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广西各专业排位:
1.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43(需要考611分);
2.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055(需要考606分);
3.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132(需要考604分);
4.土木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179(需要考603分);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389(需要考599分);
6.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34(需要考598分);
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492(需要考597分);
8.自动化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492(需要考597分);
9.交通运输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611(需要考595分);
10.能源动力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670(需要考594分);
11.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33(需要考593分);
12.机械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796(需要考592分);
13.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857(需要考591分);
14.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857(需要考591分);
15.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1930(需要考590分);
16.工商管理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930(需要考590分);
17.物理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1930(需要考590分);
18.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992(需要考589分);
19.预防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148(需要考587分);
20.测绘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148(需要考587分);
21.化工与制药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148(需要考587分);
22.数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148(需要考587分);
23.生物医学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222(需要考586分)
  
     
  
  
    2017年东南大学各专业广西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广西 | 建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1 | 843 | 
| 信息工程 | 606 | 1055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 604 | 1132 | 
| 土木类 | 603 | 1179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99 | 1389 | 
| 软件工程 | 598 | 1434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97 | 1492 | 
| 自动化类 | 597 | 
| 交通运输类 | 595 | 1611 | 
| 能源动力类 | 594 | 1670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93 | 1733 | 
| 机械工程 | 592 | 1796 | 
| 工程管理 | 591 | 1857 | 
| 环境工程 | 591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90 | 1930 | 
| 工商管理类 | 590 | 
| 物理学类 | 590 | 
| 工业工程 | 589 | 1992 | 
| 预防医学 | 587 | 2148 | 
| 测绘类 | 587 | 
| 化工与制药类 | 587 | 
| 数学类 | 587 | 
| 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 | 586 | 2222 |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具有从事环境方面的监测、规划和管理的能力 ;具有从事城市和工厂企业的水、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工程治理,水资源保护和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工程应用能力。为国家环保管理和环境监测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和设计单位以及大型专业工程公司等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主修课程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模拟与数字电路、自控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电厂汽轮机原理、电厂锅炉原理、热工测量及仪表、制冷原理与设备、空气调节、能源经济与管理、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及CAD、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楼宇自动化、建筑技术经济学、工程估价、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化工原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核反应堆物理、核电厂系统与动力设备、核能与热能动力装置、核热工控量技术与仪表等.
 
  
    电子信息类
    信息工程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
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在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制
造、管理维护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线路、计算机应用、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理论
与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以
及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
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基础等基础理论,具有信息获取、信
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的相关专业知识;
 5.掌握信息技术领域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对信息系统进
行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
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
创新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初步的经济管理知识和
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了解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工程实践对于客
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9.具有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系统原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电磁场与波、微处理
器与嵌入式系统原理、信息获取与检测技术、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高等数学(170学时)或数学分析(204学时)、线性代数(51学时)、概率统计(51学
时)、离散数学(34学时)、数理方法(51学时)、大学物理(132学时)、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51
学时)、C++程序设计(51学时)、数据结构(68学时)、基本电路理论(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
(51学时)、数字电子技术(51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验(85学时)、
电磁场与波(68学时)、数字系统仿真VHDL设计(51学时)、通信原理(6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
(51学时)、通信基本电路(68学时)、微波与天线(68学时)、近代信息论(34学时)、雷达原理
(34学时)、平面显示技术(34学时)、无线通信原理与移动网络(68学时)、操作系统(68学时)、
数字图像处理(51学时)。
 示例二:高等数学(196学时)、数学分析选讲(30学时)、线性代数(5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46学时)、场论与复变函数(46学时)、大学物理(130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0学时)、
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
设计(46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0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0
学时)、随机信号分析(4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通信原理(60学时)、通信网络基础
(4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理论(76学时)、信号检测与估值(46学时)、离散数学(46学时)、数据
结构与算法分析(54学时)、数据压缩与信源编码(46学时)、无线通信(46学时)、传感技术(30
学时)。
 示例三:高等数学(192学时)、线性代数(48学时)、概率论与随机过程(46学时)、大学物理
(128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64学时)、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 64
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频电子线路(48学时)、
通信原理(48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48学时)、现代通信网(48学时)、数字信号处理器
原理(64学时)、无线传感器网络(64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自动化类
    自动化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自动化专业是自动化类基本专业,以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理论为基础,以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厚基础、宽培养、重能力”为特色的宽口径综合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自动化相关技术研究、工程应用或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自动化专业培养注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自动化和电子与信息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能力。该专业2005年成为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研究型大学控制类工程师培养创新实验区,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列入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012年成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专业。
 
  
    电子信息类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物理电子、光电子和光通信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该专业培养方向为: 信息显示科学与技术、信息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 光纤通信、应用电子技术、新型电子器件与系统、真空电子技术等。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人才培养方案长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课程体系强调本硕贯通,拓宽培养口径,加强实践,注重创新和发展学生个性。专业教学指导思想 :“软硬结合、立足系统、面向应用”。人才培养目标 :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之成为研究与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开办“计算机科学培优班”,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奠定良好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首批加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也是首批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 主修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及语言、离散结构、 数据结构基础、编译原理、 操作系统、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