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主题创作研究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马璐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纯艺术门类中第一个跨学科的、融合性的研究方向。其导师组成员由造型学院下属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壁画系和基础部的硕博士导师组成,提供油画、版画、雕塑、壁画的专业教学,使之在学生的创作实践中得以融合,以利于艺术思维的开拓和创造。教学的重点是对艺术本质的认识,辅之以技术保障,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认识,在创造中发现自己的主题。题材只有在优秀的艺术表现中才能显现出深刻的主题。任何艺术创作都是有主题的,关键在于主题的深度。用艺术的手段挖掘主题的深度决定了学术地位的高度。让艺术自身成为主题,是本研究方向的作

08艺术鉴定研究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尹吉男教授。艺术鉴定一直是个难题,有限的知识和艺术品标型构成了自学者的学习瓶颈。要解决局部经验与整体经验、一般鉴定方法和特殊鉴定方法、艺术品的具体知识和综合文史知识的多重关系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鉴定问题。需要学院专家、博物馆专家与市场专家的相互配合的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解决艺术品鉴定的基础和深化问题,用研究的方式打通各个节点是该研究方向的特色。

14乡村文化建设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吕品晶教授。致力于发展具备当代乡村文化建设的综合能力人才。乡村文化建设课程注重乡村理念与设计修养,借鉴当代乡村新理论,把握传统乡村建设的专业精神。该专业由多学科背景的教授、学者和国内著名乡村建设实践者组成导师团队,努力建构综合的知识体系,学科方向包括村落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再生,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提高乡村文化技艺营造能力。借鉴全球乡村建设经验,结合田野实践探索,吸收乡村建设理论与方法。合理利用整合规划资源,发展村落遗产保护与规划。吸收文明乡村建设要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不仅强化训练乡村建筑和

01中国书画艺术研究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陈平教授。导师组由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各专业教授组成。致力于通过不同专业背景导师的合力培养在中国书画方面融会贯通的人才。课程设置上既强调专业性,又强调融通性,设有专业基础,书法,篆刻,诗词,史论,临摹、写生、创作研究等课程。该方向研究生在导师团队培养和训练下,逐渐由指导性学习转向自觉性研究,完善创作语言,成为能在中国书画传统上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有用人才。

05传统艺术保护与修复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王颖生教授。旨在培养具备现代文物保护伦理的中国传统壁画修复与创作人才,以弥补目前国内修复行业人才短缺、修复学科建制空白的现状,推动中国传统壁画修复和保护专业的进一步资源整合与优化,逐步与国际行业标准相接轨,从而开创新的专业增长点。通过对修复历史和理论的学习,了解中西方修复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各历史时期的具体问题和其历史局限,立足于中国传统壁画的本土性,从而建立起壁画修复理论的历史性认识,在现代文物保护科学理论体系框架之下,确立科学的修复原则。综合各学科领域及跨学科的修复成果和力量,通过壁画修复实践和修复仪器

13影像与媒体研究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宋协伟教授。影像与媒体不仅是当代艺术语境中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它还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数字内容的创作方式以及人们与这些内容交互的方式。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引入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探索,强调人文与科技的交叉与融合。以灵活多变的方法完成对新技术开发、新艺术表现的创造性探索。寻求以新的视觉艺术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掌握数字影像、声音、动画、编程等学科专业基础之上,该专业旨在培养媒体艺术家、影像艺术家、动画艺术家、声音艺术家、交互设计师、影视后期设计师、游戏设计师等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技术素养、能有效利用数字媒体技术

15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王中教授。我们提出艺术引导城市设计AUD新的综合理念(ArtorientedUrbanDesign),用艺术思维和城市设计激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塑造城市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格调,构建宜人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彰显城市品格、活跃城市人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创造永续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文化遗产。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直观、显现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培育当地的文化创新能力,营构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公共艺术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同时,还培育着公众艺

12艺术与科技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宋协伟教授。设计与科技研究方向将在研究生层面培养新型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探索艺术与科技/科学融合中研发的新型艺术设计形式、创作方法、工具、材料、以及与观众的交流方式。创作跨科学与艺术边界的设计与艺术作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科技的推动下,研发高度容纳科技/科学的新型艺术与设计表现形式,形成对应“工业4.0”革命的设计理念,方法论,影响未来设计与艺术发展。

06造型基础与当代语境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张路江教授。通过对物象结构、形体、空间及色彩规律的培养,达到形、色、空间三者有造型本体语言品质的结合。艺术创作即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艺术创新即是在继承优秀传统中,完成当代语境的转换。

04绘画与社会空间研究该研究方向导师组负责人为唐晖教授。绘画是美学方法,社会空间是知识工具,绘画与社会空间研究是将现实经验和现象加以分类并表达的手段。本专业研究绘画历史进程和趋势,以及绘画如何切入物质、精神和社会空间的途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于实践、表征和再现性等三种模式。对应于绘画创作活动中的物质塑造实践过程,知识生产及其回溯重建。壁画是绘画艺术中重要的创作形式,相对于架上绘画,壁画具有更为凸显的社会空间属性。其创作方式带有强烈的空间生产的意图和目的,从而给社会空间带来精神重组和创造的可能性。绘画与社会空间研究专业课程设置致力于通过理论和实践、精神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