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毕业生须年满15周岁。
2、报考高级工、预备技师的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须年满17周岁。
3、新生报名表须由学生本人填写,他人不得代填。
报名注意事项1、初中生须持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份,高中、中专、中技等毕业生须持身份证及复印件一份、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到学院招生就业.处报名。
2、登录学院官网或关注微信公众号“济宁工业技师学院”进行网上报名。
3、报名时须交书本费300元/年,住校生须交住宿费500元/年。
办学成果学院坚持“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工学一体、德技双高”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行“校企一体”、“工学一体”以及“技师+大学”等多元办学模式,与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市内外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订单,形成了“企业冠名、定向培养”、“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向社会输送全日制预备技师、中高级工3万余人,就业率在98%以上,累计培训在职职工、退役士兵、农民工等各类人员7万余人。
近年来,学院不断改革创新,率先全面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学习工作站建设、分组互动式教学法运用、“四师型”师资培养等方面全面创新;实施了以“工作职责项目化、业绩考核指标化、管理岗位契约化”为标志的项目主管制改革;推行班级企业化管理和工作站“6S”管理;拓展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冠名班等校企合作渠道,试行新型学徒制,创立“厂中校”、“校中厂”等新型培养模式。
办学成果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各届的高度好评,在全省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CCTV-4、《中国改革报》、大众网等多家媒体跟踪报道。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研究先进单位。
报名时须交书本费300元/年,住校生须交住宿费500元/年。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坐落在济宁市市区。学院占地1128亩,现有教职工682人,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与我校签订2018级机电技术应用和电子商务专业“三二”连读合作协议,获得山东省教育厅批准。
二、毕业生待遇:1、成绩合格发放全国承认学历的中专毕业证书和中级技能等级证书。
2、就业班学生面向济宁高新区及省内外知名企业推荐安置工作。
3、“三二”连读学生在我校学习三年直升对口合作高职院校攻读大学。
学校地址: 济宁高新区黄屯街道西浦路
报名要求:1、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高级乘务员专业年满16周岁(2002年9月前出生),男:1.73米以上,女:1.63米以上;其它专业年满15周岁(2003年9月前出生),男:1.65米以上,女:1.55米以上。
2、高级乘务员专业要求肤色好、气质佳、体型匀称、性格开朗、举止端庄,面部、颈部、臂部、腿部均无明显疤痕,中英文发音基本准确,听力正常;其他类专业形象无特殊要求,但需五官端正、口齿清楚、无精神病史、无传染病史、无慢性疾病。
特色专业介绍1.旅游服务与管理(高级乘务员方向)
我校2017年3月开办本专业,2018年元月份与上海天坤国际教育集团签定专业共建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了招生、教学、就业等系统化的培养体系。
适应岗位及就业方向:面向全国各大铁路段从事高铁动车组乘务员、餐吧员、安检、站务等。
教学设施完备。学校建有教学楼、艺术楼、科级楼、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等教育教学设施,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有塑胶跑道操场和400米标准操场各1个。加大对幼教专业必需的实训设施设备投入,现有数码钢琴房2座(112架)、琴类练习房100余间(有钢琴150架)、木质地板舞蹈练功房3口、体操练功房1口(300m2)、美术活动室4口、学生计算机房4口(计算机210台),语音室2口。所有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施,图书馆藏书5万余册(含电子图书),期刊300余种。另外学校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10余处,完全满足学生见实习需要。
办学实力兖州校区的前身是1907年建立的“山东滋阳初级师范学堂”和1930年成立的“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培养出了大批革命志士和合格的乡村教师,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和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和珍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改革开放后该校发展较快,以幼师教育见长。于1980年创办幼儿教育专业,三十余年来,从未间断,历史如此之长久,鲁西南唯此一家。兖州校区已为社会培养了4000余名幼儿教师,他们大多成为济宁市幼教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该专业现为济宁市重点专业。
进入新世纪,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前瞻性地提出了“办学层次专科化、内部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学校“三化”发展目标和“引高校之风,扬中师之长,创曲师特色”的办学理念,团结带领广大师生不断开拓创新,改革进取,实现了由百年老校向现代化名校的转变。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专职教师280余人(含幼教专业理论及技能教师68人),其中省“特级教师”4人,济宁市“中青年专家”、“杏坛名师”5人,省市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18人,获得硕士学位教师50余人。现有国家级健身教练和国家一级健美操裁判2名,国家级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5名,省市舞协、书协、美协会员9名,济宁市音乐协会员5名,济宁市舞协会员3名。教师共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6部,完成省市级课题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