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太原理工大学云南各专业排位:
1.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0531(需要考594分);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0764(需要考593分);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0764(需要考593分);
4.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027(需要考592分);
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1529(需要考590分);
6.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014(需要考588分);
7.冶金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2530(需要考586分);
8.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040(需要考584分);
9.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13040(需要考584分);
10.制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320(需要考583分);
1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574(需要考582分);
12.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574(需要考582分);
13.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3574(需要考582分);
14.建筑学(美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3574(需要考582分);
15.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3840(需要考581分);
16.采矿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115(需要考580分);
17.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407(需要考579分);
18.资源勘查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407(需要考579分);
19.矿物加工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669(需要考578分);
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4960(需要考577分);
21.纺织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578(需要考575分);
22.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578(需要考575分);
23.生物医学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578(需要考575分);
2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5578(需要考575分)
  
     
  
  
    2018年太原理工大学各专业云南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云南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4 | 10531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明向校区) | 593 | 10764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明向校区) | 593 | 
| 能源与动力工程(明向校区) | 592 | 11027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明向校区) | 590 | 11529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明向校区) | 588 | 12014 | 
| 冶金工程(明向校区) | 586 | 12530 | 
| 安全工程(明向校区) | 584 | 13040 | 
| 化学工程与工艺(明向校区) | 584 | 
| 制药工程(明向校区) | 583 | 13320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明向校区) | 582 | 13574 | 
| 应用物理学(明向校区) | 582 | 
| 电子科学与技术(明向校区) | 582 | 
| 建筑学(入校后加试美术,不合格者转其它专业) | 582 | 
| 信息与计算科学(明向校区) | 581 | 13840 | 
| 采矿工程(明向校区) | 580 | 14115 | 
| 工程力学(明向校区) | 579 | 14407 | 
| 资源勘查工程(明向校区) | 579 | 
| 矿物加工工程(明向校区) | 578 | 14669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明向校区) | 577 | 14960 | 
| 纺织工程(明向校区) | 575 | 15578 | 
| 数学与应用数学(明向校区) | 575 | 
| 生物医学工程(明向校区) | 575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明向校区) | 575 |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掌握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在实际应用领域中进行理论分析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和行政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数学建模、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数学职业道德;(2)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3)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等),学会“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能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求实创新意识;(4)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应用数学知识分析经济和金融相关模型的能力;(6)熟练掌握数学专业英语,能阅读和理解英语专业文献,具备一定团队协助意识与国际视野;(7)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会进行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数值分析、泛函分析、数学建模与实验、运筹学、数学物理方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随机过程、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精算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课程设计、数学软件应用、计算机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水利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和宽广国际视野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工程实践,具备工程师或相应职称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基本工程素养,能够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国土、教育等部门胜任水文与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勘测、试验、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生产实践或教学科研等工作,并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方式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为区域经济或行业发展服务。培养要求: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水文与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水文与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能够设计针对水文与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水文与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针对水文与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水文地质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主要课程:水力学、地质学基础、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学、水文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文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理论、水环境化学、水信息技术、水灾害防治、水文地质勘察、矿床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与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水利工程测量实习、认识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物理学类
    应用物理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学基础且系统掌握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集成电路及系统、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基础物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也可以在光电信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从事光电信息技术及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及相关材料的研究、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学生可在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掌握物理学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具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人文社科知识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对物理学和光电子学/微电子学的前沿、发展动态、应用前景有所了解;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现代意识、团队精神;具有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意识及工程技术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自学能力、获取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和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具有技术管理能力、较好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协调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培养要求:本专业课程体系强调扎实物理学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基本实践技能与技术的训练,重视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及材料科学领域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学生得到比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及实践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加强学生在高新技术领域如电子技术、新型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既可以从事物理学本身的深入研究,又可从事与电子技术及材料科学相关的研发工作。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计算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电子学导论、光电子学、信息光学、应用光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金工实习、电子工艺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力学类
    工程力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实验手段,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仿真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生物医学工程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地能在较高层次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优秀学生可免试直接攻读力学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系统和坚实的力学基础理论及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编制一定的应用软件,着重培养学生工程结构安全可靠性分析、工程与科学计算、结构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能力,掌握力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计算力学、板壳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仿真软件及应用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社会实践、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矿业类
    采矿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能在煤炭资源及其它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从事规划与工程设计、技术研究与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等工作,具备解决采矿复杂工程问题及职业注册必备能力,并能承担个人或团队重要责任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及矿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区规划、矿山开采设计、岩层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解决矿区规划、矿山管理、矿山设计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地质学,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岩体力学与工程,矿业系统工程,矿山环保与安全,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爆破与井巷工程,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边坡稳定,矿山经济与法律法规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公益劳动,军训,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地质实习,矿业工程学科前沿讲座,采矿工程专业认识实习,采矿工程创新实践,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矿井通风课程设计,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自主实践(含创新创业)。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源自1958年原太原工学院无线电系计算机专业,是我国早期具有计算机专业的14所高校之一。本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特色专业”,山西省首批“品牌专业”,山西省“优势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2013、2017年本专业两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协同工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自主和持续学习拓展知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自然科学、计算机工程基础理论扎实,能够综合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系统问题和交叉领域工程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的学生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和交叉领域工程的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工作。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掌握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在相关约束条件,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系统问题和交叉领域工程问题,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模块或流程,能够评价计算机系统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数字逻辑、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接口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Web系统和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人工智能原理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教学实习与工程能力训练、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自主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