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法学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2 |
| 计算机类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2 |
| 林业工程类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3 |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2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2 |
| 车辆工程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2 |
| 环境工程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2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2 |
| 风景园林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1 |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2 |
| 园林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3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 | 2 |
培养具有生态学、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园林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管理及应用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植物学理论、艺术及设计理论进行规划设计艺术创作及表达、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与组织管理,从事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 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 础和综合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质,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 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 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 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大 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系统分析及技术工具的基本训练,掌握获取知识能 力、应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 专业知识;
2.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技术与工具;
3.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
4.熟悉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理论与应用前沿以及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下列专业核心课中,第1—5门为必修课,6、7、8和9四门课可以任选三门课,课 程名称和内容可根据各学校情况进行组合。
1.经济学;
2.管理学;
3.运筹学;
4.管理信息系统;
5.管理统计学;
6.信息资源管理;
7.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8.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9.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程序设计、运筹学、管理统计学、数据结构与数据 库、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应用系统等)、社会实践与实习(社会认知实践、管 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科研实践等)等多种形式。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具备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支撑业务流程高效运作、提供管理决策信息和提升组织竞争力的理论和方法,积累解决信息管理问题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经验和知识素养,并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进取、创新、独立、合作的意识以及博爱的人文精神。尽管本专业属于管理学学科,但倾向于招收热爱信息技术的学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数据仓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ERP应用软件与实施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具,同时熟练掌握管理学、市场营销、运作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编写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实施数据管理,进而获取竞争优势、整合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语言、JAVA语言与应用、网络技术、软件工程与测试基础、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ERP系统与实施、IT项目管理、管理系统模拟、管理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企事业、教育科研或行政单位,从事各种类型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咨询、运营、维护,IT项目管理,以及其他与使用信息技术支撑组织运行并实现组织目标的相关工作。
培养具备与车辆工程相关的机械设计、制造、控制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综合专业技能,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车辆设计、制造、控制的工程技术能力与管理服务能力的工程技术与研究人才。
培养掌握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评价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领域的实践与科学研究、设计、规划与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从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及相关工作的研究型和复合型人才。
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核心,面向机电一体化,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本知识与运用能力,能够在现代制造业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技术研究、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水土保持行业及水土保持学科发展需要,掌 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求 实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林业、水利、农业、公路、铁路、采矿、环境保 护、国土资源等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资源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土保持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 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管理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素质结构
(1)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 识和健全的人格;
(2)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 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 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农学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
(4)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2.能力结构
(1)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具 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 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协作奉献精神,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 能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3.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 科技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4)管理学知识:具有初步的经济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相关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
(5)专业知识:具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了解农林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 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与设计、水土保持与水 利工程技术、荒漠化防治工程技术、景观规划设计技术、现代信息管理技术、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技 术、生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等技术,熟悉我国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主干学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壤学、生态学。
核心课程:土壤侵蚀原理、水文与水资源学、风沙物理学、水土保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 学、林业生态工程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 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土壤侵蚀原理实验、水文与水资源学实验、地貌学实验、生态学实验、水土保 持工程学实验、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实验、林业生态工程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供扎实的法学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设有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专业实习等多项实践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和责任感;并与海淀法院、海淀司法局、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岗位。充分发挥本校优势,提供独具特色的环境法学教育,并设立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国有林场法律与政策研究所,积极参与国家生态文明法律和政策研究。
以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和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为目标,培养掌握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机械与设备、质量安全与营养评价、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等相关的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风景 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绿化、城乡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 发展、建筑设计等各类风景园林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风景园林的现场调查分析、空间规划设计、植物等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文字 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研、投资和 开发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自然科学、人文 科学和文化艺术基本素养,并掌握一门外国语;
2.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建筑学、城乡规划、生态、园 艺、地质、土壤、水文、地理、计算机应用、社会、艺术、管理等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融会贯通多学科 专业知识的能力;
3.掌握风景园林现场调研、数据分析与图文表达的方法技术,具备识别分析风景园林现状 问题的能力;
4.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风景园林规划、园林与景观设计的 基本实践能力;
5.了解风景园林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6.掌握风景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具有植物应用的基本能力;
7.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遗产及各类自然与人文风景园 林资源保护的基本能力;
8.了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技术标准;
9.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
核心知识领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知识,包括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等构成风景园林专 业知识领域的主干;园林历史与理论,包括古今中外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知识成为风景园林专 业的理论平台;风景园林技术,包括风景资源学、园林植物、园林结构、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成为 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支撑;建筑与城乡规划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 乡规划、旅游规划、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园艺、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构成风景园林专业的 拓展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景观学概论(34学时)、中外园林史(51学时)、建筑史(34学时)、风景园林文化与 美学(34学时)、风景资源与遗产保护(34学时)、景观游憩学(34学时)、设计基础(102学时)、 建筑设计基础(204学时)、建筑设计(102学时)、景观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城市规划原理 (34学时)、建筑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设计(136学时)、景观详细规划(136学时)、景观总体 规划(136学时)、风景区规划原理(34学时)、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生态学(34 学时)、园林植物与应用(68学时)、种植与生态专项设计(68学时)、建筑力学(51学时)、建筑结 构与构造(68学时)、景观工程与技术(68学时)。
示例二:素描基础(56学时)、制图基础(64学时)、造型基础(120学时)、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48学时)、中国园林史(24学时)、西方园林史(24学时)、生态景观规划(40学时)、风景区规划 (24学时)园林树木学(48学时)、园林花卉学(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6学时)、园林植 物景观设计(80学时)、风景园林建筑设计(160学时)、风景园林设计(176学时)、风景园林工程 (136学时)。
示例三:风景园林概论(16学时)、风景园林设计原理(32学时)、设计基础(156学时)、中国 园林史(32学时)、外国园林史(32学时)、园林植物基础(48学时)、绘画(72学时)、风景园林规 划与设计1-8(包含:场地设计、公园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区规划等)(共512 学时)、环境行为学(32学时)、形式认知与材料试验(16学时)、景观工程(48学时)、植物配置 (32学时)、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32学时)、景观生态学 (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实务(16学时)、风景园林管 理与法规(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习包括认识实 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户外建成与自然环境模拟、模型制作、GIS等。
修业年限:五年/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

2022年北京理工大学青海录取分数线:理科最低分为570,最低位次为221;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青海招生计划:(1)理科的专业有:工科试验班(机电)、工科试验班(英才班)、工科试验班(智能制造车辆精英班)、经济管理试验班(数字化管理方向)

2021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理科最低分数线为394理科最低位次为9019。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39理科最低位次为5316。2021年青海理科录取分数线及青海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青海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

北京林业大学2021年在青海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94分.北京林业大学在青海省录取分数线及最低分数线、最低位次(2021、2020)1.2021年青海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排名省控线理科本科一段普通类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一

2021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林业工程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工程、园林、工商管理类、车辆工程、风景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等12个专业。2021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录取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环境工程、林业工程类(按大类招生,第一学年统一进行基础教育平台培养,第二学年按专业方向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法学、园林、工商管理类(按大类招生,前三个学期按大类培养,第四学期按专业培养)、水土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械设

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园林、计算机类、环境工程、林业工程类、工商管理类、风景园林等9个专业。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

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类、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林业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园林、风景园林、本科预科班、环境工程、法学等10个专业。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

2022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录取分数线(2022)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排名省控线理科本科一段普通类-4533620335预

2022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录取分数线:理科最低分为412,最低位次为6812;2021年北京林业大学青海招生计划:(1)理科的专业有:工商管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风景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