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2 | 本科批 | 471 | 普通类 | 568 | 16312 |
| 2022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71 | 普通类 | 597 | 10947 |
| 2022 | 本科批 | 471 | 普通类 | 603 | 9991 |
| 2022 | 本科批 | 471 | 普通类 | 611 | 8802 |
| 2022 | 本科批 | 471 | 普通类 | 617 | 7995 |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经济学类(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金融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法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纺织类(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英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临床医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五年 | 2 |
| 预防医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五年 | 1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工商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物流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 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 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 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 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 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需 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 还应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 感,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热工、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 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个人 能力和专业素质,能进行能源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相关制造,具有集成 创新的能力;
3.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 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
4.具有在能源动力类企业的初步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 时掌握并应用相关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 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热科学基本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设计基本知识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电工学、控制理论)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流体力学(56学时)、传热学(56学时)、工程热力学(56学时)、燃烧基本原理 与建模(24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机械制图及CAD基础(24学时)、电工电子学(72学 时)、自动控制理论(32学时)、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64学时)。
示例二:工程流体力学(A)(72学时)、传热学(72学时)、工程热力学(72学时)、燃烧理论 基础(1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自动控制理论(72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 学(48学时)。
示例三:流体力学(80学时)、传热学(60学时)、工程热力学(75学时)、燃烧学(30学时)、 机械原理及设计(90学时)、工程图学(90学时)、电工电子(90学时)、自动控制原理(30学时)、 工程力学(12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热工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 实验)、能源与动力相关方向的专业实验(如燃烧学实验、热工控制与测试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适应青岛市和山东省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设计和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商业思维模式的背景下,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立足于青岛市和山东省经济发展,致力于培养管理能力与IT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本专业依托于国家级文科实验中心,建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InforERP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实验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专业借助优秀的学科平台和教师队伍,建设有“青岛大学数字化创新研究中心”和“青岛大学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经济研究所”,在科研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专业主干学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本专业主干课程有管理和信息技术两大类课程。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信息资源管理等。信息技术类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商务智能和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系统分析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编程等。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青岛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科教育始于1993年,迄今已培养本科毕业生1200余名,他们分布在多个行业的信息化相关领域,主要包括:IT行业(如SAP、用友、金蝶等ERP软件公司和咨询公司);大型制造企业(如海尔、海信等的信息技术部);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的信息技术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信息化政策研究部门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具有管理科学背景,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在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制造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物流企业等从事物流系统优化与运营管理、供应链设计与管理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原则,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和设计能力。本专业主干学科为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交通运输。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管理统计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工程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生产与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综合实验。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可从事制造、商贸流通、物流、交通运输、港口航运等工作。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此外,学院开设了国际商法、国际质量认证、国际贸易实务、国际企业管理、绩效考核与薪酬设计等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在各类工商企业、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为创新创业提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完善知识体系的人才。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素养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的管理人才;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发掘并培育具有内在创业动力的优秀潜在创业者和合格的企业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互动共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本专业主干学科为工商管理。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工商管理专业属于一级学科,毕业生就业范围广,社会需求旺盛,择业机会多,适合在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银行及政府机关等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生可以继续攻读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本科分为英语和英语教育两个专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分三年制学术学位硕士和两年制专业学位翻译(口译、笔译)硕士。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英语语言文学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突出翻译方向办学特色。主干课程有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口语、语音、听力、视听、泛读、英美报刊选读、写作、学术论文写作、英汉汉英翻译、口译、语言学概论、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事于翻译、教育、科研、出版、外交、外贸、外事、国际商务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设置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学术学位)、英语语言文学(学术学位)和翻译硕士点(专业学位)学位点,并且设有青岛大学 “特色专业”、“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

青岛大学海南能源与动力工程录取分数线为609分(综合)。青岛大学海南能源与动力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能源与动力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青岛大学海南能源与动力工程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能

青岛大学海南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录取分数线为608分(综合)。青岛大学海南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

青岛大学海南金融学录取分数线为606分(综合)。青岛大学海南金融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金融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青岛大学海南金融学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金融学本科批普通类四年1金融学专业

青岛大学海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录取分数线为605分(综合)。青岛大学海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综合本科批普通类青岛大学海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

青岛大学海南经济学类(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录取分数线为595分(综合)。青岛大学海南经济学类(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经济学类(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青岛大学海南纺织类(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78分(综合)。青岛大学海南纺织类(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纺织类(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青岛大学

2022年青岛科技大学海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青岛科技大学海南省录取分数线(2022)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排名省控线专业组选科要求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8113

2022年青岛大学海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青岛大学海南省录取分数线(2022)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排名省控线专业组选科要求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1779954

2022年青岛科技大学海南录取分数线:综合最低分为558,最低位次为18389;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海南招生计划:(1)综合的专业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安全工程、工业工程、物流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

2022年青岛大学海南录取分数线:综合最低分为568,最低位次为16312;2021年青岛大学海南招生计划:(1)综合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预防医学、经济学类(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临床医学、物流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