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广东 | 计算机类(非定向)(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717.人工智能+0809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1.网络空间安全+080906.数字媒体技术)(办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6 | 3850 | (2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物联网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 640 | 5212 | (2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3.通信工程+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903.网络工程+080905.物联网工程+082107.信息对抗技术)(办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 638 | 5745 | (2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软件工程(沙河校区)(非定向)(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638 | (2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沙河校区)(非定向)(办学地点:清水河校区) | 637 | 6031 | (2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金融学(非定向)(办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 636 | 6359 | (2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工科试验班(非定向)(080702.电子科学与技术+08070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12.电磁场与无线技术+080713.电波传播与天线)(办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 636 | (2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非定向)(020301.金融学+120201.工商管理+120801.电子商务+080701.电子信息工程)(办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 635 | 6661 | (2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软件工程(沙河校区)(非定向)(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634 | 6954 | (2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电子信息类(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只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办学地点:清水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26 | 9813 | (20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电子信息类(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080703.通信工程+08070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只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办学地点:清水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623 | 11023 | (20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所属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微电子学科与系统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实施“三个一”工程,即一年工程实践教育、一条龙IC综合实验、一次芯片流片。强调学生知识全面性以及系统集成能力,注重培育一批适应泛信息化时代、敢于跨界并具有跨界创新集成能力、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知识。重视专业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技能的结合,学生累计参加1年的工程实训,着重培养面向集成电路企业需求的工程适用能力。
核心课程(部分):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开设“一条龙IC综合实验”,涵盖物理、器件、工艺、设计、封测、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完整知识链等。
毕业走向:该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集成电路工程能力,就业面宽,可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消费类电子等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知识和金融理论,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 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 工作,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精湛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 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工作实践能力,掌握金融学科学研究的 方法。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金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 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有关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国际金融活动的 规则和惯例,了解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6.具有能初步从事金融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有良好的品德操行、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的综 合素质。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 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 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社 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 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 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工 程科学知识;
3.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理 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一体化的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 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联网技术体系、标识与感知、物联网通信、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控制、物 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理论学时+实验或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5 +18学时)、RFID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传感网原理及应用(45 +18学时)、物联网软件设计 (27 +18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54学时)、物联网中间件设计(27 +18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 设计(54学时)、嵌入式系统与设计(45 +18学时)、传感器微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36+36学 时)、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定位技术(45 +18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 (45 +18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36学时)、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示例二:物联网工程概论(30学时)、物联网算法基础(60 +15学时)、物联网硬件基础(60+ 15学时)、传感网与微操作系统(45 +15学时)、物联网安全与隐私(30学时)、无线单片机与协议 开发(60+15学时)、JAVA语言程序设计(30 +15学时)、物联网移动应用开发(20 +10学时)、物 流管理信息系统(30+15学时)、RFID系统(30学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20 +10学时)、多 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60学时)、云计算(30学时)、物联网与智慧思维(30学时)、移动人机交互 技术(30学时)、社会计算(30学时)。
示例三:物联网工程导论(18学时)、物联网体系结构(40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36+10 学时)、物联网数据处理(40+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40 +12学时)、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 (40+10学时)、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50学时)、物联网通信技术(40 +14学时)、RFID与智能卡 技术(40+10学时)、物联网控制技术与应用(40+14学时)、物联网信息安全(40 +14学时)、传感 器网络及应用(40 +14学时)、网络规划与设计(40 +14学时)、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40+10学 时)、信息系统分析与集成(40+14学时)、软件集成与服务计算(40+1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网实验、物联网通信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物联网工 程规划与设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科试验班(电子信息地球科学复合培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生物医学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经济管理试验班(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1分,电子信息类(光通信)理科录取

电子科技大学2020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经济管理试验班(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37分,电子信息类(光通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37分,航空航天类(设计制造、无人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37分,工科试验班(智能控制)理科录取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7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方向)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5分,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6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6分,通信工程(4G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8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录取分数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19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机器人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智能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物联网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0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0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飞行器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广东省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类(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080710.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080702.电子科学与技术+08070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文化产业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080701.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080703.通信工程+080701.电子信息工程+工程+080905.物联网工程+08

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23分,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1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器人工程(非定向)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81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非定向)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81分,电子信息类(非定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