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解决问题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凡不按时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2018年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须知凡不按时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04-30 06:06:45 提问时间:2018-05-31 11:43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调剂工作

    1楼

    五、调剂工作所有调剂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当年规定的调剂基本条件,接收调剂考生必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进行,否则无效。全日制研究生拟接收的调剂考生除符合教育部当年规定的调剂基本条件外,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专科考生、应届本科考生、与应届考生、本科结业考生),还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第一志愿报考院校为985或211高校、或“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或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2.我校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报考我校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向外校调剂,各招生单位应积极协助报考本单位未被录取的考生做好调剂工作。

  • 中专学校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程序

    2楼

    四、工作程序1.制定并公布复试工作方案。各招生学院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学校复试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单位复试工作方案,提交研究生院备案,并于规定时间在公示平台进行公示。2.确定复试名单。各招生学院根据本学院招生计划和差额复试比例确定复试考生名单,将复试考生名单在公示平台进行公示,并通知复试考生参加复试,提醒考生查看学校与学院的相关通知和复试工作方案。3.资格审查。复试报到时,招生学院将对考生复试资格进行核查。核查材料包括:所有考生的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应届本科生的学生证原件和就读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学历学籍证明(其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将在入学时提交审查);

  • 中专学校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复试

    3楼

    2.复试学院根据生源情况分批次组织复试,具体复试时间由学院自定并通知申请者。复试前,申请者须将学生证、身份证、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提供的学习成绩单、已获得的有关学术成果(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或承担的课题等)、获奖证书或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单等材料(原件和复印件)提交复试小组审核。复试内容为:(1)外语笔试测试,满分100分,未达60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能录取。(2)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考核。本部分考试由各学院自行确定内容,一般为面试。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考核满分100分,未达60分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能录取。(3)思想政治素质考核。考核不合格不能录取。

  • 中专学校

    2021年河南理工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4楼

    2021年河南理工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章程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研究生院。

  • 中专学校

    2019年河南理工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研究生院

    5楼

    4.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研究生院。河南理工大学研究院2018年9月11日

  • 中专学校

    2022年河南理工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6楼

    3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研究生院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1年9月16日答案来源于2022年河南理工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章程

  • 中专学校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发放硕士研究生外地考生的通知书除自领或代领以外

    7楼

    2.外地考生的通知书除自领或代领以外(领取时间:6月14日-6月15日),将于6月16日采用快递方式统一发放。

  • 中专学校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研究生院

    8楼

    4.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研究生院。河南理工大学研究院2017年9月13日

  • 中专学校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报到地点

    9楼

    四、报到地点河南理工大学1号实验楼通道各学院接待处。

  • 中专学校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凡不按时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10楼

    六、凡不按时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3月19日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管理办法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促进复试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一、工作原则1.坚持科学选拔。积极探索并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查方式方法,德智体全面衡量,突出重点,特别是突出考核考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确保生源质量。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做到政策透明、规则公平、程序公正、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