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培养单位审核及初选、研究生学院审查各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高于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的选拔标准。各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高于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的选拔标准。1.硕博连读生培养单位在2019年1月8日前完成硕博连读考生材料审核并报研究生学院审查,审查通过的考生即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培养单位在2019年1月8日前完成硕博连读考生材料审核并报研究生学院审查,审查通过的考生即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2.“申请-考核”制考生培养单位在2019年1月8日前完成“申请-考核”制考生材料审核及初选。初选通过及未通过考生名单及有关情况须在培养单位网站主页

五、培养单位审核及初选、研究生学院审查各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高于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的选拔标准。1.“申请-考核”制考生培养单位在5月24日前完成“申请-考核”制考生材料审核及初选。初选通过及未通过考生名单及有关情况须在培养单位网站主页公示3个工作日以上,并将审核及初选组织情况、初选通过及未通过考生名单报研究生学院审查。审查通过,公示无异议,考生方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2.综合考核6月6日前,由各培养单位组织成立分专业考核专家组(至少由5名教授组成,其中不少于3名学术型博士生导师),集中组织考核。根据综合考核的成绩情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经培

一、培养目标及招生方式培养目标:招收硕士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各专业培养目标详见培养方案。招生方式:我校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将采取普通招考、推荐免试和“5+3”一体化三种招生方式。

八、培养单位审核及初选、研究生学院审查各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高于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的选拔标准。1.硕博连读生培养单位在6月11日前完成硕博连读考生材料审核并报研究生学院审查,审查通过的考生即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2.“申请-考核”制考生培养单位在6月11日前完成“申请-考核”制考生材料审核及初选。初选通过及未通过考生名单及有关情况须在培养单位网站主页公示3个工作日以上,并将审核及初选组织情况、初选通过及未通过考生名单报研究生学院审查。审查通过,公示无异议,考生方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3.综合考核6月20日前,由各培养单位组织成立分专业考核专家组

五、培养单位审核及初选、研究生学院审查各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高于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的选拔标准。1.硕博连读生(2018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表.doc)培养单位在10月17日前完成硕博连读考生材料审核并报研究生学院审查,审查通过的考生即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2.“申请-考核”制考生培养单位在10月17日前完成“申请-考核”制考生材料审核及初选。初选通过及未通过考生名单及有关情况须在培养单位网站主页公示3个工作日以上,并将审核及初选组织情况、初选通过及未通过考生名单报研究生学院审查。审查通过,公示无异议,考生方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3.综合考核11月

八、培养单位审核及初选、研究生学院审查各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高于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的选拔标准。1.硕博连读生培养单位在5月23日前完成硕博连读考生材料审核并报研究生学院审查,审查通过的考生即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2.“申请-考核”制考生培养单位在5月23日前完成“申请-考核”制考生材料审核及初选。初选通过及未通过考生名单及有关情况须在培养单位网站主页公示3个工作日以上,并将审核及初选组织情况、初选通过及未通过考生名单报研究生学院审查。审查通过,公示无异议,考生方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3.综合考核6月6日前,由各培养单位组织成立分专业考核专家组(

2.我校划定的分数线待学校研究后确定,另行公布。此外,附表中的初报计划(招生简章)仅供参考。终的具体分培养单位、分专业实际招生计划待校内二次分配完成后,另行公布。附表中,内科学、外科学为其所含各三级学科合计。特此通知。安医大研究生学院2016年3月4日

二、学习方式、招生计划及培养单位1.学习方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准确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全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学习的研究生。(2)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3)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根据社会需求自主确定不同学科、类别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据培养要求分别制定培养方案,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

一、招生计划及二级培养单位2015年我校72个学科、专业学术型及七个类别的专业学位各领域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059名,其中学术型学位491名,专业学位568名(后的实际招生数以教育部下达我校的2015年招生计划为准)。2015年我校招收研究生的二级研究生培养单位及代码见《二级培养单位及代码表》。我校非直属培养单位的研究生第一学期在我校本部学习研究生基础课程,后两年半到各培养单位跟随责任导师进行后期培养。

二、招生计划及培养单位招生计划:2016年我校72个学科、专业学术型及八个类别的专业学位各领域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268名,其中学术型学位558名,专业学位710名(含“5+3”一体化专业学位招生计划234名)。终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我校的2016年招生计划为准。我校2016年招生初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计划10名(包含在总计划中,终以教育部下达的该专项计划数为准),欢迎符合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培养单位:2016年我校招收研究生的二级培养单位及代码见《二级培养单位及代码表》。我校非直属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在我校本部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后,