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202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重庆录取分数线与最低排位?(招生计划人数、学费)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1-10 11:36:31 解决时间:2023-01-07 15:48

满意答案

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护理学2022年录取分数线为522分(物理类,最低排位为32073)、522分(物理类,最低排位为32073)。物理类招生计划人数为10(学费:5000)、历史类招生计划人数为8(学费:5000)。
一、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护理学录取分数线
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 最低分 最低位次
2022护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2232073
2022护理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248596
二、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护理学招生计划2022
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学费
护理学本科批普通类四年105000
护理学本科批普通类四年85000
护理学类 护理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特色:护理学专业立足我校作为四川地区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办学特色及本专业作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的专业优势,在深入分析护理事业发展前景及专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凝练专业建设思路,形成了“中西融通,以文化人,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及“夯实西医、突出中医、强化实践、渗透人文、贯穿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培养适应国家及人民健康需求的中西医结合应用型护理人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初心与愿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西并重、强化实践,现已建成“学校-医院-社区-机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以“成渝两地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大型三级甲等医疗科研机构为主体,辐射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的临床教学基地群。本专业在护理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建设、平台建设等举措,建立了护理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不断强化,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系统掌握现代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中医辨证施护及中医护理能力,能对服务对象实施全过程、全周期整体护理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我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中西医结合应用型护理人才。
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等。
专业主干课程:①医学基础课程:医学形态学(含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等;②护理专业课程: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等;③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护士人文修养(含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④中医护理课程:中医药学概论(含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含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外科护理学)、针灸推拿技术、杵针学、中医养生与食疗学等。
就业方向:国内、国际各级医疗机构(各级医院)、医学院校、科研院所、预防保健机构等。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
209
校友会(综合)
208
武书连
25
软科(医药)
学校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研究生44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

学校有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岐黄工程”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全国中医药创新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41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9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学校作为教材主编或副主编单位已完成 80 多部行业规划教材编写,主编人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三。在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评选中,3部主编教材获全国二等奖,副主编教材分获特等奖1部、一等奖1部、二等奖4部,获奖情况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

近五年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338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6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36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项,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科学技术将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

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学术科研及创新创业赛事奖项、志愿服务类赛事奖项、文化艺术类赛事奖项等170余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9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学校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省级中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直属医院3所,医联体联盟成员单位101所。

学校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届董事会,与5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是全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校开展国际教育与交流合作。学校设有“葡萄牙宝德分校” “南非分校”“加拿大分校”等;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在黑山、德国、白俄罗斯设有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在塔吉克斯坦建设“中国-塔吉克斯坦传统医药中心”;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

“十四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一轮“双一流”提速建设为核心,坚持“人才强校、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坚持“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强特色”发展路径,围绕“调布局、优结构、提效能、促创新”工作主线,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体系、传承创新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为重点,全面构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建设奋进、幸福、美丽、仁爱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


困难生资助办法
贫困学生入学后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贫困助学基金等。

 


通讯地址
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1166号
重庆的考生,你的分数线是否达到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你是否喜欢护理学这个专业呢?
  中专 2023-01-07 15:48

相关问答

  • 职中

    成都中医药大学吉林理科分数线,成都中医药大学吉林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1楼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吉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56理科最低位次为23733。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吉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95理科最低位次为22488。201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吉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09理科最低位次为22104。2018年成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辽宁理科分数线,成都中医药大学辽宁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2楼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辽宁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66理科最低位次为19934。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辽宁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71理科最低位次为17103。201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辽宁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47理科最低位次为26105。2018年成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内蒙古理科分数线,成都中医药大学内蒙古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3楼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内蒙古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06理科最低位次为33142。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内蒙古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50理科最低位次为28071。201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内蒙古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90理科最低位次为22610。201

  • 职中

    成都中医药大学山西理科分数线,成都中医药大学山西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4楼

    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山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72理科最低位次为17186。201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山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03理科最低位次为34652。2018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山西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13理科最低位次为32822。2017年成

  • 广州技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北理科分数线,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北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5楼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55理科最低位次为39718。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08理科最低位次为26325。201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河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92理科最低位次为20375。2018年成

  • 职中

    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理科分数线,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6楼

    201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44理科最低位次为12049。2018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28理科最低位次为15096。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11理科最低位次为14365。2019年天

  • 广州技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理科分数线,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7楼

    201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82理科最低位次为10178。2018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78理科最低位次为10964。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79理科最低位次为9797。2019年北京

  • 职中

    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护理学录取分数线?

    8楼

    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护理学录取分数线为549分(物理类)。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护理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护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护理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护理学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本科四年理学学士护

  • 中专学校

    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文科分数线,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文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9楼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54文科最低位次为9891。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36文科最低位次为11117。201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36文科最低位次为11669。2018年成都

  • 职中

    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理科分数线,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10楼

    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31理科最低位次为45145。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99理科最低位次为42565。2019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17理科最低位次为44167。2018年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