许学生入学后根据个人意愿在同科类调整其它专业。
我院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作为检验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保障有力。就业办与各系通力合作,狠抓落实。近三年来就业率均在99.38%以上,其中2009-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9.73%、99.19%、99.20%、99.7%,稳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我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为根本,系统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积极为毕业生到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就业,到基层任职,鼓励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应征入伍、专升本对口考试等搭建就业平台,为每一个毕业生推荐安置就业。形成了就业领域广泛、就业渠道畅通,供不应求的就业格局,取得了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薪水待遇高、毕业生满意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特色成效。
就业基地建设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学院建立了100多个稳固的毕业生推荐就业基地,形成了以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企事业单位为依托、本省大中型企业为基础、“长三角”和“珠三角” 等发达地区为核心的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中央驻皖及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单位主要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所属各单位等;省内大型企业有:芜湖海螺型材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安徽中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格力电器(合肥)公司、长江精工集团公司、马鞍山星马汽车集团公司、铜陵三佳集团公司等等;省外企业有:上海旭恒铁工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德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昆山联德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中马机械有限公司、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豪爵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浙江立欧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曙光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等。
中央驻皖及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单位主要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中国一航皖安机械厂、中国一航合肥天鹅制冷有限公司、中国一航安徽江淮航空供氧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及安徽军工集团所属的安徽神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东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红星机械有限公司、安徽方圆机电有限公司等。
省内大型企业有:
芜湖海螺型材科技有限公司芜湖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双翼机电实业有限公司、江淮汽车集团公司、合肥华林磨具有限公司、安徽合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安徽中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格力电器(合肥)公司、安徽美芝制冷有限公司、合肥润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长江精工集团公司、马鞍山星马汽车集团公司、铜陵三佳集团公司、六安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等。
省外发达地区主要企业有:
上海旭恒铁工机械有限公司、上海德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博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耀集团(上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上海名古屋刀具有限公司、上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昆山联德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中国联建(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五龙控股有限公司、浙江中马机械有限公司、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豪爵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浙江立欧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曙光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