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工业大学安徽各专业排位:
1.自动化类(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机器人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036(需要考600分);
2.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理科普通类排位22036(需要考600分);
3.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创新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理科普通类排位23641(需要考597分);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3641(需要考597分);
5.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理科普通类排位23641(需要考597分);
6.电子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班)理科普通类排位24199(需要考596分);
7.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4697(需要考595分);
8.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4697(需要考595分);
9.材料类(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材料,材料类(创新班))理科普通类排位24697(需要考595分);
10.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25235(需要考594分);
1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理科普通类排位25235(需要考594分);
12.生物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5235(需要考594分);
13.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理科普通类排位25790(需要考593分);
14.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5790(需要考593分);
15.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5790(需要考593分);
16.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理科普通类排位25790(需要考593分);
17.经济学文科普通类排位6211(需要考576分);
18.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6441(需要考575分);
19.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6441(需要考575分);
20.社会工作文科普通类排位6441(需要考575分);
21.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翻译、商务英语,英语语种考生)文科普通类排位6441(需要考575分)
2020年广东工业大学各专业安徽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安徽 | 自动化类(6850元/年;含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第二学期选拔;机器人工程专业不直接招生,第一学期校内选拔,选拔方案详见学校网站;不招色盲考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0 | 22036 |
| 计算机类(6850元/年;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第三学期专业分流,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在专业分流后选拔;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 600 |
| 机械类(6850元/年;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第三学期专业分流,机械电子工程(创新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在专业分流后选拔) | 597 | 23641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850元/年;不招色盲考生) | 597 |
| 电子信息类(685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第五学期专业分流,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在专业分流后选拔;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 597 |
| 电子科学与技术(6850元/年;含卓越工程师班,第二学期选拔;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 596 | 24199 |
| 土木类(6850元/年;含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第三学期专业分流) | 595 | 24697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850元/年;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 | 595 |
| 材料类(6850元/年;含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断能源材料与器件;第三学期专业分流,材料类(创新班)在专业分流后选拔;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595 |
| 电子商务(6060元/年) | 594 | 25235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6850元/年;含卓越工程师班,第六学期选拔;不招色盲考生) | 594 |
| 生物工程(6850元/年;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594 |
| 化工与制药类(6850元/年;含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第三学期专业分流,化学工程与工艺(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第二学期选拔;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593 | 25790 |
| 应用化学(6850元/年;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593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6850元/年;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第四学期专业分流;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593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6060元/年;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第三学期专业分流) | 593 |
| 经济学(6060元/年) | 文科 | 576 | 6211 |
| 国际经济与贸易(6060元/年) | 575 | 6441 |
| 工商管理类(6060元/年;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第三学期专业分流) | 575 |
| 社会工作(6060元/年) | 575 |
| 外国语言文学类(6850元/年;含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第三学期专业分流;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 575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任务是,从宏观来讲是研究人类和环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索两者可持续发展和运行的途径和方法,从微观上来讲就是研究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系统训练,利用相关专业知识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以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与规律,从而为人类健康的生活提供服务与指导。简单来说,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就是回答环境学科中的为什么。 主要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学、环境法规、地理信息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现代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发展前景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可从事政府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环保检测、环境规划和咨询服务等工作。环境科学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科延伸能力,在进行环境及相关领域的深造、从事更高层次的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及其环境教育方面优势明显。 培养特色 专业教育采取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现实面临的环境问题,在课内学习相关课程专业知识,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多家环保公司建立了20多个实习基地,可结合实习单位进行理论课程的实践实习。优先推荐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专业培养模式,可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高雄大学等可以实现交换生互派。 行业地位 广东工业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在广东省内排名三甲。环境科学专业是广东工业大学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2013年进入一本招生。国内学科排名居于前50%,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环境科学的本科生不仅可以选择从事环境基础理论研究,而且可以环保企业从事环境管理等。 就业情况 最近3届的就业率都是100%,部分毕业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部分毕业生进入省经信委、省环保厅、广州市环保局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广业环保产业集团、广州市自来水工程公司、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大型知名环保企业。 联系人:姚老师 联系电话:(020)39322296 邮箱:172141165@qq.com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模拟与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单片机技术、模式识别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核心课程,以及一系列的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包括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营维护、工程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发展前景
自动化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渠道!
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到2025年,与自动化领域密切相关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将达到909万人。
具有“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意义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这种形势之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培养特色
在“新工科”导向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BE)和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教育理念,以智能制造和智能系统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好地为区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领域专业人才支撑。
专业在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教学平台上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与应用创新能力。此外,专业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创造条件。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职业规划、继续深造意向等因素,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机器人班等形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在挑战杯、致青春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等重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
行业地位
2000年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1年获广东省首批IT名牌专业,2007年获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获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项目建设,2011年获广东省重点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2011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专业认证)。该专业全国排名第17名。
2018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自动化专业所属的“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科, 通过凝练学科方向,优化整合资源,构筑人才高地,打造高端平台,提升学科水平,一举挺进了全国学科排位前10%。
就业情况
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力及新能源、汽车占比40%,电子信息、信息服务、金融信息等相关领域占比约35%。
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从事技术开发的达32%,技术支持的达25%,管理岗位的23%,产品销售的8%。
应届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的占比高达95%。
本专业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年薪水平分布如下图所示, 10-14万年薪水平占比最高,达到35%,6-10万年薪占28%,14万以上年薪占26%。统计结果表明,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薪资水平,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招生咨询电话:(020) 39322556
社会学类
社会工作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本专业紧密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伦理,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深谙国际国内社会政策,熟悉社会公益项目和组织管理,与理工和人文有机结合,乐于创新,善于实操,能独立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督导、政策制定等工作的,适应现代社会工作体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发展前景
社会工作专业创办于2004年,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人,高级职称的比率为27%。社会工作专业是广东工业大学重点建设特色学科,在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强的影响力,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居于行业领先地位,是广东省8家拥有MSW(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的高校之一,而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培养特色
1)大兴三大战略:校友战略,社团战略,项目战略;
2)实行导师制和校友成长导师计划;
3)形成一批学生经典平台与项目:省案例分析大赛,社会工作协会,成长小组,和谐菜寮,爱满心田,英语沙龙等;
4)与理工艺术结合,设计一批特色课程:互联网与社会工作,金融与社会工作,传媒与社会工作,艺术治疗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社会企业。
行业地位
社会工作专业在省内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拥有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2012年广东省民政厅授我校“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2013年国家民政部授我校“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拥有《中国社会工作珠江论坛》、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坛《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禁毒社工学术沙龙》三大学术活动品牌和学术期刊《社会工作与管理》,是中国-新加坡社会工作培训中心、广东社会工作网(省级优秀信息平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会长单位。
就业情况
本专业共有11届毕业生,99%以上顺利找到工作或继续深造,主要就业去向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地的社会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部分毕业生在国内或香港、美国、英国等高等院校继续读研深造,大部分毕业生都保持了对口就业和优质就业。一大批毕业生成长为广州市劳动模范、全国社工领军人才、人大代表、省党代表等。2016届学生中13人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佛林德斯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录取资格。2017届毕业生也有近20%的学生读研深造,其中有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
联系人:阎老师
联系电话:(020)37626602
邮箱:448687364@qq.com
经济学类
经济学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我校经济学专业,含经济学方向和会展经济方向,在第四学期学生可以在充分了解专业及其方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专业范围内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研修方向。
专业概况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向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向金融、商贸等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掌握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管理等经济实务工作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各级经贸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从事经济研究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会展经济方向,培养除具备上述经济学专业核心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外,系统掌握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专业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专业文案写作能力,适于从事展览、会议及活动策划、组织、运营以及设计等会展产业所需的“一专多能”人才。
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为经济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与人才需求基础。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与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需求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东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技术体系”等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经济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空间。
行业地位
该专业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连续两年承办泛珠三角城市会展行业联盟“会展教育合作创新大会”;特别是会展经济方向,获评“2016全国会展教育先进单位”、“2017年中国会展信息化教育优秀院校”等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获评“中国会展教育优秀教师”。
培养特色
“新工科理念”下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宽口径、厚基础,依托工科院校优势,搭建“高校-协会-企业”合作模式,深度对接社会需求;强调学科交叉,重视学生经济学思维的训练,系统培养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突出定量分析方法、特别是现代计算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强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适应现实经济、人才竞争国际化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
经济学专业将充分凭借我校在广东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其自身的工科发展优势,尤其强调工业行业经济领域的教学与实践,体现本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特色。具体做法有:
第一,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基础上,通过产业经济学、广东工业经济课程的开设,强化地方产业经济分析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会展经济方向,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探索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行PBL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训教学方法,开展专题调研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培养模式,着力自主学习及能力提升。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加大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数理类课程比重,让学生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思维逻辑。
第三,在宏观经济课程设计、产业经济学课程设计、计量经济学实验、实验经济学、政策评估等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与广东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相关选题,并积极进行产业经济分析的实践与应用。
第四,建立“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体系,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的思维参与地方社会实践工作,增强本专业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关注与理解。
第五,形成“课程论文-中期论文-毕业论文”的学术研究体系,为保证研究体系的延续性,中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导师基本保持不变。同时在论文选题上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和教研室审核,尽可能要求学生论文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第六,通过举办和参与省内跨校际商业银行模拟经营大赛、校级行业分析大赛、广东工业大学Newjoys旅游展以及各级别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比赛,锻炼学生敏锐的商业视野与经济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特别是会展经济方向,近年来学生获得“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特等奖5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一等奖5项和二等奖1项、“中国会展未来领袖峰会”冠军2项及“2016 MICE国际院校会展城市行销竞赛”佳作奖2项,是国内会相关竞赛成绩最好的高校。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金融业、会展业、文化产业、互联产业等就业,就业去向包括企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等,经济学方向尤其在商业银行与基层政府部门就业较多,占每年毕业学生25%左右;会展经济方向则主要在包括大美目的地管理公司、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广州交易会广告有限公司、唯品会等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及事业单位就业。地域分布上,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历年80%左右的毕业学生在该地区就业。
知名校友和优秀毕业生
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裕通实业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东侠(2007届)
中国男篮主教练,杜峰(2002届)
香港三辉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邓志亮(2003届)
深圳市绿糖科技有限公司CEO,李程(2006届)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高级经理,易晓茵,(2007届)
大美目的地管理公司(美国),高级会奖策划经理,刘明诗(2015届)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策划专员,张颖贤(2015届)
唯品会,策划定向管培,谭晓欣(2017届)
李心怡(2016届),现于德国弗莱堡大学深造
徐振良(2016届),现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深造
陈映璟(2017届),现于英国巴斯大学管理学院深造
谭文振(2017届),现于广东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深造,广州市益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招生咨询电话:(020)87080223
联系人:郭老师
邮箱jmxy@gdut.edu.cn
化学类
应用化学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应用化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要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精细化工工艺学、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现代合成技术、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精细化学品复配原理与技术、催化作用基本原理等核心课程,同时也完成相关实验实训以及课程设计,包括工程训练、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与创新活动、生产实习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有综合理工科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从事应用化学专业所需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应用化学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理论方法和手段分析及解决应用化学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善于合作交流,并勇于创新,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能够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分析检测、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适应我国化学工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发展前景
石化与能源和精细化学品是华南地区支柱产业,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需求一直非常旺盛。石化与能源的发展支撑着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当前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社会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本专业面向华南地区支柱产业的需求,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育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应用化学人才。依托本校“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优势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场地环境优良,科研仪器设备先进。该专业以石化与能源和精细化学品相关的表面工程技术,如表面负载催化技术、涂料油墨技术、清洗等表面处理技术、印制电路板用电子化学品技术等为专业特色,做到将学科建设与师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建设等方面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可对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培养特色
本专业根据广东省华南地区支柱产业的需求,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开设了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应用、新能源与催化材料及应用、电子化学品化学及应用、日用化学品化学及应用四个等专业方向,以表面工程相关的涂料油墨技术、印制电路板用电子化学品技术、表面负载催化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精细化学品技术为专业特色,制定了从精细化学品合成、配方设计、制备与加工工艺、检测与分析、精细化学品的应用等不同产业链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实行多模式及多层次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在三年级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学习,或选择三年在校学校,一年拟用人单位实习的“3+1”培养方案,“3.5+0.5”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第三学期成绩优良可申报攻读工商管理、计算机和法学等双学位,可到国外高校进行交换生学习;成绩优异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
与广州石化、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广州立白集团、广东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声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广东椰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智胜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内著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开展了多形式及多层次的培养学生能力模式。
行业地位
应用化学是广东工业大学历史悠久、实力较强的工科专业之一,早在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应用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最早具备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学科之一。2007年应用化学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15年应用化学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应用化学专业在全国共388所开设了该专业的学校中,专业排名A级。应用化学专业在广东省内排名第2。
就业情况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就业口径宽,适应面广,对口行业多,毕业生广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其中85%在珠三角就业。主要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医药、食品、环境、能源、材料行业及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分析检测、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包括广州石化、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广州立白集团、广东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声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广东椰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智胜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毕业后也可继续深造,考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或保送本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联系人:成老师
招生咨询电话:(020) 39322203
邮箱:ggcxl@gdut.edu.cn
电子商务类
电子商务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
广东工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在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电子商务特色专业。本专业在注重学习电子商务核心理论知识基础上,开设互联网运营和供应链物流管理两大特色方向,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供应链物流及相关系统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宽厚的专业背景,扎实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理论和运营管理及供应链物流管理知识,能进行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开发;具备信息时代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能够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性电子商务产品设计与管理;掌握商业大数据深度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能运用数据挖掘等智能决策技术开展电子商务营销,适应互联网运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综合需求。
发展前景
“互联网+”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为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培育经济新动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务院和广东省先后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迅猛,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引发了新的投资热潮,开辟了就业增收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而且电子商务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业态,成为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新力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原动力。
培养特色
本专业采用“2+1+1”培养模式,前两年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第三年采用项目小组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系统开发与项目管理能力;第四年联合校企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锻炼实际工作能力。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电子商务“三创”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网商孵化以及电子商务俱乐部等,实现边教、边学、边练、边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与能力。
行业地位
广东工业大学是较早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本专业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清晰、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和办学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逐渐形成独特的“服务广东经济,为广东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专业品牌价值,已在广东省及泛珠三角地区产生较大影响。本专业是广东工业大学的17个省级特色专业之一,也是广东省高校少数几个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的电子商务专业。
就业情况
毕业学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面广,主要的就业单位包括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金融机构、电信公司、物流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等。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20)87082921
邮箱:2008lsq@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