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各专业排位:
1.统计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1114(需要考641分);
2.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普通类排位12274(需要考639分);
3.英语综合普通类排位12710(需要考638分);
4.地球物理学类(菁英班)综合普通类排位12350(需要考638分);
5.经济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3080(需要考637分);
6.地质学类(理科基地班)综合普通类排位13214(需要考637分);
7.地质学类(菁英班)综合普通类排位13507(需要考636分);
8.工商管理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4989(需要考634分);
9.计算机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4990(需要考634分);
10.数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5045(需要考634分);
11.地质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5143(需要考633分);
12.电子信息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5938(需要考632分);
13.地理科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6027(需要考632分);
14.土地资源管理综合普通类排位18284(需要考629分);
15.地质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8081(需要考629分);
16.自动化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7862(需要考629分);
17.应用化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8707(需要考628分);
18.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9635(需要考627分);
19.机械类综合普通类排位19722(需要考626分);
20.土木类综合普通类排位20156(需要考626分);
21.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地球科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1118(需要考624分);
22.地质类(能源)综合普通类排位21690(需要考624分);
23.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普通类排位21613(需要考624分);
24.测绘类(测绘)综合普通类排位21575(需要考624分);
25.材料类综合普通类排位21910(需要考623分);
2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综合普通类排位22929(需要考622分);
27.应急管理综合普通类排位22646(需要考622分);
28.海洋科学类综合普通类排位26831(需要考617分);
29.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2740(需要考610分)
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专业浙江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浙江 | 统计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1 | 11114 |
| 思想政治教育 | 639 | 12274 |
| 英语 | 638 | 12710 |
| 地球物理学类(菁英班) | 638 | 12350 |
| 经济学类 | 637 | 13080 |
| 地质学类(国家理科基地班、国家拔尖计划班) | 637 | 13214 |
| 地质学类(菁英班) | 636 | 13507 |
| 工商管理类 | 634 | 14989 |
| 计算机类 | 634 | 14990 |
| 数学类 | 634 | 15045 |
| 地质学类 | 633 | 15143 |
| 电子信息类 | 632 | 15938 |
| 地理科学类 | 632 | 16027 |
| 土地资源管理 | 629 | 18284 |
| 地质类 | 629 | 18081 |
| 自动化类 | 629 | 17862 |
| 应用化学 | 628 | 18707 |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627 | 19635 |
| 机械类 | 626 | 19722 |
| 土木类 | 626 | 20156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地球科学类) | 624 | 21118 |
| 地质类(资源能源) | 624 | 21690 |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624 | 21613 |
| 测绘类(测绘与信息类) | 624 | 21575 |
| 材料类 | 623 | 21910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 | 622 | 22929 |
| 应急管理 | 622 | 22646 |
| 海洋科学类 | 617 | 26831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610 | 32740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应急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定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安全意识和国际视野,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应急管理理论知识,能够在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从事应急管理实际工作,并擅长风险沟通和应急预警、风险识别与评估、事故灾害防治、应急决策、应急处置和救援、恢复与重建、社会舆情分析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公共管理学、应急管理概论、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灾害学与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社会心理与行为基础、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系统工程、系统动力学、应急管理法制、风险辨识与评估、应急工程管理与方法、应急沟通与舆情管理、应急管理信息技术与系统等。 毕业生就业行业(领域):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
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能在海洋科学
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研发工作,具有国际视野以及正确海洋观的高素质科技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学习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接受海洋调查、海洋观测、数据分析和海洋科学问题
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海洋科学特定专业领域的工作方法,具有在海洋科学特定专业领域开
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研究科学问题和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和海洋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团结合作和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化系统知识;
3.掌握海洋调查、观测和分析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开展海洋科学特定领域工作的一般方
法和专门技术;
4.具有从事海洋常规调查研究和从事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工作的基本能力;
5.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重大学术问题、前沿学术成果和国
际学术研究动向;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案,创造实验条件,利用观测、模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海洋科
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科学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7.熟悉国家海洋科学技术政策和海洋科学国际合作研究惯例,能够在知识产权、信息安全、
国际合作协议等有关政策、法规、条约的框架内参与国内外不同团队在不同海域的海洋调查和研
究工作;
8.了解国际海洋法,熟悉国家有关海洋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保护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管理模式。
主干学科:海洋科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
核心知识领域:海洋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
学、海洋生态学以及海洋管理等某一海洋科学特定领域核心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海洋学I(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流体力学I(64学时)、流体力学实验(48
学时)、海洋调查I(72学时)、计算方法(64学时)、海洋调查实习(2周)、大气科学概论(64学
时)、物理海洋学(80学时)、卫星海洋学(48学时)、海洋要素计算(64学时)、动力气象学(80学
时)、近海海上调查(48学时)、海洋科学初探(32学时)、海洋一大气数据可视化(64学时)、海洋
环流(48学时)、海洋内波(48学时)、风暴潮(32学时)、海浪(32学时)、潮汐(32学时)、极地海
洋学(32学时)、海洋一大气相互作用(32学时)、物理海洋实验(48学时)。
示例二:海洋科学导论(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流体力学(I)(64学时)、海洋调查
方法(64学时)、天气与气象基础(32学时)、物理海洋学(64学时)、海洋要素分析方法和预报
(56学时)、海洋工程水文(32学时)、泥沙运动力学(32学时)、海洋环流(48学时)、计算流体力
学(48学时)、计算数学(48学时)、近海与海洋工程(24学时)、海洋灾害及预报(32学时)、海岸
动力学(32学时)、海域使用论证专题(32学时)。
示例三:海洋科学导论(56学时)、动物生物学(56学时)、植物生物学(40学时)、动物生理
学(48学时)、动物组织学(32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细胞生物学(48学时)、遗传学(48学
时)、分子生物学(48学时)、发育生物学(48学时)、海洋生态学(48学时)、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
(40学时)、海洋地质学(32学时)、海洋浮游生物学(32学时)、海洋底栖生物学(32学时)、海藻
学(24学时)、海洋水文气象(32学时)、海洋资源学(32学时)、海洋环境学(32学时)、药用海洋
生物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海洋学综合实习、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化实验与实习、科技创新类
实验与实践活动、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海洋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化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生物学系列课程实
验、海洋地质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管理系列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材料类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作风、健康的体魄,能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宝石学理论和技能以及先进科技手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事宝玉石鉴定、商贸和经营管理、首饰工艺及其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系统地掌握宝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宝石学、首饰工艺学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宝石鉴定和宝石学科学研究、宝石加工、首饰制作及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宝石学、材料科学。 主要课程:地质学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宝石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材料学导论、材料化学与材料物理、宝石学鉴定仪器、宝石鉴定、首饰设计及制作工艺学、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中国古玉器与玉文化、宝石颜色成因、宝石资源、珠宝商贸规则、珠宝经营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课程设计、珠宝商贸见习、珠宝企业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宝石鉴定实验、首饰制作工艺实验、宝石切磨工艺实验。 学 制:本科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办学特色:本专业是地质学、材料学等学科交叉延伸的产物,有理科与工科的双重特点。 就业领域:珠宝首饰企业、经贸、质检、旅游、银行等部门。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方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数字逻辑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微机接口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软件综合实习。 该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共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4人,博导2人,副教授20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湖北省杰出青年1人,湖北省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个,高级职称人数占全系85.7%以上,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90%,有60%的老师曾去国外著名高校留学。 本专业教师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包括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民用航天预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8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五千万元以上。在计算机类权威和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多篇。正式出版专著3本。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届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湖北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一等奖、青年论坛优秀成果奖、国土资源部科技发明三等奖等省市级以上奖励1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等。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
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
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
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地质学类
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地质学专业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野外工作技能及基本的地球科学实验和鉴定技术,具备从事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地层与古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