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黑龙江各专业排位:
1.海洋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809(需要考616分);
2.大气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809(需要考616分);
3.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062(需要考614分);
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4164(需要考613分);
5.水产养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286(需要考612分);
6.电子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436(需要考611分);
7.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436(需要考611分);
8.朝鲜语理科普通类排位4436(需要考611分);
9.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561(需要考610分);
10.生物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4561(需要考610分);
1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4561(需要考610分);
12.勘查技术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698(需要考609分);
13.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4807(需要考608分);
14.数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4807(需要考608分);
15.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4942(需要考607分);
16.工商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629(需要考593分);
17.新闻传播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1082(需要考580分);
18.朝鲜语文科普通类排位1112(需要考579分)
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黑龙江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黑龙江 | 海洋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16 | 3809 |
| 大气科学 | 616 |
| 会计学 | 614 | 4062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613 | 4164 |
| 水产养殖学 | 612 | 4286 |
| 电子信息工程 | 611 | 4436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611 |
| 朝鲜语 | 611 |
| 化学 | 610 | 4561 |
| 生物科学 | 610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10 |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609 | 4698 |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608 | 4807 |
| 数学类 | 608 |
| 通信工程 | 607 | 4942 |
| 工商管理 | 文科 | 593 | 629 |
| 新闻传播学类 | 580 | 1082 |
| 朝鲜语 | 579 | 1112 |
化学类
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始创于1959年的海洋化学系,是中国海洋大学最早的四个系之一。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科基础,当年招收的本科生为海洋化学专业。随着专业发展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要,1986年招收海洋化学和化学两个专业。由于显著的专业特色,1993年,海洋化学专业获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点,1994年海洋化学基地班开始招生。1998年因本科专业调整,原有的两个本科招生专业合并为化学专业,2008年海洋化学基地点纳入化学专业基地管理与建设。经过60年的努力和积累,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化学(海洋化学)专业在2008和2010年分别获批山东省和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获批山东省化学实验教学实验中心。海洋化学课程团队于2010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9年化学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视频公开课程1门,网络资源课程1门。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科为国家级一流学科,这些都为以海洋为特色的化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本专业教师依托海洋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山东省重点学科以及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化学与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等交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海洋化学系及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60余名教师承担化学专业的教学任务,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93%,教师队伍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有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6人。 本专业在学校以“特色带动综合、综合强化特色”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兼具化学和海洋科学坚实基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本科人才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促进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使化学专业成为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教师在海洋化学领域研究优势和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作用,课程体系设置中体现海洋科学知识,渗透海洋特色。核心课程包含海水分析化学(含实验)、化学海洋学等,在科学实践训练方面,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海洋科考船开展专业实习,学生现场学习海洋调查、取样、分析等知识,为从事海洋科研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还定期邀请国内外海洋化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化学专业学生开设海洋化学与技术学科前沿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扩展其国际视野,体现本专业培养特色和优势。 中国海洋大学办学定位是建特色显著的一流大学,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主要到化学和海洋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深造或工作。本专业结合国家和山东省蓝色经济发展战略需求与学校办学定位,根据新时代化学及相关专业对化学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特点,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化学(以及海洋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受到良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人才。
地质学类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中国海洋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于信息化时代地球科学最新发展趋势,瞄准数字地球、透明海洋等科技前沿,是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融合空间对地观测、地理信息处理分析、海洋探测技术、地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的特色专业。我校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国首批设立、同类专业中唯一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系统的知识结构、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高质量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熟练掌握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具备集“遥感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海洋探测-地理信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一体的地球信息科学知识体系;具有优秀的专业素养,能够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海洋探测技术、固体地球探测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地球科学问题进行识别、处理、分析和研究;能在多学科交叉团队中有效沟通、交流与协作,以解决地球信息科学和工程实践中的关键问题;具备应对信息化时代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综合能力。 本专业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和显著的海洋科学、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质,集成卫星遥感、地球物理、地理信息、大数据等地球科学新兴科技,培养过程强调实践与理论教学并重,专业实习实践培养内容丰富,海洋与陆地并举、现场同虚拟结合,国内和国际兼顾,以国际前沿、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与行业企业联合,在中国海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下,培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本专业师资雄厚,授课教师43人,高级职称占比 70%,包括国家杰青2人,山东泰山学者2人,绿卡教授1人。专业负责人王厚杰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山东省泰山学者(2019),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遥感领域顶尖学者、海洋地质和地学大数据领域知名教授以及“东方红3”科考船建设工程部副总工程师等高层次专家,共同承担教学工作并指导实习实践。教师团队科研力量雄厚,近五年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超1亿元。 本专业是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培养地球科学信息化急需人才的重要基地。
地质类
勘查技术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中国海洋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我国最早设立的、以培养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学科基地,是“双一流”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起源于1963年成立的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从1971年开始招收“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本科生,经过近6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海洋应用地球物理”为特色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专业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资源与环境、海洋地球物理学二级学科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依托海洋科学和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培养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博士后。毕业生可以继续在本校或到国内外相关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本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2013年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和2020年连续两次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生将享受本科学位互认的《华盛顿协议》其他签约国家当地毕业生的同等工作待遇。 专业以应用地球物理为基础,与物理学、数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海洋科学等学科和方向交叉融合,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勘查技术与工程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学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并以地球科学先进高端设备的应用为驱动。本专业在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海底地质构造与演化、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系统、深海海洋电磁勘探系统、海洋立体探测等方面形成了享誉全国的特色优势。近年来,专任教师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以及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的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为我国深海和深地科技创新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的重大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海洋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共4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85%。拥有院士1人,国家海外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世浙曾在此工作。多人在国家级教学机构和国内外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位,现有教育部高校地球物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际地磁学和高层大气物理协会地球电磁感应工作委员会(IAGA Division 4)委员1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2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各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4人、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山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师均具有工程类科研经历,半数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外国语言文学类
朝鲜语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成立于1992年中韩建交之际,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形成“本硕博”一体贯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校特色人文专业,2019年成功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此外,我系于2007年成立了韩国研究中心。作为我国最早的韩国研究机构之一,我中心成功获批教育部备案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韩国研究方向,全国共2所),成功申请韩国教育部的“海外韩国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全球18所高校获批,其中中国共4所高校获批),并运营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世宗学堂”项目(全国首所),已成为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韩国学综合研究平台。 我系目前拥有9名专任教师和2名高水平外教,其中博导1名、硕导8名,专任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90%拥有韩国知名大学博士学位。 聘请国内外客座教授10余位,其中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金柄珉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蔡美花教授、韩国教育部韩国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陈在教教授等国内外韩国学研究领域顶尖知名专家。 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和海外,强调韩语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学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家情怀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涉韩精英人才。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始建于1980年,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具有海洋特色的机械专业。本专业旨在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基础知识,具备解决海洋复杂背景下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陆上及海洋相关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企业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于2011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2012年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15年入选学校“本科教学重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入选山东省“双一流建设专业”,为专业发展及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科研成绩突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岛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专业拥有“海洋机电装备与仪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海洋智能装备与仪器”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仪器装备”青岛市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在20多家海洋及机械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通过专家工作站、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实施了“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构筑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形成了基于OBE的课堂和实践教学贯通式培养体系。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2006年成为山东省首个会计学博士点和首批普通高等教育品牌专业,2007年成为山东省首个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点,2008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成为首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2年被纳入教育部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持续作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并成为山东省首个会计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A级成员单位。依托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平台优势,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专业打造财会卓越人才培养特色品牌,“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理实一体,构筑财会专业研究生教育特色资源共享平台”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营运资金管理特色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互动与协同”、“持续推进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人才”等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营运资金管理”课程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原理”等十几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2016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2017年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2018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A级),2020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 会计学专业负责人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会计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竹泉教授。人本会计专家、博士生导师徐国君教授,财务会计专家、博士生导师张世兴教授,金融会计专家、会计学系副主任王荭教授,管理会计专家、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孙建强教授,环境审计专家、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房巧玲教授,审计专家、审计与管理咨询研究所所长李雪教授,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专家、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咨询专家姜宏青教授,会计信息系统专家倪均援教授、王舰教授,公司治理专家、英才工程一层次人才贾凡胜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核心课程或特色课程的责任教授。 此外,依托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一流专业,中国海洋大学自2012年起每年在全校入学新生中公开选拔50名左右的学生组建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为有志于成为国际化财会高端人才的学生提供进入会计学专业学习的机会,是山东省第一个成建制的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将国际先进的ACCA全球统考核心课程(会计师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告、业绩管理、财务管理、审计与鉴证业务、战略商业领袖、税务、战略商业报告、高级业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公司法与商法)等和以“营运资金管理”、“智能财务共享”等为代表的本土特色课程融合,形成国际先进与本土特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和全球专业胜任能力。“持续推进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人才”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培养的学生获海峡两岸大学会计辩论赛亚军2次、季军1次,8人次获得ACCA全球统考中国大陆单科第一名,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2人次,获得ACCA就业力大比拼华北赛区冠、亚、季军各1次,近50%的毕业生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