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江苏 | 会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82 | 3252 |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 382 | |||||
| 财务管理 | 381 | 3565 | ||||
| 金融学 | 380 | 3880 | ||||
| 工商管理 | 379 | 4221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379 | |||||
| 投资学 | 378 | 4582 | ||||
| 金融工程 | 378 | |||||
| 经济学 | 377 | 4948 | ||||
| 财政学 | 377 | |||||
| 税收学 | 377 | |||||
| 法学(政府法制) | 377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76 | 5409 | ||||
| 经济统计学 | 376 | |||||
| 法学(民商法) | 376 | |||||
| 法学 | 374 | 6301 | ||||
| 行政管理 | 374 | |||||
| 国际商务 | 374 | |||||
| 商务英语 | 374 | |||||
| 金融数学 | 374 | |||||
| 法学(涉外经贸法) | 374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373 | 6788 | ||||
| 工程管理 | 373 | |||||
| 人力资源管理 | 373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373 | |||||
| 法语 | 373 | |||||
| 应用统计学 | 373 | |||||
| 电子商务 | 373 | |||||
| 日语 | 372 | 7306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72 |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372 | |||||
| 管理科学 | 371 | 7883 | ||||
| 旅游管理 | 371 | |||||
| 农林经济管理 | 371 | |||||
| 新闻传播学类 | 371 | |||||
| 国际政治 | 370 | 8479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369 | 9034 | ||||
| 劳动关系 | 369 | |||||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 | 文科 | 379 | 669 | |||
| 金融学 | 376 | 897 | ||||
| 经济学 | 375 | 971 | ||||
| 投资学 | 375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75 | |||||
| 会计学 | 375 | |||||
| 财务管理 | 375 | |||||
| 财政学 | 374 | 1067 | ||||
| 法学(民商法) | 374 | |||||
| 法学 | 373 | 1168 | ||||
| 工商管理 | 373 | |||||
| 国际商务 | 373 | |||||
| 税收学 | 373 | |||||
| 新闻传播学类 | 373 | |||||
| 法学(涉外经贸法) | 373 | |||||
| 法学(政府法制) | 373 | |||||
| 人力资源管理 | 372 | 1260 | ||||
| 行政管理 | 372 | |||||
| 商务英语 | 372 | |||||
| 国际政治 | 371 | 1374 | ||||
| 管理科学 | 371 | |||||
| 法语 | 371 | |||||
| 日语 | 370 | 1474 | ||||
| 工程管理 | 369 | 1594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369 | |||||
| 农林经济管理 | 369 | |||||
| 劳动关系 | 369 | |||||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369 |
专业名称: 日语 专业代码:050207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日语专业依托学校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国家一级优势学科,以日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工具,扎实学好经济贸易等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以日语语言基础为核心、兼备贸易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主要为生产、贸易、金融、海关、旅游、教育和管理等部门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复合人才。本专业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对本专业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日语专业全程教学计划中一系列理论加实务特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立足实际、重视发展的课程体系特征。主要的方向课程有《翻译理论与实务》、《旅游日语口译》、《日语语言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日本经济概论》、《日语商务文书写作》等。第5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务》,通过介绍国内外先进翻译理论,结合翻译实务中重大疑难问题及商务、学术前沿问题进行大量训练,让学生掌握雄厚的翻译理论,具备扎实的翻译技能。同期开设的《日语语言学》,旨在让学生学习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同时培养坚实的语言输入、分析、生成、验证语言的能力,养成高级口语、听解、阅读和写作能力。在第7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日语商务文书写作》以典型商务案例为基础,具有实用性强和涵盖多种职业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商务的技能。
日语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6名(含外教3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5名、助教1名,7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含3名在读),全部教师均有日本留学或进修经历,有2名教师的专业背景是日语加法律或管理学,另有2名教师是擅长英语和日语的双语人才。师资结构年轻化、复合化。全体日语专业教师精诚团结,勤奋钻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采用激励式、趣味式等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基础日语》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本专业以雷鸣、付黎旭、袁园等老师为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已在CSSCI期刊及国外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教育部级、省级、校级及社会横向课题,科研成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本着“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办学宗旨,以批判式学习态度、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及研究的教学方法,辅以交换生制度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懂外语又懂商贸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胜任国际贸易方面日语口译、笔译工作。学生毕业后到教育、外事、外贸、科技翻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涉外企业、旅游公关、企事业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日语教学、培训、科研、口译、笔译等与日语有关的工作。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学院经常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系列讲座,并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分大学和长崎外国语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有5-10名学生到日本进行学习。为促进学科的融通性,日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日语语言课程外,还鼓励学生辅修金融、会计、法学等专业的双学位,以拓宽知识面及就业渠道。优秀本科生中有多名同学作为交换生直接派往日本留学;本科生已获数十项地区、国家及国际级奖项。2008年我院李娜同学获“第三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华中赛区决赛”特等奖,并赴日本参加各国大学生日语演讲赛,获中国赛区第四名。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日语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已毕业的学生多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大城市,从事与外语、外贸相关的工作。许多学生保送或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学校攻读硕士学位。还有数名学生考入日本各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名称:会计学 专业代码:120203K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以我校会计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和省级系列精品课程、国家级系列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优势学科和湖北省品牌专业为基础,依托我校经、法、管、文、史、哲、理、工、艺等学科综合发展优势,培养高级专门会计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优势明显,从同专业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来看,本专业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早在1997年,会计学专业就被批准为财政部重点学科,2002年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唯一的会计学优势学科。2010年被批准为经济管理类唯一的拔尖创新型国际会计人才培育试验区,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32家审计硕士专业学位(MAud)教育试点单位之一。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共获立项24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项目7项。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积累,会计学系已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沉淀厚实、人才辈出的师资梯队。现有专任教师8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80%以上,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5人。师资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会计和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人,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4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荆楚社科名家1人,湖北名师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财政部会计领军人才(含后备)5人。
近五年来,本专业师资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30余项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会计学专业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教授、学者,其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独树一帜,并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赢得了重要的学术地位,学术成就得到了同行专家的普遍认可,特别是郭道扬教授在会计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更是备受国际会计学术界瞩目。会计学院有十多位专家长期参加财政部、审计署等会计、审计准则及规章制度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人才培养层次齐全,人才质量高,社会声誉好。本专业秉承“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升,努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坚持育人与成才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协调,把学生培养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与法学等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熟知国际惯例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在课堂教学之外,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课外科研、文艺体育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组织学生参加“海峡两岸大学会计辩论赛”等大型专业赛事,多次摘得冠军桂冠。学生专业素质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安永“明日商业领袖”案例分析大赛、“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财会实务大赛、香港会计师公会QP个案分析大赛、CI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湖北省英语翻译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生科研能力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与研究,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本专业每年有15%左右的学生进入美国杜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深造,20%左右的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名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供需比达到1:6,一次就业率连年达到95%以上,形成了毕业生高就业率与高就业质量的良好局面,成为我校乃至全国财经政法院校的标杆与品牌。每年除35%左右攻读硕士学位和出国留学外,65%左右的毕业生走上了理想工作岗位,其中25%左右进入国家机关与国有企业,15%左右进入各类银行等金融机构,20%左右进入会计师事务所,5%左右进入其他单位工作,就业地域多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一大批学生进入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和国际大型银行、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知名跨国公司。
本专业已毕业的校友中有大批政界名流、学界名家和商界精英。在政界,有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上海市副市长赵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陈毓圭秘书长,财政部中央监督检查局局长郜进兴,河北省科技厅厅长贾红星,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工商联主席王光远等。在学界,有美国ACCI会长、罗德岛大学肖经建教授,中国会计学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戴德明教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导耿建新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吴联生教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导雷光勇教授等。在商界,有一大批公司的董事长、总裁、财务总监。如国家电网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陈月明,深圳创维集团前董事局主席张学斌博士,海南中岛集团总裁刘海南博士,用友集团副总裁郭新平等。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专业代码:120901K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所属学科门类为管理学,所属专业门类为旅游管理,所授学位为管理学学士学位。
旅游管理下设旅游经济、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多个方向。我校旅游管理学科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属湖北省重点学科专业,在全国属于最先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的高校之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招生权,享有旅游管理博士后培养资格,在全国旅游界具有较高声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12名专任教师,11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同时,本专业也是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在全国旅游学界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良好的声誉。
本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其中,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及国家旅游局科研项目,在权威期刊和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本专业的老师在旅游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6本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自2002年以来,每年再版发行,成为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学生指定教材。此外,还有多名教师获得学校的各项表彰和本科教学奖。
近年来,本专业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有多名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国外高校进修,带回国外旅游管理的前沿成果,并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多门双语课程,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现在本专业正与国外知名旅游院校联系洽谈国际合作办学事宜,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成长环境,使其本科阶段的学习能最大程度的与国际接轨。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秉承学校“宽口径、重基础,融通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选修双学位,理论联系实际,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训和实习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课外科研活动,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出版著作、获得专利及成果2项,省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0余项。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10余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3项、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等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0余篇,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
有多名优秀学生被保送到国内名校攻读硕士学位,如保送到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就有3名学生,有5名学生被交换到香港和美国的高校就读。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本专业学生每年均全部顺利就业,主要分配在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和国际旅行社、政府机关和其他行业,还有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层次较高。
本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目前本专业的毕业生获得了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很多学生都受到了所在单位的重视和重用,正在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业名称:管理科学 专业代码:1201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管理科学专业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现代化管理要求而设置的一个较新专业,该专业从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管理科学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综合发展的优势,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方针,突出专业学习上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互相渗透的特点,侧重培养学生针对经营管理实际问题开展系统分析并做出优化决策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以管理为核心,融通数学、经济、计算机应用、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该专业特别重视实验、实训和社会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科学专业拥有一支学缘结构优化、职称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他们都是活跃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教师;在这支队伍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0%,且都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在教学方面,管理科学专业教师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好评;在科学研究方面,管理科学专业教师现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项、其它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二、人才培养质量
管理科学专业坚持“小规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包括:(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一般课堂理论教学外,管理科学专业积极采用实验教学、模拟演练、社会调查的实践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引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管理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研究特性和方法论特征,据此,本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为计划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研究基础。(3)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由专业科老师提供学术指导。这些活动包括各级各类的企业决策模拟比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等。(4)坚持“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度”。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班主任制度是本专业的优秀传统,这一制度旨在为学生提供师生沟通交流、深度认识专业的机会;导师制度则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和“全方位”的生活和学业指导。
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在大学生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领域的活动中屡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以来,管理科学专业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项目校级和国家级立项累计8项、“挑战杯”和“博文杯”项目获奖10项、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4项,企业竞争模拟等国家级比赛获奖5项。管理科学专业每届毕业生中约有20%左右的学生前往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他们前往深造的高校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管理科学专业近5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2%(含攻读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等。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管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专业代码: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代码:0204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所属学科门类为经济学,所属专业门类为经济与贸易,所授学位为经济学学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类经济与贸易学科,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色是依托经、管、法三大主干学科的综合优势,实现专业培养特色的三结合:即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拓展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课程体系的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相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以国际经贸为核心,融合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经过60多年的建设,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为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是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协作组首批15个常务理事单位之一,学科排名稳定在全国前10名左右,是国内影响较大、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共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教师中14人均获得博士学位,并有多名老师有在海外学习的经历。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财贸经济》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年均发表论文14篇左右、年均主持2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因为教学和科研成果较为丰硕,多位教师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全国商务发展研究奖、湖北五四青年奖章、湖北社科奖、学校师德标兵和本科教学一等奖等荣誉奖励。
二、人才培养质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依托学校经、管、法三大主干学科的综合优势,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方针,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视野,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通论、货币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学(双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中国对外贸易、国际技术贸易、跨国公司管理、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口语、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
本专业学生在各类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及文体活动中均有卓越表现,曾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多项、“博文杯”重点立项7项、“康腾杯”案例分析大赛优胜奖、第八届“中信银行杯”华中高校招聘挑战大赛第一名、今日中国话——湖北高校三人组论辩冠军、湖北省高校排球联赛第一名、两岸三地高校“澳门之歌”系列歌曲歌唱大赛武汉赛区决赛第一名等。
本专业每年有近30%左右的学生被推荐或考入国内知名大学深造,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还有不少学生赴海外知名大学深造。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2009-2012年的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2.98%、89.47%、94.06%、89%,均在90%左右。毕业生除部分选择继续学习深造,其余主要流向为大型国有企业(约20%)、三资企业(约15%)、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约30%)、其他企业(32%)及政府部门等(约占3%)。
本专业学生就业后,学校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反应非常好,大多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单位业务骨干,有些毕业生经过多年工作的历练最终成长为单位高层管理者,为国际贸易专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专业名称: 行政管理 专业代码:120402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1.行政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学科门类下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毕业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2. 我校是最早开办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四所高等学校之一,目前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2006年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9年被批准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本专业依托我校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经济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熟练掌握管理学原理与实践,跨经济学与法学的复合型人才。
3.行政管理专业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锐意进取的师资梯队,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89%,2008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之一。
4.专业核心课程《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是省级精品课程,《公共政策学》是校级精品课程,《公务员应试指导》课程是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之一,主编《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课教材10余部。
5.专业课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30余项,担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等学术机构理事以上职务20余人次,在《中国行政管理》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奖2项,其中庞明礼副教授获得第二届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二、人才培养质量
1、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2. 学校和学院大力支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学参加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和文体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院代表学校参加了湖北省第八届“挑战怀”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在校“希贤杯”系列学术活动中,公共管理学院获得了2010年总冠军;近三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3、近年来多名学生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深造。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要量较大,发展前景较好。近年来,学院采取系列措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效果极其显著。截至2013年5月31日,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为96.43%,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排名第一,其中免试推荐研究生6人,考取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研究生11人,出国2人,呈现了出良好的就业结构。
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都非常好,很多国内著名企业、事业单位已经有倾向性地优先招录我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其“上手快、执行力强、综合素质高”是用人单位对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共性评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7分,环境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7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8分,市场营销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8分,行政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8分,农林经济管理理科录取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法语(英语、法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5分,日语(英语、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5分,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6分,市场营销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0分,国际商务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财政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1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1分,法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1分,金融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3分,会计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5分,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文科录取分

各学院接收2017年推免生招生专业目录注:专业目录前加“★”者,为我校自设专业。表内专业均为全日制。学院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研究方向代码、研究方向名称备注联系老师、联系电话、办公地址101马克思主义学院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杨老师南湖校区文沛418室杨老师南湖校区文沛418室01.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当代改革实践02.国外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03.社会主义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法语(只招英语或法语考生)、外国语言文学类(只招英语考生)、公安学类(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只招男生)(南湖校区)、日语(只招日语或英语考生)、财政学类、法语(只招英语或法语考生)、经济管理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1分,外国语言文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1分,劳动关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1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公共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国际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哲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8分,社会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8分,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考生)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8分,国际商务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9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9分,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国际政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管理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法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公共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8分,管理科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日语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6分,工商管理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7分,公共管理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7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7分,哲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87分,外国语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劳动关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工程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劳动与社会保障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农林经济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69分,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