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太原理工大学云南各专业排位:
1.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514(需要考541分);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813(需要考540分);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4813(需要考540分);
4.采矿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110(需要考539分);
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5472(需要考538分);
6.冶金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472(需要考538分);
7.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472(需要考538分);
8.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769(需要考537分);
9.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5769(需要考537分);
10.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6131(需要考536分);
11.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16460(需要考535分);
12.制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6460(需要考535分);
13.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6460(需要考535分);
14.安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6782(需要考534分);
15.光源与照明理科普通类排位16782(需要考534分);
16.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175(需要考533分);
17.资源勘查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175(需要考533分);
18.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175(需要考533分);
19.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7175(需要考533分);
20.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7497(需要考532分);
21.矿物加工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497(需要考532分);
22.纺织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890(需要考531分)
  
     
  
  
    2017年太原理工大学各专业云南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云南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1 | 14514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40 | 14813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40 | 
| 采矿工程 | 539 | 15110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38 | 15472 | 
| 冶金工程 | 538 | 
| 应用物理学 | 538 | 
| 建筑学 | 537 | 15769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37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36 | 16131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35 | 16460 | 
| 制药工程 | 535 | 
| 工程力学 | 535 | 
| 安全工程 | 534 | 16782 | 
| 光源与照明 | 534 |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533 | 17175 | 
| 资源勘查工程 | 533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33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33 | 
| 应用化学 | 532 | 17497 | 
| 矿物加工工程 | 532 | 
| 纺织工程 | 531 | 17890 | 
 
  
    力学类
    工程力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实验手段,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仿真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生物医学工程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地能在较高层次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优秀学生可免试直接攻读力学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系统和坚实的力学基础理论及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编制一定的应用软件,着重培养学生工程结构安全可靠性分析、工程与科学计算、结构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能力,掌握力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计算力学、板壳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仿真软件及应用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社会实践、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及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领域,特别是电力、装备制造、矿山电气等领域从事相关的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项目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解决电气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承担个人或团队重要责任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预期达到下列目标:  1. 能适应社会发展,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担当精神;  2. 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应用于工作实际,解决与职位相关的工程问题;  3. 能在不同的岗位上适应独立和团队的工作环境;  4. 能够通过终身学习促进职业发展,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5. 能在电气工程领域与国内外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6. 能有较强的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主干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系统基础、电力市场与经济管理、电气常用计算机软件仿真与应用。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C、电子工艺教学实习、学术报告(讲座)、自主实践(含创新创业)、课程相关实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训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领域内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终生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够完成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微纳机电、微光机电、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等的设计、制造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工程创新型人才和行业骨干。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素养和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电路设计、加工、测试、封装等基本工艺和基本方法;掌握学科领域相关工程工具、软硬件及系统开发工具,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对微纳机电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研究、分析并解决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主要课程:信息技术导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基础、微电子技术、微纳加工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微纳机电系统及其应用。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电子工艺教学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实验、传感器原理实验、半导体物理实验、微电子技术实验、微纳加工技术实验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物理学类
    应用物理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物理学基础且系统掌握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集成电路及系统、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科学技术人才。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基础物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也可以在光电信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相关领域从事光电信息技术及微电子/光电子器件及相关材料的研究、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本专业学生可在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掌握物理学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具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人文社科知识和其他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对物理学和光电子学/微电子学的前沿、发展动态、应用前景有所了解;  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现代意识、团队精神;具有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意识及工程技术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自学能力、获取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和工程实践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创新和开发能力;具有技术管理能力、较好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协调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培养要求:本专业课程体系强调扎实物理学基础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基本实践技能与技术的训练,重视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及材料科学领域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学生得到比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及实践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加强学生在高新技术领域如电子技术、新型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既可以从事物理学本身的深入研究,又可从事与电子技术及材料科学相关的研发工作。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计算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电子学导论、光电子学、信息光学、应用光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金工实习、电子工艺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纺织类
    纺织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够从事纺织工艺设计、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产品质量控制以及纺织材料、生态纺织、纺织贸易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  1、能够适应现代纺织工程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纺织工程专业知识,能对纺织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2、能够跟踪纺织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从事纺织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  3、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持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能够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  5、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拥有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其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纺织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所学的数学、自然科学和纺织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开展各类纺织工程问题的预测、分析、鉴别、评价等工程实践,并通过文献研究对纺织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从事化学纤维工艺设计、纺织复合材料设计、纺织产品设计、纺织工艺设计等开发工作,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公共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纺织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纺织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纺织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纺织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大学计算机基础A、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纺织材料学B、化纤工艺学、纺纱学B、机织学B、织物结构与设计A、针织学A、非织造学C、纺织品染整工艺学A、纺织化学、纺织专业英语A、文献检索与利用AF、纺织CAD及应用A、产业用纺织品B、纺织生态学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计算机训练、金工实习、纺织工程认知实习、纺织工程生产实习、纺织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包含毕业实习、纺纱学课程设计A、织物设计与小样试织A、针织学课程设计、化纤工艺课程设计、非织造课程设计、自主实践(含创新创业2学分)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及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掌握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经营销售等工作,能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学科理论、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实干精神的高素质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测试与控制、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计算机三维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机械制图测绘、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