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中医药大学辽宁各专业排位:
1.中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2306(需要考500分);
2.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3553(需要考497分);
3.中西医临床医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1062(需要考543分)
2020年云南中医药大学各专业辽宁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辽宁 | 中医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0 | 42306 |
| 药学 | 497 | 43553 |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文科 | 543 | 11062 |
中医学类
中医学
云南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专业代码:100501K 基本学制:五年招生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国家一流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 省级卓越中医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及云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和社会责任全面协调发展,能在各级医疗卫生领域从事中医临床、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习中、西医基础、中医经典课程及临床专业课程,学习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课程,培养学生具有本专业所需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通过加强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文、道德和身心素养教育,努力体现“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主干学科:中医学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
药学类
药学
云南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代码:100701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类型:理科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省级一流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满足“新医科”现代化药学需要,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综合素质高,立足云南地缘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现代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奉献、合作、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管理和药学服务领域从事药物分析与评价、设计与合成、制剂与生产、作用与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合理用药与药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与应用型专门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药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具备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与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与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相关工作的基本知识系统。熟悉药事法规、政策,了解药学及相关学科前沿信息及发展动态,了解药品营销的基本知识。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合理用药等基本方法和技术。接受药学各学科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与药学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具有参与新药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技能。主要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临床药物治疗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生药学。就业方向: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资源开发等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分析与检验鉴定、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制剂与生产、药物作用与机制等研究,以及医院药学部门、药品检验、药政监管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中西医结合类
中西医临床医学
云南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专业代码:100601K 基本学制:五年招生类型:文理兼招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培养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崇德和合,博学敦行”校训精神,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人文科学素养较高,系统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中西医思维、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诊疗及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面向基层,服务民族边疆地区,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等方面工作的新时代“五术”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并为今后进一步从事中西医结合的教育、科研、管理、对外交流等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培养要求:具有较系统的中医、西医基础理论和较广泛的临床知识,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既能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又能运用西医知识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并能对常见的危急重症进行判断及初步处理,在临床中发挥中西医各自特色和优势,并可运用云南地方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诊治疾病。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及中西医结合相关知识的能力。主干学科:中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中医、西医)、外科学(中医、西医)、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选读、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医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