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各专业排位:
1.理科试验班类(生命科学)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2522(需要考667分);
2.工商管理类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259(需要考661分);
3.经济学类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259(需要考661分);
4.法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389(需要考660分);
5.传播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389(需要考660分);
6.英语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389(需要考660分);
7.农村区域发展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389(需要考660分);
8.生物科学类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3389(需要考660分);
9.社会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524(需要考659分);
10.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640(需要考658分);
11.数学与应用数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789(需要考657分);
12.计算机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789(需要考657分);
13.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选1))排位3789(需要考657分);
14.工程力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931(需要考656分);
15.园林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931(需要考656分);
16.电子信息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931(需要考656分);
17.园艺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4060(需要考655分);
18.草业科学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4371(需要考653分);
19.动物科学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4371(需要考653分);
20.动物医学综合普通类(化学必选)排位4371(需要考653分);
21.农学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4371(需要考653分);
22.植物保护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4371(需要考653分);
23.化学类综合普通类(化学必选)排位4371(需要考653分);
24.水利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选1))排位4371(需要考653分);
25.农业工程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4371(需要考653分);
26.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4530(需要考652分);
27.机械类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4530(需要考652分);
28.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4693(需要考651分);
29.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4979(需要考649分);
30.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4979(需要考649分)
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各专业天津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天津 | 理科试验班类(生命科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67 | 2522 | (01) | 物/化/生(3选1) |
| 工商管理类 | 661 | 3259 | (05) | 不限 |
| 经济学类 | 661 | (05) | 不限 |
| 法学 | 660 | 3389 | (05) | 不限 |
| 传播学 | 660 | (05) | 不限 |
| 英语 | 660 | (05) | 不限 |
| 农村区域发展 | 660 | (05) | 不限 |
| 生物科学类 | 660 | (01) | 物/化/生(3选1) |
| 社会学 | 659 | 3524 | (05) | 不限 |
| 理科试验班(信息科学) | 658 | 3640 | (03) | 物理必选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657 | 3789 | (03) | 物理必选 |
| 计算机类 | 657 | (03) | 物理必选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657 | (02) | 物理/化学(2选1) |
| 工程力学 | 656 | 3931 | (03) | 物理必选 |
| 园林 | 656 | (03) | 物理必选 |
| 电子信息类 | 656 | (03) | 物理必选 |
| 园艺 | 655 | 4060 | (01) | 物/化/生(3选1) |
| 草业科学 | 653 | 4371 | (01) | 物/化/生(3选1) |
| 动物科学 | 653 | (01) | 物/化/生(3选1) |
| 动物医学 | 653 | (04) | 化学必选 |
| 农学 | 653 | (01) | 物/化/生(3选1) |
| 植物保护 | 653 | (01) | 物/化/生(3选1) |
| 化学类 | 653 | (04) | 化学必选 |
| 水利类 | 653 | (02) | 物理/化学(2选1) |
| 农业工程类 | 653 | (03) | 物理必选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652 | 4530 | (03) | 物理必选 |
| 机械类 | 652 | (03) | 物理必选 |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651 | 4693 | (06) | 不限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 649 | 4979 | (06) | 不限 |
| 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 | 649 | (06) | 不限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化学、生物学、营养学、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食品加工、贮藏及质量管理为核心,专门培养符合现代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扎实的生物学、营养学与工程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食品及相关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及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
专业优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多年来名列国内前茅,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主要特点是充分利用本校在农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优势,在结合工程等学科基础上,考虑全产业链品质保障体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了解行业上下游产业、注重宽厚基础教育、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未来发展 学生毕业后可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及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品质控制、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以报考公务员到国家机关、海关、商检、食品安全管理、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政府和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监管工作。优秀的学生可以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可保送至本校,或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每年40%左右的学生考取国内硕士研究生;另外还有20%左右的学生出国深造。
本科生就业单位 近年来部分有代表性就业单位有:中粮集团、美国玛氏公司、雀巢公司、各地大型食品企业和食品相关的研发机构等。出国深造的院校有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普度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
2016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毕业总人数79人,其中:国内读研人数38人,境外深造人数17人,就业人数21人,其它3人。
农业工程类
农业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农业工程专业
专业前景 农业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本专业是国家教育部为探索新世纪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专门立项研究而在我校设立的以一级学科招生的专业,培养的人才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特别是工程领域技术集成与创新的需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21世纪农业工程开发建设、科技创新的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农业工程科学研究、设计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农业设施与环境、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与管理、自动控制与检测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基础上,培养学生系统地接受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基本训练,掌握比较宽的生物生产系统、农业工程机具装备、农业设施与环境、信息与自动化技术以及农业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管理等知识,培养具有宽广知识结构和系统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测试技术、生物学基础、农牧业生产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工程结构基础、农业工程导论、农业机械与设备、土壤与水资源、农产品加工工程、设施农业工程、机械装备设计、农业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机电系统驱动与控制等。
所授学位 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现代农业工程设施与装备部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开发园区、规划设计院所和科研教学单位的农业工程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教学或试验研究等工作。
深造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报考包括农业工程及其下属各二级学科专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等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
中国农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并熟练掌握并应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在国内外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研究和政策分析工作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 学 制 学分制,需修满思政必修课16学分及专业规定的120个学分;学生可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四年或通过选拔在第三年赴美交流学习一至两年。 核心专业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货币银行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
农业经济管理类
农村区域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专业前景 发展学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为了研究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退化、贫困、机会不公平等传统学科无法独立应对的难题,所形成的多视角、宏微观结合、整体性、综合性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指导和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研究、实践与政策制定。农村区域发展是发展学科的重要分支,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应用和本土化,已经在我国的农村发展、扶贫、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必将在我国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城镇化、扶贫、西部大开发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公民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与政治的统筹发展,发展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农村发展管理的综合性、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掌握发展学科的基本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在宏观以及社区层次从事发展设计、规划和监测评估、组织发育与管理的能力,成为从事农村发展研究和管理与实践的中高级人才。
培养特色 本专业的培养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导师指导等三部分。其中课程体系由发展理论、发展研究方法、发展实践与项目管理等三大板块构成。此外,本科生在一、二年级还要学习农业与农村相关专业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除采用常规的理论教学法外,还采用参与式和案例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发展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则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三年级以后的导师指导则具体、个别地帮助学生面向人才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与优势,加速成才的过程。
主干课程 发展导论、发展研究方法、现代发展规划与项目管理、传播与沟通、现代培训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与知识系统发展导论、推广理论与方法、农村发展专题、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区域发展等。
所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政策研究与制定机构、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管理机构、国内与国际发展项目管理及协调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其他非盈利性组织以及企业,从事管理、研究、咨询等工作。
深造情况 本专业设有农村发展与管理、区域经济学、社会学三个硕士授予点,并可继续报考农村发展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可在法学等方向进一步深造。每年考研比例20-30%。
社会学类
社会学
中国农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社会学专业
专业前景 社会学既是一门面向世界的国际性学科,又是一门面向现实的应用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学科,它通过实证研究深入系统地认识社会,从而提出相应社会理论,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它的研究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组织、经济活动、思想观念、政治活动、教育等领域,它通过社会学独特的视角分析急剧变化的、转型的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学研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工作者、研究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特别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城乡社区建设、妇女与青年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培养特色 根据社会发展和本专业要求,在掌握现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内外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与学说,通晓社会发展与管理知识,熟练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公关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
主干课程 社会学理论、农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市场调查分析、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区研究、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家庭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发展社会学、法学等。
所授学位 法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企事业管理部门、政府机关从事管理工作、调查研究工作,还广泛地在工青妇等社会团体、民政部门、计划生育、政策研究、发展规划部门就业,还可在出版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出版单位做编辑、记者工作。
深造情况 本院设有社会学硕士点,包括农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比较现代化、性别研究、家庭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社会保障等研究方向。也可攻读公共管理、区域发展、法学和经济管理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每年约有20%左右的本科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
力学类
工程力学
中国农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工学 门类:工程力学类 专业名称:工程力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力学、数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干学科:力学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结构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