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每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部分题目需自备计算器。

一、考试总体要求《环境学》以研究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为己任,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以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景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阐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课程要求考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环境规律,系统地掌握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发生的机理,熟悉环境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本考纲以参考书《环境学》的内容为主线,在考试深度上涉及考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

(八)人居环境(5%)1.了解现代人居环境中的主要环境问题2.了解现代人居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

(二)大气环境(20%)1.了解大气环境的物理特性,包括大气成分、大气分层、大气边界层温度场、风场的特征及其对大气污染扩散、迁移的影响机制。2.熟悉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污染危害特征,掌握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现象及其形成的机理机制,掌握一些典型大气污染物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并能熟练运用上述基本原理解释一些大气污染现象的发生原因和机理。3.掌握主要的一些大气污染控制方法和技术,并理解这些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原理。4.了解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形成的原因、机理、现象、危害特征。

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5%)1、思考和归纳中西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异同及其影响。2、了解中国古代科学的若干特征,如无神论、元气论、机发论、神生论、同异论和变易论等。3、认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和特征,特别是宋元科学发展的高潮以及发生在明清的两次西学东渐。4、系统掌握中国古代主要的科学发明、技术创造,并思考它们对世界的影响。

三、试卷类型1.名词解释(20%)2.填空题(20%)3.简答题(30%)4.论述与分析题(30%)

(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占(25%)1.大气污染物及污染源(10%)1)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危害。2)熟练掌握燃烧烟气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2. 除尘(10%)1)熟练掌握除尘效率计算方法。2)熟练掌握主要除尘设备选型计算方法。3.烟气脱硫脱硝(5%)1)了解烟气脱硫脱硝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熟悉机动车尾气净化方法。

(五)各类染料的染色(25%)1.直接染料基本分类,染色特点,上染过程,浸、轧染染色工艺,固色(固色剂、方法、原理等),温度效应及其应用,盐的作用和电荷效应(盐效应)。2.活性染料和纤维素纤维的反应性,活性基种类,直接性、扩散性、匀染性,与纤维的反应速率,反应历程,上染速率,固色速率,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固色效率,影响固色效率的因素(温度、电解质、pH值);纤维素纤维纺织品的浸染、连续轧染、卷染、冷轧堆染色工艺;活性染料对羊毛、锦纶、蚕丝的染色;活性染料和纤维共价键的稳定性。3.还原染料的还原机理,还原电位,隐色体电位,还原速率,半还原时间,影响还原速率

(五)土壤环境(15%)1.了解土壤的基本组成、结构。2.掌握土壤环境的基本性质及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3.掌握典型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规律、机理。4.掌握土壤自净的机理以及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方法及其技术机理。5.了解几种类型的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和技术原理。

(三)水环境(25%)1.了解水的自然循环、社会循环过程。2.了解水资源的含义以及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基本对策。3.了解水资源相关的灾害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其预防的基本对策。4.了解水污染物的基本来源。5.掌握水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天然水的基本成分、一些基本的水质评价指标等。6.掌握水中一些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7.掌握一些典型水域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特点。8.掌握主要水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效应。9.了解我国水污染的特征。10.能够利用上述基本原理解释一些水污染现象发生的原因、机理。11.掌握目前水污染控制的一些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