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内蒙古 | 应用气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0 | 5747 |
| 信息工程 | 568 | 5996 | ||||
|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 564 | 6536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59 | 7150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59 | |||||
| 地理科学类 | 548 | 8737 | ||||
| 工商管理类 | 539 | 10139 | ||||
| 物理学 | 534 | 10929 | ||||
| 大气科学类 | 527 | 12113 | ||||
| 大气科学 | 本科一批B段 | 520 | 13364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天气预报、城市气象预报、农业气象服务、气象产品开发应用、气候资源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应用气象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具备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农业气象学、城市气象学、微气象学、应用气象学方法、气候资源学、气象灾害与评估、气象服务学、智慧气象。
主要课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气象服务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遥感原理及应用、农业气象情报预报等课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天气预报综合实习、应用气象综合实习、微气象实习、大气探测实习。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应用气象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与气象、农业、环境、海洋、国防、民航等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 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 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及其相互作用)系统 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模拟等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 技能,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的基本素养;
3.能应用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了解相 关领域的基本进展和社会需求,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基本的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
4.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地理教学法,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能运用可视化等现代教学手 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5.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能胜任野外考察,具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善 于团队合作。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
核心知识领域:天文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3S(遥感、地理信息 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科学与技术、地理教学论。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天文学基础(36学时)、地质学与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54学时)、 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水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地理学(54学 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政治地理学(54学时)、文化地理学(54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 时)、人口地理学(54学时)、世界地理(54学时)、中国地理(54学时)、地图学(54学时)、遥 感概论(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54学时)、教育学(36学时)、心理学(36学时)、地理教学论 (36学时)。
示例二:地球概论(72学时)、地质学基础(72学时)、气象与气候学(72学时)、地貌学(54 学时)、水文与水资源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 (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中国地理(108学时)、世界地理(108学时)、地图学(54学 时)、遥感概论(36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6学时)、地理学科教学论(54学时)。
示例三:地质与地貌学(72学时)、地理科学导论(36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 统(54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天文学基础(54学时)、气候与水文 学(72学时)、土壤与植被系统(54学时)、遥感导论(54学时)、计量地理(54学时)、经济地理学 (54学时)、区域分析与规划(54学时)、地理学思想史(36学时)、中国地理(72学时)、世界地理 (72学时)、地理教学论(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水文学实习、土壤植物野外实 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地理教学实习、毕业论文与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区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综合实习、 专题地图编制、可视化教学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能在科技、教育、气象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较宽的知识面,具备在数学科学或气象、信息、管理、经济等交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础与能力。
培养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突出专业基础课的“厚实”,并适度延伸教学内容,加大数学专业课教学力度,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数学与应用气象”方向突出专业课的“气象特色”,依托学校大气强势学科,增设大气科学基础理论、方法的相关课程,以很好地渗透气象行业的新知识、新方法,实现本专业与气象交叉方向特色型培养。
主干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实变函数、近世代数、泛函分析、拓扑学、微分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等数论、组合数学、运筹学、数值分析、Java程序设计、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动力气象学、大气科学中的数学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结合课程的数学解题练习等常规环节及数学建模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数学建模竞赛、数值计算实验、概率统计实验、物理学实验、数学应用软件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数学类、金融管理类、气象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可在科研机构、教育、气象、信息、管理、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工作,或在IT等、金融等行业从事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工作。
培养目标:坚持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培养具有利用信息技术与理论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应用以及进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维护、集成、优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现、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培养本科层次的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1.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2.具备初步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工程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掌握常用的开发工具和测试维护工具。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结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工程训练、综合实验、毕业设计。
主要专业实践: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综合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综合实验、通信原理综合实验、大型数据库系统综合实验、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可在信息工程、计算机类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主要就业方向:政府机构、各类企业的信息管理与规划部门、高技术公司、信息服务机构等。
本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大气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初步训练,能够在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资料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大学物理、数理方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流体力学、现代气候学、热力学、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大气环流、热带天气动力学、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气探测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践:大气探测实习、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模式与模拟。
学生深造方向:学生可在大气科学、应用气象、海洋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主要就业行业和部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农业、国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应用气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校本部)、应用物理学(校本部)、经济统计学(校本部)、安全工程(校本部)、信息与计算科学(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大气科学类(6050元,含大气科学)、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学费待定,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等2个专业。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物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大气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8分,应用物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应用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8分,地理信息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4分,环境工程理科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3分,物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4分,应用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9分,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9分,大气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2分,地理信息科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大气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8分,物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0分,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0分,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1分,应用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5分,地理信息科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大气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3分,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1分,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3分,地理科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2分,应用物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6分,翻译

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大气科学(定向就业单位1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2包头市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大气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0分,大气科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7分,物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4分,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9分,地理科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8分,数学与应用数学理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法学、生态学、大气科学类(包含专业:大气科学)、气象技术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大气科学(定向气象局就业的区域:1.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2.呼伦贝尔市阿荣旗;3.兴安盟突泉县;4.锡林郭勒盟太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