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广东 | 计算机类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9 | 31643 | 
| 电子信息类 | 546 | 33605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 544 | 34951 | ||||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542 | 36258 | ||||
| 大气科学类 | 541 | 36938 | ||||
| 安全工程 | 540 | 37642 | ||||
| 海洋科学 | 540 | |||||
| 海洋技术 | 539 | 38303 | ||||
| 大气科学类(中外合作办学)(大气科学) | 533 | 42626 | ||||
| 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软件工程) | 524 | 49360 |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工程) | 519 | 53384 | ||||
| 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511 | 60188 | ||||
| 数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506 | 64577 | ||||
| 工商管理类 | 文科 | 555 | 15333 | |||
| 英语 | 554 | 15800 | ||||
| 物流管理 | 551 | 17151 | ||||
| 行政管理 | 550 | 17575 | ||||
| 法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法学) | 541 | 22133 | ||||
| 数字媒体艺术 | 艺术类 | 514 | 0 | |||
| 动画 | 512 | |||||
| 艺术与科技 | 511 | 
培养目标:通过核心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各个实践环节的严格训练,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熟悉政府有关物流及物流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国际物流的基本规律、惯例和规则,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运筹学、运营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学Ⅰ、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学、第三方物流、配送管理、数据结构、会计学、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物流金融、经济法、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工程、物流系统论、采购与库存管理、物联网技术基础、项目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学生提供深造平台。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各类工商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中从事物流业务管理及相关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通过学校提供的丰富的海外联合办学渠道出国深造。
安全工程(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方向)
本专业建立于2005年,作为我国唯一具有雷电科学与技术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融合了学校大气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及电气工程的办学特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雷电防护实验室,并在德国菲尼克斯电气(南京)等国内外知名防雷公司建立了十余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本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工程计划实施专业。企业奖学金十余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雷电防护从部门走向部门与社会相结合,雷电安全工程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防雷公司、防雷检测机构、大型风电企业、铁路、国家电网、石化、通信等相关行业对雷电安全人才需求旺盛。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坚实的数理基础、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电气电子、雷电科学与防护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气象、环保、电力、民航和国防等相关行业和部门从事雷电监测与预警、防雷技术开发与应用、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安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安全工程导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大气物理学、雷达气象学、信号与系统、雷电原理 、雷电探测技术、建筑防雷、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创新、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践:企业实习、毕业设计
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防雷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气象部门、研究所等从事防雷安全工作。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研究所和高校攻读硕/博士研究生。
海洋科学专业以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为专业方向,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海洋科学,尤其是海洋动力、海气相互作用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科技人才。具体专业理论和应用知识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环境要素监测与预报、海气数值模拟、海洋环境调查等。毕业生可依据所学专业背景进行学历深造、社会就业、出国留学等方面的选择。就业范围涵盖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与分析、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 海洋设备研发与应用。专业人才输送面向海洋企事业单位, 国际国内公营私营涉海高科技公司, 政府科研院所, 以及跨行业的气象、航空、环保、互联网技术等领域, 从事科研、教学、管理、科技开发、业务实施及相关工作。
海洋科学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规格为:
(1)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科技信息数据处理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
(2)系统地掌握海洋科学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内容,重点是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气要素监测与预报、海气相互作用、海洋调查等方面的经典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熟悉相关的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
(3)接受一定的专业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具有一定的实验调查、实验资料处理、实验结果归纳、整理、分析技能,具有撰写科技论文与进行科研报告的能力,具备参与新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专业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使用及软件编程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检索专业文献;
(5) 对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较为熟悉;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和运筹控制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 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或计算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接受数学建模、计 算方法、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受到数学和信息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良好教 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科学研究、教学、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工程计算 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 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或运筹控制中的某些实 际问题;
4.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 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及创新的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计算、信息科学、运筹与控制、计 算机软件与应用。
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物理学、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程序 设计与算法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值分析、数据分析、数学建模。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30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空间解析几何(96学时)、 常微分方程(96学时)、概率统计(96学时)、实变函数(96学时)、普通物理(144学时)、大学计 算机基础(64学时)、C语言与程序设计(9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96学时)、复变函数(96学 时)、数学模型(64学时)、数值分析I(64学时)、数值分析Ⅱ(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64学 时)、微分方程数值解法(64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信息论基础(64学时)。
示例二: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 时)、数学分析(240学时)、高等代数(1 36学时)、空间解析几何(46学时)、复变函数(46学 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0学时)、常微分方程(46学时)、实变函数(46学时)、数学物理方 程(46学时)、泛函分析(46学时)、数值逼近(60学时)、数值代数(60学时)、微分方程数值解 (60学时)。
示例三:大学物理(9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64学时)、数学分析(288学时)、高等代数 (144学时)、解析几何(48学时)、复变函数(64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4学时)、常微分方 程(56学时)、数学物理方程(48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数值分析(80学时)、数据结构与算 法(80学时)、数据库原理与技术(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数学建模(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并行)程序设计与实现。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0702 物理学类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掌握系统的行政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系统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在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企业从事组织、协调、决策、执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宪法学、经济学
主要课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比较政治制度、西方政治思想史、行政伦理学、普通逻辑 、行政组织学、国家公务员制度、电子政务、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社区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主要专业实践:拥有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公共管理综合实践教育中心”,配备了危机管理案例教学、公务员素质测评与考试模拟、气象仿真模拟、法律诊所实训平台等实验软件,与江苏省应急管理办公室、气象部门以及浦口区地方政府共建20多个校内外实践基地,为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行政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
学生就业去向:主要进入政府机关、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政策分析与咨询工作,或考入相关专业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多名毕业生进入武汉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底特律大学、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
本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大气科学基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业务工作的初步训练,能够在大气科学等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受到科学思维、科学实验、资料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进行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大学物理、数理方程、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流体力学、现代气候学、热力学、天气学原理和方法、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大气环流、热带天气动力学、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气探测实习、天气预报综合实习、现代气象业务、公共气象服务、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践:大气探测实习、气象程序设计及绘图、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学分析基础、典型天气过程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天气会商与讨论、天气学诊断分析、气象雷达资料处理及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及应用、数值模式与模拟。
学生深造方向:学生可在大气科学、应用气象、海洋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主要就业行业和部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农业、国防、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名称科类考试类型计划性质计划数12018广东省传媒与艺术学院动画艺术统招(艺术)非定向422018广东省传媒与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统招(艺术)非定向232018广东省传媒与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艺术统招(艺术)非定向342018广东省大气物理学院安全工程理工统招非定向252018广东省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理工统招非定向262018广东省法政学院行政管理文史统招非定向3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成绩高成绩平均成绩12018广东省大气物理学院安全工程理工统招广东省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理工统招广东省传媒与艺术学院动画艺术统招(艺术)广东省传媒与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统招(艺术)广东省传媒与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艺术统招(艺术)广东省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理工统招广东省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软件工程)理工统招(中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名称科类考试类型计划性质计划数12021年广东工商管理类历史类统招322021年广东工商管理类物理类统招332021年广东大气科学(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统招(中外)242021年广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统招(中外)252021年广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类统招262021年广东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物理类统招272021年广东英语(师范)历史类统招28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12021广东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物理统招广东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物理统招广东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艺术统招(艺术)3—广东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统招(艺术)2—广东艺术学院美术学(师范)艺术统招(艺术)2—广东艺术学院环境设计艺术统招(艺术)2—广东艺术学院动画艺术统招(艺术)2—广东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物理统招广东遥感与测绘工程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科类考试类型录取人数省控线低分高分平均分12020广东省应用气象学院应用气象学理科统招广东省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艺术艺术广东省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艺术艺术广东省艺术学院动画艺术艺术广东省文学院英语文科统招广东省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理科统招广东省商学院工商管理类文科统招广东省龙山书院大气科学类理科统招广东省雷丁学院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统招(中外合作)广东
序号年份省份院系专业名称科类考试类型计划性质计划数12020广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理工统招222020广东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理工统招232020广东英语(师范)文史统招242020广东汉语言文学(师范)文史统招252020广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理工统招(中外)262020广东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外合作办学)理工统招(中外)272020广东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工统招(中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一章20%第二章40%第三章40%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第一章:15%第二章:25%第三章:20%第四章:10%第五章:15%第六章:15%

(2)各章考题所占分数大致如下:①大气辐射概念、定义、和单位,约占15%②大气红外辐射传输理论、参数化约占25%③太阳辐射传输理论、参数化约占25%④Mie散射理论约占8%⑤云中大气的辐射传输约占7%⑥极化辐射传输约占5%⑦辐射传输理论在遥感大气中的应用约占10%⑧辐射传输理论在遥感地表生态的应用约占3%⑨辐射与气候约占2%

2021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广东省招生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雷丁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在国内学习四年,也可第四年赴英国雷丁大学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安全工程、英语(师范)、海洋科学类(070701.海洋科学+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嵌入式培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英国“+”“3+1”)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2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英国“+”“3+1”)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3分,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英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7分,行政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9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9分,工商管理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9分,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行政管理(非定向)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563分,工商管理类(非定向)(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563分,翻译(非定向)(外语英语)(英语)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564分,英

⑵各章考题所占的分数大致如下:气候与气候系统占5%气候系统热力过程占15%气候系统水分循环占5%海-气相互作用占15%陆-气相互作用占5%气候形成及观测事实占10%气候变化占15%气候统计基本概念和方法占25%气候数值模拟占5%气候与气候系统占5%气候系统热力过程占15%气候系统水分循环占5%海-气相互作用占15%陆-气相互作用占5%气候形成及观测事实占10%气候变化占15%气候统计基本概念和方法占25%气候数值模拟占5%气候与气候系统占5%气候系统热力过程占15%气候系统水分循环占5%海-气相互作用占15%陆-气相互作用占5%气候形成及观测事实占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广东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数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1分,艺术与科技艺术类录取分数线为511分,动画艺术类录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