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各专业排位:
1.地质学类(理科基地班)(地质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选1))排位7185(需要考606分);
2.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综合普通类(化学必选)排位9963(需要考587分);
3.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双语)、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10264(需要考585分);
4.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11162(需要考579分);
5.英语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11319(需要考578分);
6.地质学类(菁英班)(地质学、地球化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选1))排位11480(需要考577分);
7.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选1))排位11822(需要考575分);
8.广播电视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11822(需要考575分);
9.大气科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12316(需要考572分);
10.自动化类(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12454(需要考571分);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中外合作办学)综合中外合作办学(物理必选)排位12454(需要考571分);
12.地质类(能源)(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选1))排位12613(需要考570分);
13.应急管理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12768(需要考569分);
14.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综合普通类(化学必选)排位12928(需要考568分);
15.物理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12928(需要考568分);
16.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13092(需要考567分);
17.测绘类(测绘)(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13092(需要考567分);
18.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13255(需要考566分);
19.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中外合作办学(物理/化学(2选1))排位15441(需要考553分)
202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专业北京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北京 | 地质学类(国家拔尖计划,国家理科基地班)(4500元,含地质学)(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6 | 7185 | (03) | 物理/化学(2选1) |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87 | 9963 | (04) | 化学必选 |
| 工商管理类(4500元,含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班)、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85 | 10264 | (01) | 不限 |
| 经济学类(4500元,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79 | 11162 | (01) | 不限 |
| 英语(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78 | 11319 | (01) | 不限 |
| 地质学类(菁英班)(4500元含地质学、地球化学)(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77 | 11480 | (03) | 物理/化学(2选1) |
| 地质学类(4500元,含地质学、地球化学)(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75 | 11822 | (03) | 物理/化学(2选1) |
| 广播电视学(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75 | (01) | 不限 |
| 大气科学(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72 | 12316 | (02) | 物理必选 |
| 自动化类(5850元,含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71 | 12454 | (02) | 物理必选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大数据)(55000元)(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71 | (05) | 物理必选 |
| 地质类(资源能源)(4500元含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普通类 | 570 | 12613 | (03) | 物理/化学(2选1) |
| 应急管理(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69 | 12768 | (02) | 物理必选 |
| 材料类(4500元,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68 | 12928 | (04) | 化学必选 |
| 物理学(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68 | (02) | 物理必选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4500元,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67 | 13092 | (02) | 物理必选 |
| 测绘类(测绘与信息类)(5850元,含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67 | (02) | 物理必选 |
| 机械类(5850元,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 | 566 | 13255 | (02) | 物理必选 |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45000元)(办学地点南望山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53 | 15441 | (06) | 物理/化学(2选1) |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
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
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主要英语国家的文
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
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英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与海内外人士进行跨文化交
际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运用英语和本族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
研究的能力; 3.具有熟练运用英语,与海外人士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
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的
精神、专业学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英语语音学、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报刊选读、
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
践等。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应不低于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总量的40%,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学
时应占专业教育学时总量的35 010左右。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
和实践活动中。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
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五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大气科学类
大气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气象、农
业、生态、环保、航空、海洋、水文、能源、国防等相关领域从事业务、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及管理等
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与科
学实验(包括校外实习和室内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从事大气科
学研究的理论分析、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和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大气科学等相关领域
业务、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3.了解大气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有关国家科技发展的政策和
法规;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
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核心知识领域:大气科学基础类、大气探测类、大气动力学类、天气学类、气候学类、天气预报
类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大气科学导论(60学时)、大气物理(60学时)、地球大气综合探测(60学时)、流体
力学(60学时)、大气动力学基础(80学时)、天气学原理(80学时)。
示例二:大气科学概论(60学时)、地球大气综合探测(60学时)、流体力学(80学时)、动力
气象(80学时)、天气学原理(80学时)、数值天气预报(80学时)、现代气候学基础(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天气分析预报实习、大气综合探测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大气物理实验、大气化学实验、大气探测实验、天气学实验、计算机数值模拟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物理学类
物理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办学特色: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实验能力,受到基础研究和光电子学技术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物理学和光电子技术应用等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从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基础物理教学等工作;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光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新闻传播学类
广播电视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传媒业,培养掌握广播电视传播技能和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的高级广播电视学方向、新闻学方向、传播学方向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胜任广播电视媒体的采访、编辑、策划、经纪、主持等工作,也可从事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策划、经纪、新闻、文化传播等工作,还可进一步深造,从事广播电视学、新闻传播理论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技术采、编、播新闻消息;本专业侧重电视新闻写作、新闻栏目编排和策划、现场口头报道与镜前采访、电视节目主持、网络新闻采编、媒介产业经营、文化传播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求毕业生形成"厚基础、宽口径、文理术兼备"的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新闻学、传播学。 办学特色和就业方向: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并重。课程设置实行3+1模式,除日常理论课教学外,还分别于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安排有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类实践环节。本专业积极创建校内外实习基地,目前建有恩施梭步垭实习基地、秭归实习基地、湖北省气象局武汉气象中心实习基地、湖北赤壁广电局实习基地等多个专业实习基地,并与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赤壁电视台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本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国内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中均表现出色,已获得包括国家级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项。本专业毕业生现分散就职于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河南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厦门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南方都市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中,也广泛分布于各类企事业单位。本专业每年国内读研率均在25%以上,毕业生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新闻传播学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008年开始,本专业每年都有2-4名毕业生出境攻读新闻传播学或者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
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能够在营利性和
非营利性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企
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
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
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方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编译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数字逻辑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微机接口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软件综合实习。 该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共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4人,博导2人,副教授20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湖北省杰出青年1人,湖北省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个,高级职称人数占全系85.7%以上,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90%,有60%的老师曾去国外著名高校留学。 本专业教师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包括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民用航天预研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8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五千万元以上。在计算机类权威和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多篇。正式出版专著3本。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届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湖北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一等奖、青年论坛优秀成果奖、国土资源部科技发明三等奖等省市级以上奖励1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