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江苏 | 海洋资源与环境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52 | 71646 |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350 | 76258 | ||||
| 海洋科学 | 350 | |||||
| 海洋技术 | 350 |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349 | 78544 | ||||
| 地理信息科学 | 349 | |||||
| 测绘工程 | 349 | |||||
| 会计学 | 本科二批 | 345 | 87679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45 | |||||
| 财务管理 | 343 | 92243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343 | |||||
| 电子信息工程 | 342 | 94510 | ||||
| 金融学 | 341 | 96789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341 | |||||
| 建筑学 | 341 | |||||
| 软件工程 | 341 | |||||
| 工程管理 | 340 | 98976 | ||||
| 机器人工程 | 340 | |||||
| 通信工程 | 340 | |||||
| 自动化 | 340 | |||||
| 生物工程 | 340 | |||||
| 网络工程 | 340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340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340 | |||||
| 工商管理 | 339 | 101280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39 | |||||
| 土木工程 | 339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339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339 | |||||
| 物流管理 | 338 | 103508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338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338 | |||||
| 安全工程 | 338 | |||||
| 制药工程 | 338 | |||||
| 药物制剂 | 338 | |||||
| 药物分析 | 338 | |||||
| 生物技术 | 338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338 | |||||
| 动植物检疫 | 338 | |||||
| 环境工程 | 338 | |||||
| 机械电子工程 | 338 | |||||
| 水产养殖学 | 338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联合培养) | 330 | 120728 | ||||
| 船舶与海洋工程(联合培养) | 329 | 122830 | ||||
| 会计学 | 文科 | 341 | 20805 | |||
| 财务管理 | 338 | 22722 | ||||
| 法学 | 336 | 23907 | ||||
| 金融学 | 336 | |||||
| 汉语言文学 | 335 | 24549 | ||||
| 广告学 | 334 | 25145 | ||||
| 工商管理 | 334 | |||||
| 英语 | 334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34 | |||||
| 新闻学 | 333 | 25759 | ||||
| 物流管理 | 333 | |||||
| 行政管理 | 332 | 26379 | ||||
| 日语 | 332 | |||||
| 朝鲜语 | 332 | |||||
| 俄语 | 332 | |||||
| 工程管理 | 332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 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 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类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接受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 系统优化与运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供应链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运营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
3.掌握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4.具有进行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 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供应链和物流运作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 的标准、惯例、法律、政策等;
6.了解国内外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理论与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了解国内外制造企业、流通 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基本物流运作模式,了解国内外物流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7.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
8.具有一定的应用知识能力,包括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 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9.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 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
核心课程: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 仓储运输管理、物流经济学、采购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国 内外相关专业竞赛等。
主要专业实验:运输业务管理实验、仓储业务管理实验、供应链系统仿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 模拟实验、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领域从事设计 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 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数学及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机械工程科学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2.具有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工艺的能力;
4.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初步能力;
5.初步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
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7.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含形体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构运动与动力设计原理、 结构与强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精度设计原理与方法、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 与技术(含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含机械电 子学、控制理论、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含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技术)、热 流体(含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40+32学时)、材料力学(56学时)、理论力学(60学时)、机械原理(56 学时)、机械设计(56学时)、电路理论(4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40学时)、数字电路(32学时)、 微机原理(40学时)、机电传动控制(64学时)、工程材料学(32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40学 时)。
2.示例二:理论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机械工程制图(48 +64学时)、机械原 理(64学时)、机械设计(64学时)、电工技术基础(64学时)、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工程材料 (32学时)、热工基础(48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64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
3.示例三
(1)工程机械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发动 机构造与原理(32学时)、液压与液力机械传动(48学时)、工程机械底盘(40学时)、现代工程机 械(48学时)、工程机械设计(32学时)、工程机械运用技术(32学时)。
(2)机电一体化方向:机械制图(32+48学时)、机械原理(48学时)、机械设计(48学时)、控 制工程基础(40学时)、机械电子学(48学时)、机制工艺学(48学时)、机电传动控制(40学时)、 液压传动(40学时)、CAD/CAM(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科技创 新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 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机电传动与控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 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软件、遥感图像处理和地学信息提取技术、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具有空间分析和数学建模的基本能力;
3.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领域研究发展前沿,能熟练地运用地理 信息系统遥感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技术解决地理学中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相关 问题;
4.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创新意识和协同攻关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地 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或具体应用;
主干学科: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
核心知识领域: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地图学、空间数据库、卫 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球科学概论(96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48学时)、GIS设计和应用(64学时)、 网络基础与WebGIS(32学时)、地图学(48学时)、地貌与自然地理(32学时)、遥感概论(48学 时)、遥感图像处理与实验(80学时)、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32学时)、空间数据库(32学 时)。
示例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72学时)、地理信息工程(54学 时)、地图学(72学时)、空间定位技术(54学时)、遥感概论(54学时)、遥感数字图像处理(72学 时)、C语言与程序设计(72学时)、空间数据结构(72学时)、空间数据库(72学时)、计算机图形 学(72学时)、GIS算法基础(72学时)。
示例三:自然地理学(88学时)、人文与经济地理学(48学时)、地图与测量(88学时)、卫星 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32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56学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72学 时)、地理空间分析与建模(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编程(48学时)、遥感概论(48学时)、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学与地图学实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空间分析方法与应用、遥感 图像处理、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习、地理学综合实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 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 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更新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
6.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8.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政治学。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 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政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 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 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 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 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 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 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 感,追求卓越;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 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 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 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 的初步能力;
6.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7.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9.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 和合作精神。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 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综合性电路系统实验、 创新系列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 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 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 学知识;
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 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4.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并具有将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实 现、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适应学科 发展能力;
6.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 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诚信意识和团 队精神;
8.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有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开发。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计算机原理(58+6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28+8学时)、数据结构(40+6学时)、 操作系统(46+8学时)、计算机网络(44 +10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0+6学时)、数据通信(32 +4学时)、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30+6学时)、网络工程(32+4学时)、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 集成(24 +12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28+8学时)、网络安全(30+6学时)、网络管理(32+4 学时)、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30+6学时)、接入网技术(32+4学时)、网络测试与评价(32+4 学时)。
示例二:离散数学(60学时)、电路与信号分析(50 +10学时)、电子技术基础(50 +10学 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导论(40+20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 (48 +12学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0学时)、操作系统(50+30学时)、数字通信原理(50 学时)、计算机网络原理(50 +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30+20学时)、网络应用编程 (20+20学时)、网络工程设计(20+20学时)、网络攻击与防护(40 +10学时)、网络管理与维护 (20+20学时)。
示例三:电工电子学(32+1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32+16学时)、离散数学(48学时)、程序 设计基础(64+32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4+32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32学时)、计算 机组成与结构(48 +16学时)、计算机操作系统(48+16学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48 +16学时)、 计算机网络原理(48 +16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48+16学时)、计算机网络安全(32+32学时)、 计算机网络管理(32+16学时)、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48+16学时)、Windows或Linux服务器 管理与应用(32+32学时)、网络系统集成技术(32+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工程设计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应 用开发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经学校研究决定,2022年舞蹈编导专业选拔分初试、复试两个环节,均采用线上考试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一)初试
1、初试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21年12月20-25日8:30-22:00
考试时间:2021年12月21-26日8:30-22:00
2、初试科目:
《基本条件与基本功能力测试》《个人舞蹈表演》共100分
3、初试报名考试流程:
考生务必认真阅读《江南大学2022年舞蹈编导专业校考网上报名操作说明》(附件1),并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系统(网址为https://******/,也可下载使用“艺术升”手机APP软件报名),按照提示注册账号、填写个人信息、上传报考资料、选择学校、专业等,完成初试报名、交费流程。报名完毕后在系统内自行查询是否成功,学校不接受现场报名。
完成初试报名的考生务必认真阅读《江南大学2022年舞蹈编导专业校考线上考试操作说明》(附件2),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手机APP登录报名系统,点击“报考-网络考试”参加线上考试。
4、初试合格名单查询:
线上考试结束后按照初试成绩确定初试合格名单,结果于2022年1月4日前在报名系统内查询,入围考生方可参加我校复试。
(二)复试
1、复试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22年1月6日-8日8:30-22:00
考试时间:2022年1月7日-9日8:30-22:00
2、复试科目:
(1)形体测试100分
(2)基本功测试(把杆、中间、技巧)260分
(3)即兴编创150分
(4)剧目(2分钟左右)240分
满分750分,初试成绩不带入复试。
3、复试报名考试流程:
复试入围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系统,选择学校、专业等完成复试报名、交费和网络考试流程。
(三)着装要求
整场考试(除个人舞蹈表演、剧目外)一律要求男生穿纯黑色的紧身练功服(衣裤),女生穿纯黑色紧身连体体操服(配白袜子),长短袖不限,服装上不允许印有任何图案或标识,否则考试无效。个人舞蹈表演、剧目考试可穿戴必需的简易服装、道具。
(四)注意事项
1、报考专业应与省统考的艺术类别一致,不得跨类报考,且相关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合格(未组织相关专业省级统考的省份除外)。
2、上传的报考资料为: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彩色头像照片、居民身份证、艺术类(或高考)报名证件等。报名信息及相关证件必须真实、准确,如有虚假,一经查实,取消其报考资格。
3、根据苏价费〔2007〕423号、苏财综〔2007〕92号、苏教财〔2007〕89号文件精神,考生需交纳初试测试费120元/人,复试入围考生需交纳复试测试费160元/人。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要求、初试要求、复试要求、相关文件规定等情况未能参加考试,测试费概不退还,请考生慎重考虑后进行交费。
4、逾期未完成网上报名、交费的考生不具有考试资格。
(一)政治思想、体检符合标准。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符合学校要求,非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考生,文理兼招。
(二)组织相关专业省级统考的省份,省统考成绩与校考成绩均须合格。未组织相关专业省级统考的省份,须专业校考成绩合格。山西省考生文化成绩须达到山西省艺术类本科第二批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要求,其他省份考生文化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艺术类本科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要求。
(三)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按照专业校考成绩录取,专业校考成绩相同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录取(文化成绩满分统一按750分折算)。
特别说明: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新生入学后,学校将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一经查出,立即取消入学资格,并上报相应省级招生考试部门。
本科招生咨询电话:0510-66618590、85915666
通讯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江南大学招生就业处邮编:214122
江南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admission.jiangnan.edu.cn
官方微信公众号:江南大学本科招生

江苏海洋大学/2020年金融学学费:52001.2020年金融学学费:5200;2020年金融学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江苏金融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四年37520

第二十条学校根据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苏价费2014136号苏价费函201383号按学年收取学费币种人民币文科类专业5200元学年理科类专业5500元学年工科类专业5800元学年农林类专业2500元学年医学类专业68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6800元学年体育类专业5300元学年嵌入式培养专业在原科类学费基础上增收2000元学年少数民族预科学费文科5200元学年理科5500元学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26200元学年答案来源于2021年江苏海洋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2021年江苏海洋大学各专业学费:1.会计学专业学费:52002.俄语专业学费:5200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费:55004.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费:58005.制药工程专业学费:58006.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费:580

2022年江苏海洋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学校根据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苏价费〔2014〕136号、苏价费函〔2013〕83号、苏发改收费发〔2021〕800号)按学年收取学费(币种:人民币)。

2016年江苏海洋大学招生章程(江苏省适用)总则

2017年江苏海洋大学招生章程(江苏省适用)总则

2018年江苏海洋大学招生章程(江苏省适用)总则

2019年江苏海洋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章程(江苏省适用)总则

江苏海洋大学/占地面积:2194亩江苏海洋大学创建于1985,位于江苏占地面积为2194亩。江苏海洋大学是一所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江苏海洋大学334名软科(综合)389名校友会(综合)446名武书连学校简介江苏海洋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应用研

广东海洋大学总共有主校区(几乎所有本科专业都在这个校区)、霞山校区,海滨校区(大专)。你的专业是本科的,在主校区。你所属的院校自然是广东海洋大学啦。。。补充说明:主校区在湖光岩,属于郊区,霞山是市区,从郊区到市区半个小时车程,有校车,票价3元;九线公交车,票价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