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辽宁各专业排位:
1.地质学类(地球科学菁英班)(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9366(需要考610分);
2.统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0078(需要考607分);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0078(需要考607分);
4.地质学(基地班)理科普通类排位10835(需要考604分);
5.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理科普通类排位11372(需要考602分);
6.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372(需要考602分);
7.材料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1865(需要考600分);
8.电子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865(需要考600分);
9.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2678(需要考597分);
10.石油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915(需要考596分);
11.网络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915(需要考596分);
12.信息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12915(需要考596分);
1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13200(需要考595分);
14.测绘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485(需要考594分);
15.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485(需要考594分);
16.海洋科学(菁英班)理科普通类排位13739(需要考593分);
17.土地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3739(需要考593分);
18.地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739(需要考593分);
19.经济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8(需要考592分);
20.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8(需要考592分);
21.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方向)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8(需要考592分);
22.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8(需要考592分);
23.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8(需要考592分);
24.海洋工程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8(需要考592分);
25.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8(需要考592分);
26.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4058(需要考592分);
2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4345(需要考591分);
28.地理信息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345(需要考591分);
29.地理空间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345(需要考591分);
30.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628(需要考596分);
31.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980(需要考592分);
32.广播电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980(需要考592分);
33.市场营销文科普通类排位1980(需要考592分);
34.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2069(需要考591分)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专业辽宁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辽宁 | 地质学类(地球科学菁英班)(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0 | 9366 |
| 统计学 | 607 | 1007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07 |
| 地质学(基地班) | 604 | 10835 |
| 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 | 602 | 11372 |
| 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 | 602 |
| 材料化学 | 600 | 11865 |
| 电子信息工程 | 600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97 | 12678 |
| 石油工程 | 596 | 12915 |
| 网络工程 | 596 |
| 信息安全 | 596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95 | 13200 |
| 测绘工程 | 594 | 13485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594 |
| 海洋科学(菁英班) | 593 | 13739 |
| 土地资源管理 | 593 |
| 地质工程 | 593 |
| 经济学 | 592 | 14058 |
| 工程管理 | 592 |
| 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 | 592 |
| 土木工程 | 592 |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592 |
| 海洋工程与技术 | 592 |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592 |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592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91 | 14345 |
| 地理信息科学 | 591 |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591 |
| 会计学 | 文科 | 596 | 1628 |
| 法学 | 592 | 1980 |
| 广播电视学 | 592 |
| 市场营销 | 592 |
| 行政管理 | 591 | 2069 |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
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能在海洋科学
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研发工作,具有国际视野以及正确海洋观的高素质科技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
本知识,学习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接受海洋调查、海洋观测、数据分析和海洋科学问题
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海洋科学特定专业领域的工作方法,具有在海洋科学特定专业领域开
展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研究科学问题和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科学精神、敬业精神和海洋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团结合作和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海洋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化系统知识;
3.掌握海洋调查、观测和分析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开展海洋科学特定领域工作的一般方
法和专门技术;
4.具有从事海洋常规调查研究和从事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工作的基本能力;
5.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海洋科学特定领域的重大学术问题、前沿学术成果和国
际学术研究动向;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案,创造实验条件,利用观测、模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海洋科
学研究的能力,能够科学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7.熟悉国家海洋科学技术政策和海洋科学国际合作研究惯例,能够在知识产权、信息安全、
国际合作协议等有关政策、法规、条约的框架内参与国内外不同团队在不同海域的海洋调查和研
究工作;
8.了解国际海洋法,熟悉国家有关海洋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保护与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管理模式。
主干学科:海洋科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
核心知识领域:海洋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
学、海洋生态学以及海洋管理等某一海洋科学特定领域核心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海洋学I(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流体力学I(64学时)、流体力学实验(48
学时)、海洋调查I(72学时)、计算方法(64学时)、海洋调查实习(2周)、大气科学概论(64学
时)、物理海洋学(80学时)、卫星海洋学(48学时)、海洋要素计算(64学时)、动力气象学(80学
时)、近海海上调查(48学时)、海洋科学初探(32学时)、海洋一大气数据可视化(64学时)、海洋
环流(48学时)、海洋内波(48学时)、风暴潮(32学时)、海浪(32学时)、潮汐(32学时)、极地海
洋学(32学时)、海洋一大气相互作用(32学时)、物理海洋实验(48学时)。
示例二:海洋科学导论(64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流体力学(I)(64学时)、海洋调查
方法(64学时)、天气与气象基础(32学时)、物理海洋学(64学时)、海洋要素分析方法和预报
(56学时)、海洋工程水文(32学时)、泥沙运动力学(32学时)、海洋环流(48学时)、计算流体力
学(48学时)、计算数学(48学时)、近海与海洋工程(24学时)、海洋灾害及预报(32学时)、海岸
动力学(32学时)、海域使用论证专题(32学时)。
示例三:海洋科学导论(56学时)、动物生物学(56学时)、植物生物学(40学时)、动物生理
学(48学时)、动物组织学(32学时)、微生物学(48学时)、细胞生物学(48学时)、遗传学(48学
时)、分子生物学(48学时)、发育生物学(48学时)、海洋生态学(48学时)、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
(40学时)、海洋地质学(32学时)、海洋浮游生物学(32学时)、海洋底栖生物学(32学时)、海藻
学(24学时)、海洋水文气象(32学时)、海洋资源学(32学时)、海洋环境学(32学时)、药用海洋
生物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海洋学综合实习、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门化实验与实习、科技创新类
实验与实践活动、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海洋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化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生物学系列课程实
验、海洋地质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环境科学系列课程实验、海洋管理系列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材料类
材料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材料化学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建有材料产学研基地,为本科生提供学习、科研环境。 业务培养目标:系统掌握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特别是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人才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有志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进行深入学习的优秀人才。 就业领域:适宜在与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材料有关的资源能源、化学化工、塑料橡胶、轻工纺织、电子信息、军工、建材、能源、环保等行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质量检测与管理、流通服务等工作。
新闻传播学类
广播电视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传媒业,培养掌握广播电视传播技能和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的高级广播电视学方向、新闻学方向、传播学方向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胜任广播电视媒体的采访、编辑、策划、经纪、主持等工作,也可从事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策划、经纪、新闻、文化传播等工作,还可进一步深造,从事广播电视学、新闻传播理论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技术采、编、播新闻消息;本专业侧重电视新闻写作、新闻栏目编排和策划、现场口头报道与镜前采访、电视节目主持、网络新闻采编、媒介产业经营、文化传播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求毕业生形成"厚基础、宽口径、文理术兼备"的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新闻学、传播学。 办学特色和就业方向:本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并重。课程设置实行3+1模式,除日常理论课教学外,还分别于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安排有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三大类实践环节。本专业积极创建校内外实习基地,目前建有恩施梭步垭实习基地、秭归实习基地、湖北省气象局武汉气象中心实习基地、湖北赤壁广电局实习基地等多个专业实习基地,并与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赤壁电视台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本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国内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中均表现出色,已获得包括国家级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奖项。本专业毕业生现分散就职于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河南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厦门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南方都市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中,也广泛分布于各类企事业单位。本专业每年国内读研率均在25%以上,毕业生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新闻传播学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008年开始,本专业每年都有2-4名毕业生出境攻读新闻传播学或者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法学类
法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培养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旨在为立法、行政、检察、法院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培养学术水平过硬、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 我校法学专业在遵循法学教育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突出资源环境特色。本专业招生始于1992年,2003年获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通过国家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组织的法律硕士评估。法学学科被列入学校重点规划和培育学科,具备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等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毕业生的司法资格考试通过率达50%左右,每年都有保送生到武大、中财大、厦大等名校攻读硕士学位。 该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政治。已建成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等校内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同时还建有洪山区人民法院、东湖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北京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湖北崇道律师事务所等十余处校外法学实习实践基地。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工程管理专业充分利用我校50多年工程学科办学优势,将工程学科与管理学科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土木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的知识,掌握现代项目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的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咨询、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分析、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等的复合型应用人才。15%的毕业生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绝大部分保送到"985"著名学府。本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好,每届毕业生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就有95%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办学优势: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所属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不仅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且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其中骨干教师博士生导师1位,教授2人,副教授3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0人。80%的教师都具有工科背景或工程实践经验。近几年承担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50多项企业横向项目,为优秀学生进入科研领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主要就业领域: 1. 各类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现场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结算、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 2. 各类工程勘察设计院和工程咨询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结算、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 3. 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基建规划、工程招标、工程造价、工程结算、工程审计、项目管理等工作。 4. 政府部门,如建设厅、审计厅、消防处、发改委、银行等,从事基建项目规划管理、基建项目招标、基建项目审计、新建项目审批等工作。 5. 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结算、工程决算、工程审计等工作。 6. 大专院校,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现代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为主,并兼顾电子技术在机械行业应用的工科专业。本专业依托学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优势和特色,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要方向,以地质工程装备为特色,培养理论基础厚实、专业知识宽广、综合素质良好的“通特结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通用机械设计、智能装备制造、地质工程装备及自动化、特种数控加工及机器人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液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装备技术、工程机械设计、机械CAD/CAM、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接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机电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实践中心(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建立了22个校外产学研基地,拥有完备的机电实验和实训体系(包括金工实训中心、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CAD中心、工程机械实验室、机电传动控制实验室等),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本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科专业,每年招生150人左右(含卓越工程师班60人),毕业就业率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就业去向:毕业生在厂矿、企业、研究院所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机电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中船重工、中国建筑、中铁集团、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国地质装备集团、东风汽车、比亚迪汽车、格力电器、海尔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